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家出臺標準,助推電池PACK行業大發展

動力電池PACK是新能源汽車核心能量源,為整車提供驅動電能。它主要通過殼體包絡構成動力電池PACK主體。動力電池PACK組成主要包括電芯、模組、電氣系統、熱管理系統、殼體和BMS幾個部分。

動力電池PACK的地位舉足輕重

眾所周知,動力電池包在整車中的地位,就像心臟在人體中的作用一樣,是整車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它通過PACK成組工藝,將多個電池模組與電池管理系統(BMS)、電池支撐與防護系統、電池冷卻系統、充放電轉換接駁等多個系統組裝起來的。

電動汽車性能,與動力電池PACK息息相關。

PACK成組工藝是動力電池包生產的關鍵步驟,其重要性也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而越來越明顯。

在電池PACK中,BMS(電池管理系統)是核心,它決定了電池包的各個部件、功能能否協調一致,並直接關係到電池包能否安全、可靠地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輸出。當然,結構件的連接工藝、空間設計、結構強度、系統介面等也對電池包性能產生著重要影響。

總之,電池包的PACK成組工藝水準,直接關係著電動汽車的動力性能和安全性能。

國家出臺標準 助推電池PACK行業更快發展

目前電池PACK行業在我國還屬於新興行業,技術、設備等還不夠成熟,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同時,因其技術門檻較高,也令企業進入該行業面臨不小的難度。

在這一背景下,國家的相關法規政策開始對電池PACK行業給予扶持:

2017年11月24日,中機中心發佈《關於調整GB/T 31467.3-2015審查技術要求的通知》。

通知指,為減輕企業負擔,在保證產品安全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實測專案,經汽車產品技術委員會討論,主管部門批准,對GB/T 31467.3-2015《電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包和系統 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與測試方法》審查技術要求進行調整,新申報的汽車產品自2018年1月1日(公告第304批)開始執行。

鋰電大資料梳理發現,在該政策的指導下,電池包的相關標準有10項:

相比較該重要通知出臺前與出臺後,我們看到,本次調整雖然不是標準本身的調整,而是實操層面審查要求有變動,但該調整依然意義重大。

就“同一型號蓄電池包(系統)申報值與實測值誤差”方面來說,新標準為蓄電池包(系統)設定申報值與實測值的誤差範圍,與不設定誤差範圍的做法相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通過檢測的概率,減少了企業反復修改申報參數以及多次申報的麻煩。

從允許的偏差範圍看,容量參數方面最為寬鬆,要求偏差在5%以內;尺寸參數最為嚴格,要求偏差在1%以內。在保證動力電池安全的前提下,設定申報值與實測值的偏差範圍,為申報企業帶來了方便。

現在,動力電池企業間的競爭,其實質是團隊、技術、資金、市場等綜合實力的比拼,每一項都至關重要。國家在保證動力電池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根據動力電池企業的實際需求,在檢測方面所做的優化調整,將有利於加快動力電池企業及下游車企產品的市場投放,對行業發展有積極影響。

2019年中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級

我國動力電池PACK業務起步較晚,技術水準也較日本、韓國等落後,但我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含電芯與BMS)生產規模正在逐年增長。來自起點研究(SPIR)的資料顯示,在2015年,動力電池PACK行業增速高達204%,容量接近了400億元,達到380億元。2016年與2017年,電池PACK行業保持25%以上的增速,2017年的規模已達到788億元。預計到2019年,動力電池PACK行業將形成超過千億級的市場。

誰將脫穎而出?

我國動力電池PACK及BMS生產廠家主要分為三類:電池企業、車企以及協力廠商獨立或合資的專業PACK、BMS公司。業務模式也分為三類:兼做PACK及BMS、只做PACK、只生產BMS。數量超過100餘家。

來自起點研究(SPIR)的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在乘用車領域,主流乘用車企業有自己相應的PACK計畫,如比亞迪、上汽、北汽、吉利、奇瑞、江淮、江鈴等。此外,部分新進入車企,在前期由於技術能力有限,人員配備不足,業務以與電池企業、協力廠商PACK企業聯合研發為主。

電池PACK企業佔據客車PACK市場主導地位。客車企業除比亞迪、銀隆等少數企業自建PACK廠外,其他企業仍以直接與電池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定為主,和電池企業綁定,直接採購電池系統。

電池PACK企業同樣主導了專用車PACK市場。由於目前電動物流車生產企業規模較小,技術儲備較弱,除上汽大通、九龍等企業有相應的自建PACK計畫外,其他企業仍然以與電池廠和協力廠商PACK企業聯合研發為主。

由上述可看到,電池企業在PACK行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雖然大車企正在加速進入這一市場,不過,起點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員表示,車企進入動力電池PACK行業,存在天然的短板,即整合能不足,車企對電池形狀、電芯選擇方面靈活度較弱。

目前國內第一梯隊動力電池企業均涉足PACK領域,且大多是“獨立BMS+PACK”模式,掌握了動力電池電芯到電池包的整套核心技術,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代表企業有CATL、比亞迪、中航鋰電、國軒高科等。

此外,電池企業中的後起之秀同樣值得期待。與老牌企業不同,新銳企業的成長性更佳,往往以黑馬的姿態進入。

2017年12月28日,具多家上市公司背景的鋰電新貴天臣新能源,其動力電池PACK新廠正式啟用。據悉此廠房為天臣新能源PACK業務的過渡廠房,工廠總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建設有2條自動化PACK產線,1條BMS產線,並具備熱模擬測試實驗室、BMS測試實驗室、電芯測試實驗室、PACK樣品試產組線等先進研發測試條件。項目達產後,可實現生產車載動力及儲能系統1.2GWH,動力電池BMS系統10萬套。

天臣新能源的相關負責人稱,公司的PACK產線同時相容18650、21700、軟包和方形等不同尺寸產品,可根據不同產品類型適用於任何動力及儲能PACK產品,生產靈活方便。另外,後期將不斷置入AGV、MES、視覺化軟體等模組,以實現產線升級。

此外,公司的BMS自動化產線滿產後,可實現年產能10000萬套,廣泛適用于低速車、大巴車、乘用車、家庭及工業儲能領域。

總結:PACK行業群雄逐鹿,各大企業全線出擊,新舊勢力奮勇向前,千億市場指日可待!

設定申報值與實測值的偏差範圍,為申報企業帶來了方便。

現在,動力電池企業間的競爭,其實質是團隊、技術、資金、市場等綜合實力的比拼,每一項都至關重要。國家在保證動力電池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根據動力電池企業的實際需求,在檢測方面所做的優化調整,將有利於加快動力電池企業及下游車企產品的市場投放,對行業發展有積極影響。

2019年中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級

我國動力電池PACK業務起步較晚,技術水準也較日本、韓國等落後,但我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含電芯與BMS)生產規模正在逐年增長。來自起點研究(SPIR)的資料顯示,在2015年,動力電池PACK行業增速高達204%,容量接近了400億元,達到380億元。2016年與2017年,電池PACK行業保持25%以上的增速,2017年的規模已達到788億元。預計到2019年,動力電池PACK行業將形成超過千億級的市場。

誰將脫穎而出?

我國動力電池PACK及BMS生產廠家主要分為三類:電池企業、車企以及協力廠商獨立或合資的專業PACK、BMS公司。業務模式也分為三類:兼做PACK及BMS、只做PACK、只生產BMS。數量超過100餘家。

來自起點研究(SPIR)的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在乘用車領域,主流乘用車企業有自己相應的PACK計畫,如比亞迪、上汽、北汽、吉利、奇瑞、江淮、江鈴等。此外,部分新進入車企,在前期由於技術能力有限,人員配備不足,業務以與電池企業、協力廠商PACK企業聯合研發為主。

電池PACK企業佔據客車PACK市場主導地位。客車企業除比亞迪、銀隆等少數企業自建PACK廠外,其他企業仍以直接與電池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定為主,和電池企業綁定,直接採購電池系統。

電池PACK企業同樣主導了專用車PACK市場。由於目前電動物流車生產企業規模較小,技術儲備較弱,除上汽大通、九龍等企業有相應的自建PACK計畫外,其他企業仍然以與電池廠和協力廠商PACK企業聯合研發為主。

由上述可看到,電池企業在PACK行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雖然大車企正在加速進入這一市場,不過,起點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員表示,車企進入動力電池PACK行業,存在天然的短板,即整合能不足,車企對電池形狀、電芯選擇方面靈活度較弱。

目前國內第一梯隊動力電池企業均涉足PACK領域,且大多是“獨立BMS+PACK”模式,掌握了動力電池電芯到電池包的整套核心技術,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代表企業有CATL、比亞迪、中航鋰電、國軒高科等。

此外,電池企業中的後起之秀同樣值得期待。與老牌企業不同,新銳企業的成長性更佳,往往以黑馬的姿態進入。

2017年12月28日,具多家上市公司背景的鋰電新貴天臣新能源,其動力電池PACK新廠正式啟用。據悉此廠房為天臣新能源PACK業務的過渡廠房,工廠總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建設有2條自動化PACK產線,1條BMS產線,並具備熱模擬測試實驗室、BMS測試實驗室、電芯測試實驗室、PACK樣品試產組線等先進研發測試條件。項目達產後,可實現生產車載動力及儲能系統1.2GWH,動力電池BMS系統10萬套。

天臣新能源的相關負責人稱,公司的PACK產線同時相容18650、21700、軟包和方形等不同尺寸產品,可根據不同產品類型適用於任何動力及儲能PACK產品,生產靈活方便。另外,後期將不斷置入AGV、MES、視覺化軟體等模組,以實現產線升級。

此外,公司的BMS自動化產線滿產後,可實現年產能10000萬套,廣泛適用于低速車、大巴車、乘用車、家庭及工業儲能領域。

總結:PACK行業群雄逐鹿,各大企業全線出擊,新舊勢力奮勇向前,千億市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