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年可能出現一位新的領袖?英國人:這次是中國,沒有美國的份

資料圖:阿波羅登月

人類總是充滿了求知欲和探索欲,

自人類1969年第一次登月以來,我們對月球還是充滿著好奇。據英媒稱,2018年,世界可能出現一位新的探月領袖。由於自轉和公轉週期相同,月球一直以一面對著地球,而另一面被稱為“月球陰暗面”。

由通訊信號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讓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陰暗面。但在2018年,中國的嫦娥四號,將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

資料圖:中國登月

據悉,在2018年,中國將開展2次發射任務。第一次將於2018年6月開始,這次發射任務是將一顆中繼衛星送到距離月球背面6萬餘公里的位置,它將為地球與月球背面之間提供通信聯繫。通信一旦建立,第二次就將反射這次探月計畫的主角,著陸器(和巡視器)。

一旦,中國此次月球背面行動成功,

那這顆中繼衛星將是中國對世界作出的重大貢獻。任何一個想去月球背面探測的國家,都可以通過它獲得幫助。那麼造訪月球背面,會帶來什麼好處呢?

首先,月球正、背兩面的電磁環境不同,月球背面的電磁環境更加乾淨,是天文學家研究低頻射電的理想場所。同時,月球背面保存著最古老的月殼岩石,利用這一獨特條件開展地質特徵調查,可以在國際上首次建立集地形地貌、淺層結構、物質成分於一體的綜合地質剖面和演化模型,

對月球早期演化歷史的增加新的認知。

資料圖:中國登月車

目前,中國的探月工程一共分三步,分別是探月、登月和駐月。雖然中國在探月領域對世界做了一定的貢獻,

但實際上還是停留在無人探月階段,中國的載人登月還有幾個技術難關需要攻克,第一個就是能把人和登月艙送到月球的重型運載火箭,還有就是保障宇航員生命安全以及工作條。而這其中,重型運載火箭是最難也是最迫切的,我們和世界先進水準仍有距離。

對於這些困難月球探測衛星總指揮葉培建強調:“人類一定要走出地球,而月球是離人類最近的星球,我認為中國航太人不會放棄載人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