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成績上不去?因為孩子在做“假努力”,媽媽要知道

老師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多努力成績肯定比別人好,勤奮未必成功,但不勤奮就註定失敗。但是,為什麼有的孩子明明很努力,成績卻不好呢?因為,他們可能在假學習、假努力。

其實這個現象在學校班級裡最為明顯,一個五年級的小麗雅,是一位特別乖巧、安靜甚至乖巧到老師會忽略的情況,但是在一次期中考試中,她的成績很不理想,讓各科的老師都很驚訝。麗雅的媽媽在家長會後來找老師:“孩子平常是很聽話的,為什麼這次的成績不理想呢?”

經過兩周的觀察,老師發現了這個孩子的問題:因為孩子在“假努力”

在學校上課時,不管老師在講課還是提問時,

小麗雅都在認真記筆記,

她的媽媽也說,她每天回到家,就會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用一個非常精緻的本子,把白天每一科的筆記再謄寫到這本子上,直到深夜。媽媽還向老師展示之前孩子謄寫的筆記。

圖片來源網路

我們經常被一些低品質的勤奮蒙蔽了雙眼,

覺得這就是在努力,而很多時候,低品質的勤奮掩蓋下的,才是真懶惰。大概見過以下兩種類型的“懶惰”:

1.肢體懶惰——上課不愛動筆,喜歡用眼睛,用腦子想,考試時常常眼高手低;

2.用腦懶惰——機械地記筆記、刷題,而不“琢磨”、不“走心”。

上面我們說的小女孩,就是典型的“腦懶體勤”,別人學的時候,她也學;別人玩,她還在學習,但最後,她的成績還不如人家邊玩邊學的孩子。

我常見到這樣一種孩子,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表現得特別從容,簡單地說就是——玩也玩了,學也學了。這並不一定是因為他們更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把上課的時間利用得很“走心”,在有效的時間裡,把該做的事情都完成了,自然有更多的時間去豐富自己的生活。

圖片來源網路

1、那麼孩子該怎麼努力是有效的努力呢?

複習優先

回家後,先把老師當天所講的重點,以“過電影”的形式回憶一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一定抓緊看書,強化記憶。這樣的做法有助於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明確重點,明確方法。

落實優先

不管做了什麼樣的計畫,落實大於一切。先把老師課上講過的重要知識點落實,去做作業、做練習。

糾錯優先

總量一定的前提下,

錯的越來越少,對的必然越來越多,重複犯錯會養出錯誤的慣性思維,以後遇到相同的還會錯。在糾錯過程中,首先要分析出錯原因:是知識欠缺,還是習慣不好;是方法不得當,還是綜合能力欠缺、太走心?弄懂之後,該背的背,該養成的養成,該改變的改變。

還有,要及時糾正記憶,抵制慣性思維,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

圖片來源網路

2、那麼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真勤奮呢?

做題之前請先思考,如果你看到孩子在做算術的時候常常用手指比劃或者在稿紙上塗塗寫寫,這就是在勤奮。

我們父母一定要避免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孩子一天到晚坐在書桌前,一遍一遍的在刷題,就是“好好學習”就是勤奮了。長時間學習不等於深度思考,也不等於學進去了。

有的孩子上了一節課,甚至上了一天的學,都沒有提出一個問題,但“沒問題”就是真的會了嗎?其實也未必。很多時候,“沒問題”恰恰證明孩子沒有聽懂,沒有融入到課堂中,試想,對於一個你完全不懂的領域,讓你去提問,你能問出來嗎?當然不能。

所以,對於孩子,尤其是上了中學的孩子,我們必須要引導他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出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率地學習,而不是拼著勤奮的外衣,做假像。

在正確的時間裡做正確的事

上課要以聽、以理解為主,以記為輔;

一般情況下,老師會在課上的30分鐘時間裡,講新知識,這是最黃金的30分鐘,如果在這個時間裡,孩子跑神了,那麼他就失去了最佳的獲取知識的管道和時間。

所以,孩子精力集中的時間與老師講授精華知識的時間不匹配,聽課效率一定不會高。聽課效率不高,回家不會做題,必然要付出更多時間成本,進行“再學習”,而很多孩子課後花大量時間補習的根源,就在於課上錯過了黃金30分鐘。

孩子注意力也是很關鍵;

一個班上四五十個學生,老師很難每個學生都去提醒。那麼孩子和家長要怎麼做呢?

從短到長訓練。從五分鐘開始,定一個鬧鐘,讓自己在五分鐘的時間內,全神貫注地做一道題、背一首詩,慢慢延長這個時間。

不放讓孩子分心的東西在身邊。

學習時遠離有共同語言的人。

必要時家長陪伴、提醒。

圖片來源網路

3、作為家長怎麼幫自己孩子呢?

用檢查代替訊問和嘮叨

每個家長都想要做孩子學習路上的幫手,但我們要注意,行動上的重視才是真正的重視,不在行動上重視孩子的學習,而只用抱怨和嘮叨表示“關心”,其實也是一種“偽關心”。我們要做的有:

孩子寫的文章讀一讀;

孩子的單詞考一考;

孩子的卷子翻一翻;

孩子假期輔導班的講義過一過;

孩子做錯的題問問他自己能否總結經驗。

錢要花在刀刃上

孩子的學習,一定是需要花錢的。但是課外補習和輔導資料千萬不要貪多,不能盲目,適合才是硬道理。

一旦開始就要堅持,一旦學了就要落實。報輔導班並不是家長幫助孩子的終點,而是起點。對上課效果的監控也很重要。及時與孩子交流上課的感受,幫助孩子評估當前輔導班是否適合自己,都是家長不能忽視的工作。

對於孩子閱讀的需求千萬不要吝嗇。要定期給孩子買書、買好書,擴大孩子的閱讀面。讀書的好處,各位爸爸媽媽都懂得。

最後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誰花的時間更多,誰把自己虐得更慘,而是找到合適的方法,拋下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

圖片來源網路

2、那麼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真勤奮呢?

做題之前請先思考,如果你看到孩子在做算術的時候常常用手指比劃或者在稿紙上塗塗寫寫,這就是在勤奮。

我們父母一定要避免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孩子一天到晚坐在書桌前,一遍一遍的在刷題,就是“好好學習”就是勤奮了。長時間學習不等於深度思考,也不等於學進去了。

有的孩子上了一節課,甚至上了一天的學,都沒有提出一個問題,但“沒問題”就是真的會了嗎?其實也未必。很多時候,“沒問題”恰恰證明孩子沒有聽懂,沒有融入到課堂中,試想,對於一個你完全不懂的領域,讓你去提問,你能問出來嗎?當然不能。

所以,對於孩子,尤其是上了中學的孩子,我們必須要引導他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出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率地學習,而不是拼著勤奮的外衣,做假像。

在正確的時間裡做正確的事

上課要以聽、以理解為主,以記為輔;

一般情況下,老師會在課上的30分鐘時間裡,講新知識,這是最黃金的30分鐘,如果在這個時間裡,孩子跑神了,那麼他就失去了最佳的獲取知識的管道和時間。

所以,孩子精力集中的時間與老師講授精華知識的時間不匹配,聽課效率一定不會高。聽課效率不高,回家不會做題,必然要付出更多時間成本,進行“再學習”,而很多孩子課後花大量時間補習的根源,就在於課上錯過了黃金30分鐘。

孩子注意力也是很關鍵;

一個班上四五十個學生,老師很難每個學生都去提醒。那麼孩子和家長要怎麼做呢?

從短到長訓練。從五分鐘開始,定一個鬧鐘,讓自己在五分鐘的時間內,全神貫注地做一道題、背一首詩,慢慢延長這個時間。

不放讓孩子分心的東西在身邊。

學習時遠離有共同語言的人。

必要時家長陪伴、提醒。

圖片來源網路

3、作為家長怎麼幫自己孩子呢?

用檢查代替訊問和嘮叨

每個家長都想要做孩子學習路上的幫手,但我們要注意,行動上的重視才是真正的重視,不在行動上重視孩子的學習,而只用抱怨和嘮叨表示“關心”,其實也是一種“偽關心”。我們要做的有:

孩子寫的文章讀一讀;

孩子的單詞考一考;

孩子的卷子翻一翻;

孩子假期輔導班的講義過一過;

孩子做錯的題問問他自己能否總結經驗。

錢要花在刀刃上

孩子的學習,一定是需要花錢的。但是課外補習和輔導資料千萬不要貪多,不能盲目,適合才是硬道理。

一旦開始就要堅持,一旦學了就要落實。報輔導班並不是家長幫助孩子的終點,而是起點。對上課效果的監控也很重要。及時與孩子交流上課的感受,幫助孩子評估當前輔導班是否適合自己,都是家長不能忽視的工作。

對於孩子閱讀的需求千萬不要吝嗇。要定期給孩子買書、買好書,擴大孩子的閱讀面。讀書的好處,各位爸爸媽媽都懂得。

最後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誰花的時間更多,誰把自己虐得更慘,而是找到合適的方法,拋下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