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推薦悅讀」第八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透露了這些重要資訊!

閱讀提示

為什麼要開展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

這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是如何組織實施的?

這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有哪些時代特點?

這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主要有哪些成果?

這次調查瞭解到我國職工隊伍狀況如何,有哪些新變化?

5年來,廣大職工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工會組織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針對職工隊伍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有哪些對策建議和思路打算?

最近,全國總工會開展的第八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已告結束,報告正式出爐。為什麼要開展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這次職工隊伍狀況調查有何特點?當前全國職工隊伍狀況和發展趨勢到底如何?日前,

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第八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領導小組組長李玉賦就這些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為什麼要開展

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

答: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深刻指出,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

必須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在2018年1月5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必須做到作風過硬,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廣泛開展調查研究。這為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應該說,我們黨歷來重視通過調查研究掌握職工隊伍發展變化情況,並以此為基礎指導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在革命、建設、改革中的主力軍作用。

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作為一項大規模的基礎性調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體現。實踐證明,定期開展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對於我們準確把握一個時期職工隊伍發展變化及特點,認真查找職工隊伍建設和工會工作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臺涉及職工和工會的政策措施,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地發揮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的作用,
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意義。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總從1982年開始每5年一次,先後在1982年、1986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開展了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至今已是第8次,成為工會工作的一大品牌。每次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的主題,都契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發展狀況,所得出的結論客觀真實地展示了職工隊伍的基本情況和發展趨勢,對工會工作方針的制定、重點任務的確定、職工權益的保障等,

起到了重要的基礎和推動作用。

問:這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

是如何組織實施的?

答:全國總工會高度重視職工隊伍狀況調查工作,李建國同志多次就開展好調查提出明確要求。全總成立了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第八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領導小組,下設調查辦公室,具體負責調查方案的實施。

2017年1月3日,全總下發《第八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方案》,正式啟動調查工作。調查覆蓋15個省(區、市)的150個城市,同時10個全國產業工會、全總8個部門也分別承擔了典型調查和專題調查任務。調查採取文獻研究、問卷抽樣、專題調研、典型調查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歷時8個多月。抽樣問卷分為職工問卷、工會主席問卷兩部分,職工問卷共調查45026個樣本,回收有效問卷45002份,有效回收率99.9%,其中已建工會單位職工占83.3%,未建工會單位職工占16.7%;工會主席問卷共調查3750個樣本,回收有效問卷3744份,有效回收率99.8%,充分保證了調查的廣泛性和可靠性。

問:這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有哪些時代特點?

答:主要有兩點:一是時間節點重要,二是意義重大。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這一偉大進程中,工人階級作出了重大貢獻。2017年4月中旬,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為職工隊伍發展壯大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改革方案》提出的25項改革舉措中,其中一項就是“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理論政策研究”。第八次職工隊伍狀況調查就是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開展的,與前七次調查相比,力求更加全面、更加準確、更有價值。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等日益深入地影響著社會各方面,職工隊伍發展面臨許多新機遇新挑戰。本次調查聚焦職工隊伍發展變化的新情況、新趨勢、新特徵,力求在更大程度、更深層次、更高精度上分析研究職工隊伍建設遇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為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為2018年籌備召開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做好相關準備,為推進工會改革創新、增強工會活力提供實證支撐。

問:這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

主要有哪些成果?

答:這次調查設置了1個總課題和9個分課題,內容涉及職工隊伍總體狀況的新特點、內部結構的新變化、職工權益實現的新情況、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等,形成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1個調查總報告:《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國夢中作出工人階級新貢獻——第八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總報告》,9個專題研究報告,14個典型調查報告,以及15個省(區、市)總工會的職工隊伍狀況調查報告等。

2018年1月12日召開的全總十六屆七次執委會議提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意識和深厚的職工情懷,持續開展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活動,俯下身子、沉下心來,深入基層,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下一步,我們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重要指示精神,繼續開發和使用好此次調查資料和資料,把職工隊伍狀況研究作為工運理論研究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大課題,把握和適應新時代職工隊伍的新變化新特徵,分析和解決新時代職工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以工會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實踐創新;加強源頭參與力度,針對職工隊伍建設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更多具有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職工群眾;加強與工會系統內外科研機構的聯繫與合作,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努力推出更高品質的研究成果。

問:這次調查瞭解到我國職工隊伍狀況如何,有哪些新變化?

答: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圍繞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保障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等作出重要制度安排,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職工隊伍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調查表明,5年來,我國職工隊伍總體規模不斷發展壯大,總數已達3.91億,比2012年的3.5億增長了11.8%,職工隊伍發展態勢良好。同時,職工隊伍的內部結構、整體素質、權益保障等方面也發生了許多新變化。

一是職工隊伍結構呈現新特徵。非公單位就業職工不斷增加,2016年,城鎮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就業人數分別比2012年增長52.9%和59.9%,據測算,私有、港澳臺商、外商及其他單位職工占總數的82.9%。調查顯示,職工年齡結構較為合理,平均年齡為37.1歲,“70後”“80後”仍是職工隊伍主體,“90後”職工大幅增加,“00後”也逐漸進入職工隊伍。農民工作為職工隊伍的重要成員繼續壯大,總量達到2.82億人,比2012年增長7.3%,“80後”是農民工主體,製造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5個行業農民工占比將近八成。職工產業、行業分佈結構持續優化,第一產業勞動者逐步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快速增加,達到3.38億人,占比從36.1%升至43.5%,成為吸納就業主管道。戰略性新興產業迅猛增長,就業職工人數也不斷增加。

二是職工隊伍素質大幅度提升。調查顯示,職工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6年,比2012年提高0.6年,高中及以上學歷達84.6%,比2012年提高5.8個百分點。特別是農民工文化素質提升較為明顯,高中及以上學歷的農民工達到71.8%。擁有專業技術職稱的職工人數不斷增加,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不斷湧現,高技能人才總量達4791萬人。職工參加技術培訓比例普遍提升,77.8%的職工參加過單位組織的培訓,90.4%提高了技術等級或專業技能。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職稱的占85%,普通職工中有技術等級的占27.0%。職工接受繼續教育機會增多,學習意願強烈,95.5%的職工對學習新的職業技術、知識或能力有興趣。

三是職工權益得到有效實現。職工就業數量穩中有進,就業品質不斷提高。本次被調查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8%,75.4%的職工對目前工作“非常滿意”或者“比較滿意”。職工收入水準持續提高,職工上月從單位獲得的到手全部貨幣收入平均值為3608.4元,比2012年增長40.8%,45.5%的職工認為自己的工資水準在所在城市屬中等及以上水準。職工社會保障權益實現狀況不斷向好,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職工分別為86.2%、88.7%、69%、76.4%和67.4%,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月平均失業保險金水準、因工死亡職工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生育保險待遇水準分別有新的增長。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權益得到較好維護,安全事故發生率逐年下降,職業病防治力度加大,92.1%的職工沒有患過職業病和受過工傷。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發揮重要作用,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有效保障。

問:5年來,廣大職工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答:廣大職工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關懷下,積極投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5年來,職工參加勞動和技能競賽4.6億人次,開展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分別達329.5萬、94.1萬項,在經濟建設中創業創新創優。廣大職工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充滿信心,積極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在政治建設中體現領導階級本色。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代表明顯增加,共771名,占33.8%,比十八大增加79名,比例提高3.3個百分點,其中工人黨員代表198名(農民工黨員27名),占8.7%;專業技術人員黨員代表283名,占12.4%。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越來越強,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最美職工、最美教師、最美醫生、最美司機等“最美人物”不斷湧現,在文化建設中樹立了良好形象。積極投身社會治理和建設,在社會建設中展示中堅力量。廣泛參與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推廣應用,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低碳迴圈發展、降低單位產品能耗等,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帶動作用。

問:工會組織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答:各級工會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促進職工隊伍發展壯大過程中地位和作用不斷展現。堅持自覺接受党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全面履行職責,高舉維權旗幟,推動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職工權益維護工作,開展就業創業援助月、陽光就業等活動,協同做好職工就業安置。切實貫徹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和群團改革工作座談會精神,以改革促進工會服務職工能力的提升。全總順利完成中央群團改革試點任務,並向基層延伸拓展,工會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全國工會會員已達3.03億人,其中農民工會員1.4億人。調查顯示,過去5年,職工對本單位工會發揮作用情況的打分都在7分以上(滿分10分),職工對工會作用發揮總體滿意,比較信任。

問:針對職工隊伍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有哪些對策建議和思路打算?

答:調查發現,當前職工隊伍內部結構、就業形態、技能素質、權益實現、利益訴求等方面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引起關注:一是職工隊伍內部分化,不同群體職工在勞動崗位、勞動報酬、教育、醫療、居住等利益訴求有差異、日趨多元;二是職工就業形態日益多樣,新就業形態從業者與互聯網平臺型組織的關係難以用現行法律關係界定;三是職工技術技能素質存在短板,非公企業、小微企業技術工人匱乏;四是職工權益實現還有待加強,化解產能過剩中一些職工就業安置等面臨較大壓力,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現象還時有發生;五是一些農民工、勞務派遣工、靈活就業者還沒有加入到工會中來,等等。

針對這些情況和問題,我們認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要求,把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工會新的使命和擔當,抓住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有利契機,努力破解影響職工發展的思想觀念、能力素質、體制機制等方面的難題,促進職工全面發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充分發揮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一是完善促進職工群眾發揮作用的制度安排。適當增加党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團組織代表大會代表和委員會委員中一線職工的比例,著力在產業工人中發展黨員。加強民主管理,拓展職工發展管道。以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引導廣大職工積極投身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二是扎實做好職工維權服務工作。健全政府、工會和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完善勞動關係的相關法律和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薪酬調查和資訊發佈制度,規範企業收入分配、勞動定額管理,強化執法監督,落實遏制欠薪的長效機制。積極應對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適時出臺新的勞動關係認定標準和方法,完善適應新就業形態的勞動合同、勞務管理和社會保障等制度。關注轉崗安置職工、城市困難職工、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和保障水準,將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納入國家扶貧攻堅大局,探索建立“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支持政策。推進“互聯網+”工會普惠性服務,實現服務職工全方位全天候。在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基礎上維護好民主政治權利,在做好物質服務、生活服務的同時提供更高水準的精神和文化服務。

三是全面提升職工技術技能素質。健全職工素質提升長效機制,建立職工終身學習和就業培訓體系,加快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完善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政策,改進勞動和技能競賽體系。積極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四是加強和改進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和完善職工狀況定期調查制度,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職工群眾工作,創新“兩新”組織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推進職工文化建設制度化長效化,重視人文關懷、心靈引導,提升職工道德素質,促進人格發展。培養和造就更多的“大國工匠”,充分發揮先進典型、道德模範、“最美人物”示範帶動作用,大力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五是深入推進工會系統改革創新。著力增強工會工作和工會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提升工會幹部“八種本領”特別是職工群眾工作本領,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工會改革,在建機制、強功能、增實效上下功夫,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力爭在2018年底前完成省市縣級工會改革,把工會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充分發揮党聯繫職工群眾的橋樑紐帶作用,引導廣大職工堅定不移聽党話、跟黨走。

點擊下方文字連結閱讀

全總下發《第八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方案》,正式啟動調查工作。調查覆蓋15個省(區、市)的150個城市,同時10個全國產業工會、全總8個部門也分別承擔了典型調查和專題調查任務。調查採取文獻研究、問卷抽樣、專題調研、典型調查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歷時8個多月。抽樣問卷分為職工問卷、工會主席問卷兩部分,職工問卷共調查45026個樣本,回收有效問卷45002份,有效回收率99.9%,其中已建工會單位職工占83.3%,未建工會單位職工占16.7%;工會主席問卷共調查3750個樣本,回收有效問卷3744份,有效回收率99.8%,充分保證了調查的廣泛性和可靠性。

問:這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有哪些時代特點?

答:主要有兩點:一是時間節點重要,二是意義重大。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這一偉大進程中,工人階級作出了重大貢獻。2017年4月中旬,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為職工隊伍發展壯大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改革方案》提出的25項改革舉措中,其中一項就是“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理論政策研究”。第八次職工隊伍狀況調查就是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開展的,與前七次調查相比,力求更加全面、更加準確、更有價值。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等日益深入地影響著社會各方面,職工隊伍發展面臨許多新機遇新挑戰。本次調查聚焦職工隊伍發展變化的新情況、新趨勢、新特徵,力求在更大程度、更深層次、更高精度上分析研究職工隊伍建設遇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為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為2018年籌備召開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做好相關準備,為推進工會改革創新、增強工會活力提供實證支撐。

問:這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

主要有哪些成果?

答:這次調查設置了1個總課題和9個分課題,內容涉及職工隊伍總體狀況的新特點、內部結構的新變化、職工權益實現的新情況、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等,形成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1個調查總報告:《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國夢中作出工人階級新貢獻——第八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總報告》,9個專題研究報告,14個典型調查報告,以及15個省(區、市)總工會的職工隊伍狀況調查報告等。

2018年1月12日召開的全總十六屆七次執委會議提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意識和深厚的職工情懷,持續開展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活動,俯下身子、沉下心來,深入基層,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下一步,我們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重要指示精神,繼續開發和使用好此次調查資料和資料,把職工隊伍狀況研究作為工運理論研究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大課題,把握和適應新時代職工隊伍的新變化新特徵,分析和解決新時代職工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以工會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實踐創新;加強源頭參與力度,針對職工隊伍建設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更多具有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職工群眾;加強與工會系統內外科研機構的聯繫與合作,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努力推出更高品質的研究成果。

問:這次調查瞭解到我國職工隊伍狀況如何,有哪些新變化?

答: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圍繞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保障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等作出重要制度安排,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職工隊伍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調查表明,5年來,我國職工隊伍總體規模不斷發展壯大,總數已達3.91億,比2012年的3.5億增長了11.8%,職工隊伍發展態勢良好。同時,職工隊伍的內部結構、整體素質、權益保障等方面也發生了許多新變化。

一是職工隊伍結構呈現新特徵。非公單位就業職工不斷增加,2016年,城鎮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就業人數分別比2012年增長52.9%和59.9%,據測算,私有、港澳臺商、外商及其他單位職工占總數的82.9%。調查顯示,職工年齡結構較為合理,平均年齡為37.1歲,“70後”“80後”仍是職工隊伍主體,“90後”職工大幅增加,“00後”也逐漸進入職工隊伍。農民工作為職工隊伍的重要成員繼續壯大,總量達到2.82億人,比2012年增長7.3%,“80後”是農民工主體,製造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5個行業農民工占比將近八成。職工產業、行業分佈結構持續優化,第一產業勞動者逐步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快速增加,達到3.38億人,占比從36.1%升至43.5%,成為吸納就業主管道。戰略性新興產業迅猛增長,就業職工人數也不斷增加。

二是職工隊伍素質大幅度提升。調查顯示,職工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6年,比2012年提高0.6年,高中及以上學歷達84.6%,比2012年提高5.8個百分點。特別是農民工文化素質提升較為明顯,高中及以上學歷的農民工達到71.8%。擁有專業技術職稱的職工人數不斷增加,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不斷湧現,高技能人才總量達4791萬人。職工參加技術培訓比例普遍提升,77.8%的職工參加過單位組織的培訓,90.4%提高了技術等級或專業技能。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職稱的占85%,普通職工中有技術等級的占27.0%。職工接受繼續教育機會增多,學習意願強烈,95.5%的職工對學習新的職業技術、知識或能力有興趣。

三是職工權益得到有效實現。職工就業數量穩中有進,就業品質不斷提高。本次被調查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8%,75.4%的職工對目前工作“非常滿意”或者“比較滿意”。職工收入水準持續提高,職工上月從單位獲得的到手全部貨幣收入平均值為3608.4元,比2012年增長40.8%,45.5%的職工認為自己的工資水準在所在城市屬中等及以上水準。職工社會保障權益實現狀況不斷向好,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職工分別為86.2%、88.7%、69%、76.4%和67.4%,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月平均失業保險金水準、因工死亡職工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生育保險待遇水準分別有新的增長。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權益得到較好維護,安全事故發生率逐年下降,職業病防治力度加大,92.1%的職工沒有患過職業病和受過工傷。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發揮重要作用,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有效保障。

問:5年來,廣大職工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答:廣大職工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關懷下,積極投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5年來,職工參加勞動和技能競賽4.6億人次,開展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分別達329.5萬、94.1萬項,在經濟建設中創業創新創優。廣大職工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充滿信心,積極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在政治建設中體現領導階級本色。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代表明顯增加,共771名,占33.8%,比十八大增加79名,比例提高3.3個百分點,其中工人黨員代表198名(農民工黨員27名),占8.7%;專業技術人員黨員代表283名,占12.4%。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越來越強,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最美職工、最美教師、最美醫生、最美司機等“最美人物”不斷湧現,在文化建設中樹立了良好形象。積極投身社會治理和建設,在社會建設中展示中堅力量。廣泛參與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推廣應用,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低碳迴圈發展、降低單位產品能耗等,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帶動作用。

問:工會組織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答:各級工會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促進職工隊伍發展壯大過程中地位和作用不斷展現。堅持自覺接受党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全面履行職責,高舉維權旗幟,推動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職工權益維護工作,開展就業創業援助月、陽光就業等活動,協同做好職工就業安置。切實貫徹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和群團改革工作座談會精神,以改革促進工會服務職工能力的提升。全總順利完成中央群團改革試點任務,並向基層延伸拓展,工會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全國工會會員已達3.03億人,其中農民工會員1.4億人。調查顯示,過去5年,職工對本單位工會發揮作用情況的打分都在7分以上(滿分10分),職工對工會作用發揮總體滿意,比較信任。

問:針對職工隊伍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有哪些對策建議和思路打算?

答:調查發現,當前職工隊伍內部結構、就業形態、技能素質、權益實現、利益訴求等方面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引起關注:一是職工隊伍內部分化,不同群體職工在勞動崗位、勞動報酬、教育、醫療、居住等利益訴求有差異、日趨多元;二是職工就業形態日益多樣,新就業形態從業者與互聯網平臺型組織的關係難以用現行法律關係界定;三是職工技術技能素質存在短板,非公企業、小微企業技術工人匱乏;四是職工權益實現還有待加強,化解產能過剩中一些職工就業安置等面臨較大壓力,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現象還時有發生;五是一些農民工、勞務派遣工、靈活就業者還沒有加入到工會中來,等等。

針對這些情況和問題,我們認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要求,把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工會新的使命和擔當,抓住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有利契機,努力破解影響職工發展的思想觀念、能力素質、體制機制等方面的難題,促進職工全面發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充分發揮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一是完善促進職工群眾發揮作用的制度安排。適當增加党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團組織代表大會代表和委員會委員中一線職工的比例,著力在產業工人中發展黨員。加強民主管理,拓展職工發展管道。以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引導廣大職工積極投身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二是扎實做好職工維權服務工作。健全政府、工會和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完善勞動關係的相關法律和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薪酬調查和資訊發佈制度,規範企業收入分配、勞動定額管理,強化執法監督,落實遏制欠薪的長效機制。積極應對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適時出臺新的勞動關係認定標準和方法,完善適應新就業形態的勞動合同、勞務管理和社會保障等制度。關注轉崗安置職工、城市困難職工、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和保障水準,將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納入國家扶貧攻堅大局,探索建立“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支持政策。推進“互聯網+”工會普惠性服務,實現服務職工全方位全天候。在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基礎上維護好民主政治權利,在做好物質服務、生活服務的同時提供更高水準的精神和文化服務。

三是全面提升職工技術技能素質。健全職工素質提升長效機制,建立職工終身學習和就業培訓體系,加快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完善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政策,改進勞動和技能競賽體系。積極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四是加強和改進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和完善職工狀況定期調查制度,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職工群眾工作,創新“兩新”組織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推進職工文化建設制度化長效化,重視人文關懷、心靈引導,提升職工道德素質,促進人格發展。培養和造就更多的“大國工匠”,充分發揮先進典型、道德模範、“最美人物”示範帶動作用,大力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五是深入推進工會系統改革創新。著力增強工會工作和工會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提升工會幹部“八種本領”特別是職工群眾工作本領,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工會改革,在建機制、強功能、增實效上下功夫,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力爭在2018年底前完成省市縣級工會改革,把工會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充分發揮党聯繫職工群眾的橋樑紐帶作用,引導廣大職工堅定不移聽党話、跟黨走。

點擊下方文字連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