華文網

探尋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文章來源

作者:李平,付一夫,張豔芳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蘇甯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原文刊發:《中國工業經濟》2017年第12期,原標題為《生產性服務業能成為中國經濟高品質增長新動能嗎》

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升級,產業之間的比例關係有了明顯改善,特別是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已於2016年上升至51.6%。

與此同時,服務業內部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轉向資本密集型,並繼續向知識、技術密集型轉變。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總體呈現出上升趨勢,尤其是2005年後呈平穩上升態勢(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已接近1/3)。隨著我國步入工業化中後期階段,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將繼續保持增長。

在經濟增長速度換擋、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發展動力開始轉換的新常態下,

我國亟需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那麼,生產性服務業能否成為支撐經濟中高速增長、高品質發展的新力量?對這一問題的探索是直接關係到中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成功與否的重大現實問題。

主要內容

鑒於此,李平等發表在《中國工業經濟》2017年第12期的《生產性服務業能成為中國經濟高品質增長新動能嗎》一文從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出發,

通過對TFP指數的測算與分解,探索生產性服務業的部門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轉換對全要素生產率乃至對宏觀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試圖找到生產性服務業可以作為未來中國經濟高品質增長新動能的有力證據。

研究結論如下:(1)1980-2014年間資本要素投入是推動中國GDP長期增長的主要力量,TFP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資本要素對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已越來越小,要素驅動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分產業來看,TFP的提升主導了第一產業的增長,資本和勞動的貢獻均大幅下降;第二產業的TFP貢獻下降,資本要素貢獻上升,大量資本投入推動了第二產業增長,資本投入的低效率導致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增長乏力;生產性服務業的TFP提升對本部門增加值的平均貢獻率高於生活性服務業和第二產業,
增長的品質也要優於這兩個部門。(2)各產業部門技術進步效應對TFP增長的貢獻率呈下降趨勢,但普遍的技術進步仍然是推動宏觀總體TFP提升的最主要因素。生產性服務業的部門技術進步效應對總體TFP的貢獻率始終為正且相對穩定,較高的技術進步水準推動了TFP增長,加上增長品質要優於其他部門,著重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的技術進步水準,將是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培育未來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關鍵。(3)產業結構轉換效應對TFP增長的貢獻率有所上升,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紅利”正在逐漸釋放。生產性服務業的結構轉換效應對總體TFP的貢獻呈上升趨勢,資本要素和勞動要素只有不斷向生產性服務業轉移,才能推動總體TFP增長。(4)生產性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高,已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生產性服務業TFP對GDP的貢獻率超過第二產業、始終高於生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發展品質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啟示

在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陣痛且可能延續一段時間,為了保持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擺脫傳統增長路徑依賴的同時找到新的增長動力。近年來生產性服務業的壯大,為中國經濟的下一步發展提供了一把解題之匙。生產性服務業較高的技術進步水準以及對資本和勞動較強的集聚能力,可以提升總體生產率進而推動宏觀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生產性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越來越高的產業和TFP貢獻率,可以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和品質提升。綜合上述研究結論,生產性服務業完全可能成為新常態下經濟可持續增長和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如何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進而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高品質發展,關鍵在於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堅持創新發展。一方面,應加快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研發投入,雖然近些年中國的生產技術、科研水準和企業創新能力與國際先進水準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但是全要素生產率對GDP的貢獻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另一方面,以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為中國經濟發展動力變革提供了歷史機遇,應著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中新興行業的發展,特別是以大資料和雲計算為核心的ICT(資訊通信技術)服務業以及知識高度密集的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大力促進現代資訊技術在其他部門的應用,並加快推進這些行業與國民經濟其他各部門的融合,從而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打下基礎,進而推動生產性服務業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增長和高品質發展新的動力源泉。

(3)產業結構轉換效應對TFP增長的貢獻率有所上升,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紅利”正在逐漸釋放。生產性服務業的結構轉換效應對總體TFP的貢獻呈上升趨勢,資本要素和勞動要素只有不斷向生產性服務業轉移,才能推動總體TFP增長。(4)生產性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高,已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生產性服務業TFP對GDP的貢獻率超過第二產業、始終高於生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發展品質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啟示

在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陣痛且可能延續一段時間,為了保持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擺脫傳統增長路徑依賴的同時找到新的增長動力。近年來生產性服務業的壯大,為中國經濟的下一步發展提供了一把解題之匙。生產性服務業較高的技術進步水準以及對資本和勞動較強的集聚能力,可以提升總體生產率進而推動宏觀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生產性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越來越高的產業和TFP貢獻率,可以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和品質提升。綜合上述研究結論,生產性服務業完全可能成為新常態下經濟可持續增長和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如何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進而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高品質發展,關鍵在於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堅持創新發展。一方面,應加快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研發投入,雖然近些年中國的生產技術、科研水準和企業創新能力與國際先進水準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但是全要素生產率對GDP的貢獻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另一方面,以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為中國經濟發展動力變革提供了歷史機遇,應著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中新興行業的發展,特別是以大資料和雲計算為核心的ICT(資訊通信技術)服務業以及知識高度密集的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大力促進現代資訊技術在其他部門的應用,並加快推進這些行業與國民經濟其他各部門的融合,從而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打下基礎,進而推動生產性服務業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增長和高品質發展新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