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報廢汽車被拆解回流市場!你換的零件或是“定時炸彈”

我國《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利用報廢汽車拼裝汽車;並禁止拼裝車和報廢汽車上路行駛。然而記者在調查中卻發現:一些地方拆解汽車的小作坊依然在違規操作。

報廢汽車非法拆賣屢禁不止

在遼寧省的大石橋市,前往旗口鎮的公路兩側,記者看到一排排的報廢機動車就堆在公路邊上,遠遠望去,宛如一條長龍。不時傳來的電焊切割聲和手工拆卸發出的各種敲打聲此起彼伏。據知情人介紹,這裡就是一個露天的報廢車輛拆解場,這些拆解下來的零配件有的直接流向了市場。

遼寧大石橋旗口鎮前進村汽車拆解個體戶:

老闆:買啥車?

記者:就是小轎車。

老闆:要帶手續的不帶手續的?

記者:最好是帶手續的。

老闆:你就是跑工地唄,用不著非帶手續的。

記者:沒手續,我怎麼開到松原去呢?

老闆:從這上高速就開唄。

記者:帶手續的貴嗎?

老闆:帶手續都得一萬多塊錢。

記者:都得一萬多,用的住嗎?

老闆:都能用,不帶手續的五六千。

在旗口鎮,記者看到不時有買主上門與這些拆解戶直接進行交易。除了報廢的整車以現貨出售以外,國家明令禁止的發動機等五大總成,同樣可以拆卸直接銷售。

遼寧營口汽車拆解個體戶:

記者:發動機有嗎?

老闆:啥發動機?

記者:p10。

老闆:可以。

記者:大概多少錢?

老闆:一萬二三。

記者:這都是拆出來的?

老闆:你要給你拆,給你割出來,給你試著(打著火)。

記者:都行沒問題啊。

老闆:給你試著,打著火。

老闆:還不明白。

記者:明白。

老闆:打著火,你們滿意了,我要就完事。

賣家坦言:很多買主看重的就是價格便宜,這些拆解下來的零配件也會被賣到各種小的汽車修理廠,貨源需求很穩定。而這些報廢汽車零部件重新被裝備到車上之後,不亞於一顆顆奔跑在路上的“定時炸彈”

報廢車回流社會危害大隱患多

“偷樑換柱下鄉,改頭換面上路”。這些大量流入“黑市”的報廢車,重新拼裝後以“翻新車”再度流向市場,這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也給道路安全埋下了隱患。

記者看到,在這個露天的拆解廠,像汽車拆解企業所需的防滲漏地面、油水分離器等硬體條件根本不具備,經常肆意傾倒的廢棄物將地面變成了黑色。在遼寧大石橋前進村做拆解的個體戶至少有二三十家,村幹部介紹,村裡也曾出面干預,但是收效甚微。

大石橋旗口鎮前進村黨支部副書記劉貴祥:就是在環境整治方面,咱們也制止了。

記者:制止完了之後呢?我看到今天還在拆著。

劉貴祥:他們有一段時間也都停了。

非法拆解將汽車產品中的有害物質如鉛、汞、鎘、六價鉻等不經處理隨意排放,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另一方面,報廢車輛本身已不符合道路行駛條件,被再次改裝後進入路面行駛,車輛性能改變,安全係數大大降低。這樣的非法拆解行為存在極大地的法律風險。

中國政法大學疑難案件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劉昊:對於不具備合法資質的,報廢汽車回收單位或者個人,因為不具有合法資質,因此也沒有權利進行回收和拆解,根據《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對此應該予與罰款等處罰措施,情節嚴重的,符合我國刑法相關規定的,應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另外,對這些所謂的,不具備合法資質的小作坊,它所拆解以後進行拼裝汽車的,和將報廢汽車再進行轉讓的,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應當與轉讓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專家呼籲:推動報廢車拆解有序發展

商務部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3億輛,每年登出車輛的規模在700至800萬輛,而且這一資料還在逐年上升。這些大量的報廢車到底都流向了哪裡呢?繼續來看報導。

據瞭解,遼寧旗口鎮的這個非法拆解點在全國來說並非個案。全國多個地方也存在著這樣的非法拆解點。據專家介紹,目前能夠送到國家正規的拆解企業進行拆解的報廢車比例令人擔憂。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報廢車分會秘書長張瑩:按照2015年到2017年回收資料來看,流入到我們正規報廢汽車拆解廠的,這些報廢汽車,僅占到註銷車輛的20%到25%這樣一個比例,市場當中有60%以上的比例,被不同的市場因素所分擔掉,或者是二手車,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拆解。

專家坦言:報廢車不能流入正規的拆解企業,除了車主的安全意識不強,缺乏相關知識以外,利益的驅動不容忽視。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報廢車分會秘書長張瑩:主要的原因就是,非法拆解給的市場回收價格,會比我們報廢汽車所給予的價格要高一些,這樣的話就是說,讓這些車主在選擇上的話,他會以利益來驅使他的選擇。

推動報廢車拆解行業的有序發展,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政策引導和產業規劃。專家呼籲,除了落實國家對正規拆解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以外,對於提高車主的安全意識,以及加大對非法拆解小作坊的打擊力度同等重要。只有多措並舉才能讓報廢車拆解,儘早告別亂象、走上正軌。

大石橋旗口鎮前進村黨支部副書記劉貴祥:就是在環境整治方面,咱們也制止了。

記者:制止完了之後呢?我看到今天還在拆著。

劉貴祥:他們有一段時間也都停了。

非法拆解將汽車產品中的有害物質如鉛、汞、鎘、六價鉻等不經處理隨意排放,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另一方面,報廢車輛本身已不符合道路行駛條件,被再次改裝後進入路面行駛,車輛性能改變,安全係數大大降低。這樣的非法拆解行為存在極大地的法律風險。

中國政法大學疑難案件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劉昊:對於不具備合法資質的,報廢汽車回收單位或者個人,因為不具有合法資質,因此也沒有權利進行回收和拆解,根據《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對此應該予與罰款等處罰措施,情節嚴重的,符合我國刑法相關規定的,應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另外,對這些所謂的,不具備合法資質的小作坊,它所拆解以後進行拼裝汽車的,和將報廢汽車再進行轉讓的,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應當與轉讓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專家呼籲:推動報廢車拆解有序發展

商務部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3億輛,每年登出車輛的規模在700至800萬輛,而且這一資料還在逐年上升。這些大量的報廢車到底都流向了哪裡呢?繼續來看報導。

據瞭解,遼寧旗口鎮的這個非法拆解點在全國來說並非個案。全國多個地方也存在著這樣的非法拆解點。據專家介紹,目前能夠送到國家正規的拆解企業進行拆解的報廢車比例令人擔憂。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報廢車分會秘書長張瑩:按照2015年到2017年回收資料來看,流入到我們正規報廢汽車拆解廠的,這些報廢汽車,僅占到註銷車輛的20%到25%這樣一個比例,市場當中有60%以上的比例,被不同的市場因素所分擔掉,或者是二手車,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拆解。

專家坦言:報廢車不能流入正規的拆解企業,除了車主的安全意識不強,缺乏相關知識以外,利益的驅動不容忽視。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報廢車分會秘書長張瑩:主要的原因就是,非法拆解給的市場回收價格,會比我們報廢汽車所給予的價格要高一些,這樣的話就是說,讓這些車主在選擇上的話,他會以利益來驅使他的選擇。

推動報廢車拆解行業的有序發展,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政策引導和產業規劃。專家呼籲,除了落實國家對正規拆解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以外,對於提高車主的安全意識,以及加大對非法拆解小作坊的打擊力度同等重要。只有多措並舉才能讓報廢車拆解,儘早告別亂象、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