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的張飛不僅識字,竟然是書畫家,有真跡留世!

張飛出身於士族,而並不是像《三國演義》所講的那樣是個屠夫。

受《三國演義》的深遠影響,張飛留在人們頭腦中的印象是不通文墨的赳赳武夫。其實,歷史上的張飛不僅是三國時期勇冠三軍的名將,而且還是一位大書法家。

多年前,鄧拓在《由張飛的書畫談起》一文裡說:“我國書法家並不限於文人,武將中也不少,如岳飛、張飛等。”有位讀者看了,去信問說:“張飛是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長阪坡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倒流的人物,

怎麼也會是書法家呢?”對於這樣的疑問,鄧拓引了幾本古書中關於張飛書法的記載來佐證。

《蜀中名勝記》第二十八卷中記載,順慶府渠縣(即三國時的宕渠縣)有一個八濛山,山下有一石,石上題有:“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立馬勒石”兩行隸書大字。這段題字說的就是那次張飛以少勝多,把名將張郃打得大敗而逃的事情。據說當時張飛非常高興,

得意之際,便以石代紙寫下了這段文字。愚以為,《蜀中名勝記》的作者是明代文獻學家、曾任四川右參政的曹學佺,此人當時既有文化地位,又有政治地位,他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

清代人趙一清所寫的《稿本三國志注補》中,引自《方輿紀要》上的話也說:八濛山“山下有勒石雲: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

大破賊首張郃,立馬勒石。蓋張飛所親書也。”

《三國志集注》中張飛傳集解引,也認為這句話是張飛親筆題寫的。並且說,原刻石經過長久的風化剝蝕,文字已經不太清楚。現存的“立馬銘”是光緒七年(1881年),根據岐山知縣胡升猷家藏原拓,重刻於八濛石壁的青石質碑石。今陝西岐山縣博物館就收藏有一幅張飛“立馬銘”手書碑石原拓,

字體、大小均與史載吻合。碑刻共22個文字,用筆豐滿遒勁,氣勢剛健凝重,結體渾樸敦實,充分顯示了作為書法家之張飛的個性和風格,不失為一篇難得的書法作品。由此可見,張飛的書法頗具大家手筆。

在相關出土文物和四川的廟中,張飛的形象都是非常不錯的,書法也不錯。再者,他的家族張家在當時社會中是二流士族中的前茅,堂堂一個士族子弟是個文盲,怎麼也說不過去。

上圖就是張飛大破張頜後寫的碑帖。那是羅貫中為了藝術效果故意那麼寫的,他還為了突出孔明而醜化周瑜。要是想看真實歷史就去看陳壽的《三國志》。

在古代,書畫往往不分家。張飛不僅書法作品甚佳,而且還很愛畫畫,尤其喜歡畫美人。據明代卓爾昌編著的《畫髓元詮》載:“張飛……喜畫美人,善草書。”張飛的書法真跡尚有存世者,可惜的是張飛畫的真跡卻至今尚未發現,這也是歷史的一個小小的遺憾。

這也是歷史的一個小小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