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為何不夾擊蘇聯?看到這張圖片,瞬間明白了

二戰中雙方,英國、蘇聯、美國和中國組成的同盟國軍隊總是給人同仇敵愾、並肩作戰、親密配合的感覺,而印象中德、日、意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卻是各自為戰、一盤散沙。

1941年末,德軍都打到莫斯科近郊了,

蘇聯岌岌可危,為何日本就是不願意進攻蘇聯,幫希特勒一把?

其實,日本也有他的苦衷呀,“臣妾做不到呀!”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

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日本絕大部分軍力投入到了中國戰場,到1941年,日本已經深陷中國戰場的泥潭,

從東北到廣西,僅僅在中國的戰線便長達3000多公里。

戰線拉得越長,需要的資源也就越多。要維持侵華戰線,僅僅依靠日本本土、朝鮮和偽滿洲國那有限的資源是遠遠不夠的,此時的日本迫切的需要資源。

當時的西伯利亞油氣田還未勘探出來,日本人在東北找了十幾年也沒找到石油。進攻蘇聯就算獲勝,得到的只有大片大片被冰雪覆蓋的凍土,這對於日本這個資源嚴重匱乏的島國來講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急需資源的日本只能將目光投向東南亞。

(二戰中,日軍的漫長戰線)

其實日本也並非沒有打過蘇聯的主意,日俄戰爭的勝利讓日本人的自信膨脹到了極點,沒有把十月革命後的蘇聯放在眼裡。

日本人認為,我昨天能打贏沙俄,今天就能打贏蘇聯,軍國主義到了瘋狂的地步。中國戰場大局已定,日本國內的軍事冒險派急於給自己找個對手。

於是,1939年,趁著史達林的“大清洗”剛結束,蘇聯國內還沒緩過氣,日本悍然挑釁蘇聯,在諾門檻發動了對蘇聯的進攻,試探其實力。

這一仗蘇聯把日本給打懵了,在朱可夫元帥的帶領下,蘇軍狠狠得反擊了日本。在諾門檻戰役中,

蘇軍損失2.5萬人,日軍損失1.7萬人,蘇軍的裝甲車輛也比日軍損失的多。僅從資料上看,日本沒吃虧,但在戰鬥中,蘇軍坦克被打掉10輛,補充20輛,你打100發炮彈,我還你1000發炮彈的瘋狂打法震撼住了日本。

蘇聯強大的戰爭實力讓日本明白過來,蘇聯不是沙皇俄國,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1939年5月,諾門檻戰役中蘇軍坦克群發起衝鋒)

早在1936年6月,廣田弘毅內閣制定日本《國策基準》時,便已把蘇、美當做主要威脅。當時的美國與日本表面關係甚好,一時不會撕破臉皮,而諾門檻一戰,日本怕了蘇聯,不敢再輕易動手。

1939年8月,德國與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本著“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的原則,日本與德國在1940年結成同盟,並於1941年同蘇聯簽訂《蘇日互不侵犯條約》。日本暫時穩住了蘇聯,全力南下,奪取西方勢力空白期的東南亞。

而德國會突然撕毀條約進攻蘇聯已是兩個月後的事了,此時的日本南下戰略已定,中國戰場長沙會戰爆發,同時又將注意力放到了太平洋上,再也無暇考慮北進夾擊蘇聯的事了。

(先後四次長沙會戰,將日軍牢牢困在中國戰場)

也正是因為史達林得知日本不會貿然進攻蘇聯的情報,才敢於將遠東蘇軍調回防守莫斯科,扭轉戰局,擊退德國侵略者。

日本暫時穩住了蘇聯,全力南下,奪取西方勢力空白期的東南亞。

而德國會突然撕毀條約進攻蘇聯已是兩個月後的事了,此時的日本南下戰略已定,中國戰場長沙會戰爆發,同時又將注意力放到了太平洋上,再也無暇考慮北進夾擊蘇聯的事了。

(先後四次長沙會戰,將日軍牢牢困在中國戰場)

也正是因為史達林得知日本不會貿然進攻蘇聯的情報,才敢於將遠東蘇軍調回防守莫斯科,扭轉戰局,擊退德國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