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殺豬匠到玉雕大師,讓100元“廢料”暴漲360萬,堪稱翡翠界傳奇

前段時間,我國很多地方都下起了罕見的大雪,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但不得不說,一覺醒來後的皚皚白雪確實讓人感覺心情大好,小編的朋友圈也是被各種雪景給“刷屏”了。

可是你知道嗎?翡翠界也曾下過一場“雪”,而且還上演過一出堪稱傳奇的“風雪夜歸人”。翡翠怎麼會下雪?風雪夜歸人又是什麼呢?小編先賣個關子,因為這一切還得從一個人說起。

1 放下“屠刀”拿起刻刀,起初他只是一個普通農民

楊樹明,1973年出生在雲南省騰沖縣騰越鎮的一個小山村裡。

這裡是全國有名的“竹編之鄉”,村裡人個個都會做精美的竹器,並且會在做好的物件上,畫各種靈動的花鳥魚蟲漆畫。

楊樹明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能工巧匠,受環境的影響,楊樹明從小就愛上了畫畫。

他時常用木炭、瓦片等在自己的牆上、地上塗畫,有時還會用小刀將黏土、蘿蔔等雕刻成各種動物的形狀。

1991年,高中畢業的楊樹明離開了學校。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只好先幫早已放棄制竹行業的父親殺豬。

可能是“命中註定”,正是因為殺豬才讓楊樹明有機會接觸到了玉雕。原來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楊樹明殺豬的攤子對面有一個餐廳,當時有許多人經常在裡面學習玉雕。

這些人幾乎每天都在桌子上畫一些吉祥圖案,如福綠壽喜、花鳥魚蟲。看到這些精美的圖案,楊樹明受到了極大感染。他想:“學玉雕不僅可以畫畫還能賺錢,而且工作比起殺豬要體面許多。”

於是,楊樹明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裡人,為了支持他,家裡東拼西湊了1500元,讓他去騰沖縣玉器廠學習玉石雕刻。然而,正是這份對畫畫的喜愛和家人的殷殷期盼,才讓這個“殺豬匠”成為了日後眾人稱讚的玉雕大師。

▲楊樹明

2 讓100元廢料暴漲360萬,他苦心孤詣終成大師

剛來到玉器廠,楊樹明只能雕一些小生肖。而且要先在上面畫出雛形,然後再順著線條雕刻,並且大部分時間只能在下機器後私下去找師傅指點,聽到心裡後,再回家自己琢磨。

憑藉著刻苦鑽研的精神,他很快掌握了很多玉雕的技法。此外,為了發掘靈感,他還會去城裡的老宅或寺廟,看花窗上、門頭上鏤刻的花紋,以及建築物上的浮雕和圓雕飾品。

離開玉器廠後,楊樹明選擇了自己創業,他在騰沖珠寶交易中心開了一間10平凡米的小店。他一邊創業一邊繼續學習,在此期間,楊樹明積累了大量的雕刻資料、各種玉器圖案、石雕。

然後他開始利用資料,將很多圖案結合起來,取其精華,進行再創造。隨著技藝的不斷精進,楊樹明在翡翠雕刻界也開始小有名氣,但最讓人刮目相看的還是下麵這件事。

有一次,楊樹明在翡翠市場閒逛,無意中發現了一塊被商家當做“廢料”處理的翡翠毛料。這塊翡翠料子裡有很多的“米芯子”和“棉”。

而“米芯子”是翡翠中白色或者其他顏色的密密麻麻的斑點;棉是翡翠中的絮狀物。這兩種都屬於翡翠的雜質,會大大影響翡翠的價值,最後,楊樹明以100元的價格將其買下。

▲非原石

可能楊樹明當時買這塊料子的時候,也屬於“衝動型”消費,就像女人看見衣服就想買是一個道理。結果,這塊料子買回來後一放就是一年。

然而,在一個寒風瑟瑟的雪夜,楊樹明突然來了靈感。他想起了唐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兩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又想起了那塊佈滿米芯和棉絮的“廢料”,當即就操起手頭的工具,對著那塊廢料雕琢起來。

俗話說得好,“玉不琢,不成器”,經過楊樹明將近兩年時間的耐心巧妙雕琢,翡翠料子原本的雜質,變成了天空中飄揚的風雪。

根據翡翠料子的色彩差異,楊樹明更是巧妙的將“樹”“帶著斗笠的老人”“山體”栩栩如生的展現出來,這個已經雕刻完整的翡翠,把唐詩裡的意境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作品《風雪夜歸人》

後來,楊樹明以2萬的價格,把這件《風雪夜歸人》轉讓給了朋友。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件作品最終以360萬的價格在香港拍賣行被人買走。

從100元的“廢料”到360萬元的珍品,楊樹明一手創造了這個“點石成金”的傳奇。而他也憑此在翡翠界名聲大噪,成為了享譽全國的玉雕大師。

3 翡翠價值百萬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眾所周知,市場中的翡翠作品少則價值幾百元,多則可以賣到幾萬、幾十萬甚至百萬千萬。那麼翡翠價值百萬的原因到底有那些呢?

其一:本身材質好,天然的色澤、色彩和透明度都很完美,雕刻家幾乎不需要雕琢,只要簡單拋光就可以展現出其很完美的一面。但是,這樣的石料在不斷的開採中已經越來越少。

其二:本身材質很普通,但是經過了像楊樹明這樣的玉雕大師精心設計和雕琢後,能展現出其特有的模樣。這樣的作品往往也能賣出很高的價錢,而它們的價值也體現了藝術家們的心血和智慧。

▲楊樹明作品《南海觀音》於2006年在廣東揭陽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玉器百花獎評比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得金獎。

其三:本身材質不算突出、作品也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是卻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慈禧翡翠西瓜

小編私語:通過今天的故事,小編想告訴大家,每一塊翡翠都有其值得推敲的地方,我們都應該去用心品味。就像我們做人一樣,不要輕易去否定別人,要善於發現他人的長處,而不是指責別人的短處。只有善於接納“帶有瑕疵的美”,你才能發掘別人看不見價值,就像楊樹明一樣。

聲明:文章中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如有不妥敬請諒解!重在分享傳奇故事,與廣大翠友交流探討,謝謝!

他一邊創業一邊繼續學習,在此期間,楊樹明積累了大量的雕刻資料、各種玉器圖案、石雕。

然後他開始利用資料,將很多圖案結合起來,取其精華,進行再創造。隨著技藝的不斷精進,楊樹明在翡翠雕刻界也開始小有名氣,但最讓人刮目相看的還是下麵這件事。

有一次,楊樹明在翡翠市場閒逛,無意中發現了一塊被商家當做“廢料”處理的翡翠毛料。這塊翡翠料子裡有很多的“米芯子”和“棉”。

而“米芯子”是翡翠中白色或者其他顏色的密密麻麻的斑點;棉是翡翠中的絮狀物。這兩種都屬於翡翠的雜質,會大大影響翡翠的價值,最後,楊樹明以100元的價格將其買下。

▲非原石

可能楊樹明當時買這塊料子的時候,也屬於“衝動型”消費,就像女人看見衣服就想買是一個道理。結果,這塊料子買回來後一放就是一年。

然而,在一個寒風瑟瑟的雪夜,楊樹明突然來了靈感。他想起了唐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兩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又想起了那塊佈滿米芯和棉絮的“廢料”,當即就操起手頭的工具,對著那塊廢料雕琢起來。

俗話說得好,“玉不琢,不成器”,經過楊樹明將近兩年時間的耐心巧妙雕琢,翡翠料子原本的雜質,變成了天空中飄揚的風雪。

根據翡翠料子的色彩差異,楊樹明更是巧妙的將“樹”“帶著斗笠的老人”“山體”栩栩如生的展現出來,這個已經雕刻完整的翡翠,把唐詩裡的意境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作品《風雪夜歸人》

後來,楊樹明以2萬的價格,把這件《風雪夜歸人》轉讓給了朋友。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件作品最終以360萬的價格在香港拍賣行被人買走。

從100元的“廢料”到360萬元的珍品,楊樹明一手創造了這個“點石成金”的傳奇。而他也憑此在翡翠界名聲大噪,成為了享譽全國的玉雕大師。

3 翡翠價值百萬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眾所周知,市場中的翡翠作品少則價值幾百元,多則可以賣到幾萬、幾十萬甚至百萬千萬。那麼翡翠價值百萬的原因到底有那些呢?

其一:本身材質好,天然的色澤、色彩和透明度都很完美,雕刻家幾乎不需要雕琢,只要簡單拋光就可以展現出其很完美的一面。但是,這樣的石料在不斷的開採中已經越來越少。

其二:本身材質很普通,但是經過了像楊樹明這樣的玉雕大師精心設計和雕琢後,能展現出其特有的模樣。這樣的作品往往也能賣出很高的價錢,而它們的價值也體現了藝術家們的心血和智慧。

▲楊樹明作品《南海觀音》於2006年在廣東揭陽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玉器百花獎評比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得金獎。

其三:本身材質不算突出、作品也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是卻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慈禧翡翠西瓜

小編私語:通過今天的故事,小編想告訴大家,每一塊翡翠都有其值得推敲的地方,我們都應該去用心品味。就像我們做人一樣,不要輕易去否定別人,要善於發現他人的長處,而不是指責別人的短處。只有善於接納“帶有瑕疵的美”,你才能發掘別人看不見價值,就像楊樹明一樣。

聲明:文章中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如有不妥敬請諒解!重在分享傳奇故事,與廣大翠友交流探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