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民日報刊文:安徽桐城推行“六尺巷調解工作法”

安徽桐城推行“六尺巷調解工作法”

講法尚德促和諧(微故事·法治中國)

不久前,安徽省桐城市龍眠街道相鄰的李、趙兩家,因交界處的一道遮蔽牆發生糾紛,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矛盾一度激化。當地街道調解人員一方面向雙方講明法律問題,一方面講述“六尺巷”的典故和禮讓的美德,安撫雙方當事人情緒,並提出處理意見,促成了糾紛和平化解,譜寫了新時期的“讓牆”故事。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讓牆詩”就是出自桐城六尺巷的一段歷史典故。近年來,在安徽省安慶市政法委的積極推動下,桐城市充分挖掘當地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推出“六尺巷調解工作法”,以情動人,以理感人,以法服人,既暢通了當事人的訴求表達,又讓雙方各“退避三舍”,使得大量訴訟案件以調解和撤訴方式結案、大量矛盾糾紛和信訪事項化解在萌芽階段。

長期以來,桐城市孔城鎮兩戶人家因宅基地問題糾紛不斷。2017年年初,雙方再次為宅基地糾紛問題鬧到鎮裡,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及時採用“六尺巷”調解工作法,邀請鎮司法所、城建等部門工作人員一起,開展現場勘察。在闡明法律規定、明確雙方權益後,調解員採取背對背、面對面等多種形式,提出了處理意見並勸導雙方以和為貴,最終讓兩家居民“化干戈為玉帛”。

“發生在基層的矛盾糾紛很複雜,簡單一判了之,看似解決了問題,實際上是案結事未了,甚至會進一步激化矛盾。‘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在訴前提前介入,並採取多元聯動機制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桐城市司法局副局長趙旺友說,“‘六尺巷調解工作法’不是無原則地做和事佬,而是在守法的基礎上明理,在明理的基礎上禮讓。為此,我們還在基層調解中引入律師參與,讓律師提供有針對性的法律意見,

為調解劃出一條平衡線。”

桐城市範崗鎮搬運工戴某因工傷死亡,當事雙方就賠償問題發生矛盾並求助到司法所。多次調解無果後,司法所及時聯繫公益律師介入調解,各方當事人各讓一步,最終簽署了調解協議書。“依照法律劃出中間線用來參考,各方禮讓有了底線,也讓當事人在調解過程中接受了普法教育。”桐城市範崗鎮司法所副所長陳瓊說。

據瞭解,桐城市各鎮(街道)、村(社區)均組建“六尺巷”調解工作室,已形成人人會講六尺巷故事,處處有“六尺巷調解工作法”。2016年以來,桐城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4432件,調處成功4345件,調處成功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