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一生僅一次大腦發育高峰期,錯過就沒機會了!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聰明。在決定孩子智力水準的因素中,

遺傳因素你沒辦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給寶寶提供大腦發育所需的充足營養,以及創造後天的學習環境!

30周左右的胎兒到1周歲的嬰兒期,是寶寶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從出生到1歲,寶寶的腦重量幾乎以平均每天1000毫克的速度增加,6個月內幾乎每分鐘增加腦細胞20萬個。寶寶的大腦發育越早越快,越早越關鍵,所以寶寶聰明要趁早!

大腦發育的關鍵階段:

階段劃分

大腦發育完成率

第一階段:胎兒3個月-產後6個月

約50%-60%

第二階段:產後6個月-3歲

約80%-90%

第三階段:3歲-6歲

基本達到成人水準

所以說,想要讓寶寶智力水準更高,一定要把握好3歲前的時光。

做到這9點讓寶寶大腦更好地發育!

那麼怎樣才能讓寶寶大腦更好地發育呢?

1、提供充足的營養

蛋白質

蛋白質用於嬰幼兒維持各種組織的新陳代謝,促進新組織的生長與成熟。因此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營養物質。

如果嬰幼兒缺乏蛋白質,不僅影響大腦發育,體重和身高也會增長緩慢,免疫力低下。但需要注意的是過量的蛋白質不僅無益還有害,因此要適當。

DHA

所有腦細胞的發育都離不開DHA。它不僅可以促進大腦和視網膜發育,還能促進神經網路形成,增強記憶、提高智力。

卵磷脂

卵磷脂含量越高,大腦神經系統傳遞速度也就越快,記憶力就越強。

而所有的這些營養物質母乳中的含量絕對比配方奶粉中的高,

所以提倡母乳餵養。而且媽媽最好在孕後期就注意飲食搭配合理攝取,為寶寶胎兒時期和出生後的營養打下基礎。

6個月後添加輔食時期,更要科學膳食,合理餵養。

2、必不可少的親子交流

從胎兒時期的胎教,媽媽摸著肚子對寶寶說話開始,就是親子交流了。

再到寶寶出生後的撫觸,父母和寶寶的遊戲等,都能夠很好地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的手可以完成近百種動作,寶寶從3個月的時候對手開始感興趣,吃手,後面會練習抓握,然後捏取小東西鍛煉精細動作。倘若每個發展階段,父母都能更好地引導,那肯定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是非常有利的。

3、寶寶越說越聰明

其實這個也屬於親子交流,之所以單獨列出來,是因為非常重要。

從寶寶最初聽媽媽說,到模仿媽媽說,再到自己說,這個過程中大腦在飛速發育著。因為當嬰兒聽到父母有意識地跟他們說話的時候,大腦會變得更加活躍。

此外,與語言能力的發展並存著的是思維能力的發展,很多小孩子到2歲多了還是只會著急地指著東西“哦哦哦……”就是因為父母給孩子交流的太少,寶寶見的也太少。

所以請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而不僅僅是看守和看護!

4、要讓孩子有自主權

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還很小,不懂事,於是就代辦包辦一切,這樣做其實很不好。

一方面這會讓孩子的大腦處於被動狀態,另一方面這會讓孩子缺自我做決策判斷的能力。如果形成思維慣性,那他就不願意再有自己的主見了,事事依賴父母。

當然,孩子還小,讓他有自主權的前提是保證安全,而且再大點了,面對過量的資訊和資訊,父母可以幫忙先初步篩選。比如市面上那麼多的童書,如何選擇?父母先要掌握選書的科學技能,然後選給孩子,接著才是孩子選自己喜歡的精讀。

5、給孩子的教育適合其個性

最強大腦科學評審魏老師認為,孩子的長成,先天的基因真的不可抹殺,甚至有時候先天遠大於後天的影響。

這一點,咱之前也講過,有效教育的根本在於揚長避短,重點發育孩子的長處,才能將天賦培養為特長,短板只要不阻礙長出的發展即可。

6、引導孩子離開舒適區,來到學習區

大腦是一個很節能的器官,很容易習慣化。所以,常言道,腦子越用越靈活,越不用越僵化,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要引導孩子離開自己的舒適區,挑戰一下自己,才會有所成長,當然挑戰的難度不能一下子提升太多,否則會產生太大的挫敗感。

關於這個度,每個孩子個性和發展程度不同,需要父母結合孩子的特點,自己用心去規劃。

7、餵養得當很關鍵

餵養不僅能夠給孩子大腦發育提供營養,還能夠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比如咀嚼這個動作能夠促進臉部肌肉的發育,從而促進語言發育。

另外一定要警惕過度餵養,因為寶寶吃的多了,就會調集大量的血液去胃腸道不停地消化食物,那麼就容易出現大腦供血供氧不足,從而影響大腦發育。

8、充足的睡眠是保障

長期睡眠不足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也不好。

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表明,如果沒有相對固定的睡覺時間,或睡覺時間晚於21點,兒童在閱讀、算術等方面的成績會比較差。此外反應能力、空間認知能力也會有所降低。

9、多參加戶外活動

運動不僅能增強體魄,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鍛煉中使孩子的大腦神經得到發育。體育訓練是開發嬰幼兒右腦智力的最佳方法。

因此要有意識地激發嬰幼兒用手抓、握、捏、扔、接、拍及跑、跳等各種運動,尤其是要訓練其手腳的精細動作,促進小腦發育和平衡。

而且戶外活動能夠增長孩子的見識,拓展視野,還能通過視覺刺激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等。

當然去戶外時,也方便多跟同齡人接觸,畢竟孩子的智力和經驗,在人際交往中發展更快。

結語

寶寶在嬰兒時期身高和體重快速增長著,是一生中發育最快的階段,這些我們看得見。

然而,我們看不見的大腦發育,也在這一時期高速進行著,因此,父母們千萬不要錯過!

寶寶見的也太少。

所以請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而不僅僅是看守和看護!

4、要讓孩子有自主權

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還很小,不懂事,於是就代辦包辦一切,這樣做其實很不好。

一方面這會讓孩子的大腦處於被動狀態,另一方面這會讓孩子缺自我做決策判斷的能力。如果形成思維慣性,那他就不願意再有自己的主見了,事事依賴父母。

當然,孩子還小,讓他有自主權的前提是保證安全,而且再大點了,面對過量的資訊和資訊,父母可以幫忙先初步篩選。比如市面上那麼多的童書,如何選擇?父母先要掌握選書的科學技能,然後選給孩子,接著才是孩子選自己喜歡的精讀。

5、給孩子的教育適合其個性

最強大腦科學評審魏老師認為,孩子的長成,先天的基因真的不可抹殺,甚至有時候先天遠大於後天的影響。

這一點,咱之前也講過,有效教育的根本在於揚長避短,重點發育孩子的長處,才能將天賦培養為特長,短板只要不阻礙長出的發展即可。

6、引導孩子離開舒適區,來到學習區

大腦是一個很節能的器官,很容易習慣化。所以,常言道,腦子越用越靈活,越不用越僵化,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要引導孩子離開自己的舒適區,挑戰一下自己,才會有所成長,當然挑戰的難度不能一下子提升太多,否則會產生太大的挫敗感。

關於這個度,每個孩子個性和發展程度不同,需要父母結合孩子的特點,自己用心去規劃。

7、餵養得當很關鍵

餵養不僅能夠給孩子大腦發育提供營養,還能夠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比如咀嚼這個動作能夠促進臉部肌肉的發育,從而促進語言發育。

另外一定要警惕過度餵養,因為寶寶吃的多了,就會調集大量的血液去胃腸道不停地消化食物,那麼就容易出現大腦供血供氧不足,從而影響大腦發育。

8、充足的睡眠是保障

長期睡眠不足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也不好。

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表明,如果沒有相對固定的睡覺時間,或睡覺時間晚於21點,兒童在閱讀、算術等方面的成績會比較差。此外反應能力、空間認知能力也會有所降低。

9、多參加戶外活動

運動不僅能增強體魄,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鍛煉中使孩子的大腦神經得到發育。體育訓練是開發嬰幼兒右腦智力的最佳方法。

因此要有意識地激發嬰幼兒用手抓、握、捏、扔、接、拍及跑、跳等各種運動,尤其是要訓練其手腳的精細動作,促進小腦發育和平衡。

而且戶外活動能夠增長孩子的見識,拓展視野,還能通過視覺刺激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等。

當然去戶外時,也方便多跟同齡人接觸,畢竟孩子的智力和經驗,在人際交往中發展更快。

結語

寶寶在嬰兒時期身高和體重快速增長著,是一生中發育最快的階段,這些我們看得見。

然而,我們看不見的大腦發育,也在這一時期高速進行著,因此,父母們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