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季度IPO大資料:廣發承銷收入最多 海通項目數第一

開年首季,A股IPO延續去年四季度的“小步快跑”節奏,IPO預披露企業進入了“申報上會、核查過會、審核效率”的“三重提速”狀態。“每週一批”新股發行已是常態。

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3月31日,今年滬深兩市共完成IPO定價123筆,

儘管IPO單筆募資規模普遍偏小,但合計募資總規模達589.06億元,已超越2016年上半年募資總額,創下六年來首季新高。

作為保薦機構兼主承銷商的證券公司頗為受益。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共有45家券商參與首季IPO承銷,其中,廣發證券(000776,買入)、海通證券(600837,買入)、中信建投、中信證券(600030,買入)和中金公司IPO承銷保薦收入位居承銷商排行榜前五名,合計市場份額39.4%。

今年一季度首發“最掙錢”的是廣發證券,

落袋4.65億元。但若以單個IPO項目平均承銷保薦費用算,中金公司位居首位,平均保薦承銷費約4855萬元。

IPO承銷保薦費排行榜

廣發、海通、中信建投位列前三

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共完成123單IPO定價發行,為45家券商貢獻約46億元承銷保薦收入,其中有7家券商首季承銷保薦收入超過2億元。

廣發證券拿下首季“IPO募資總規模”及“IPO承銷保薦收入”兩項指標的冠軍。

從一季度IPO承銷保薦收入排名來看,首發“最掙錢”的是廣發證券,落袋4.65億元。緊隨其後的是海通證券,今年一季度的IPO承銷保薦收入4.09億元。

不過,若以單個IPO項目平均承銷保薦費用算,中金公司位居首位,“收費最高”,IPO專案平均保薦承銷費約4855萬元。

承銷金額規模

廣發、中信建投、中信位列前三

今年一季度,由廣發證券保薦的11家企業IPO項目成功上市,且平均募資規模較大,融資額合計62.93億元;中信建投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金公司及國泰君安(601211,買入)證券的IPO項目募資總額也超過40億元。

開年首季,上述這5家保薦機構的IPO專案募資額占A股IPO項目募資總額的49%。

IPO承銷項目數

22家券商IPO承銷超過2家

從一季度IPO承銷項目數量來看,海通證券位列行業首位,共承銷了12單IPO項目,其市場份額達8.96%。

廣發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國信證券(002736,買入)、國金證券(600109,買入)、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民生證券、申萬宏源(000166,買入)及安信證券首季IPO承銷項目數均超過了5單。

IPO存貨

中信、廣發、海通“稱雄”

IPO審核提速進入常態化,IPO專案儲備豐富的券商將率先獲益。當前投行正到處尋找IPO專案,一定得備足存貨。

證監會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4月6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33家,其中,已過會36家,未過會597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547家,中止審查企業50家。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發現,上市券商的IPO存貨居多。中信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的IPO存貨數量位居行業前三名,占比接近三成。

截至4月10日,中信證券IPO承銷項目存貨最多,其保薦的上交所、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分別為26單、8單和10單,合計44單。

資料顯示,中信證券承銷IPO候審項目主要分佈在江蘇、浙江、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中信證券所承銷的IPO在審項目中,包括華西證券、瑞達期貨、青島銀行、華大基因、徽商銀行、南華期貨、長沙銀行、西安銀行等企業。

IPO承銷項目存貨第二的是廣發證券,保薦企業合計39家;海通證券以35個IPO儲備項目居第三。

首季IPO通過率88.79%

今年一季度,證監會發審委委員可謂是“馬不停蹄”。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一季度,證監會發審委共召開了44次會議,合計審核了117家公司的IPO申請,其中103家獲得通過,12家被發審委“攔下”否決,2家被“暫緩表決”。IPO審核通過率為88.79%。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未獲通過的首發企業大多“倒”在了業績上,“業績波動、業績下滑、業績真實性存疑”等問題仍然是發審委關注的重點。

與此同時,每週一批,新股發行已是常態化。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一季度,證監會共核發了118家企業IPO批文,募資總額不超過605億元。

大同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鄭虹分析,從資料透露出的資訊看,監管層對IPO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在新股發行常態化的同時,還要提高新股的品質,讓更多的優秀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發展壯大,進而引導社會資金“脫虛向實”流向實體經濟,讓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547家,中止審查企業50家。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發現,上市券商的IPO存貨居多。中信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的IPO存貨數量位居行業前三名,占比接近三成。

截至4月10日,中信證券IPO承銷項目存貨最多,其保薦的上交所、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分別為26單、8單和10單,合計44單。

資料顯示,中信證券承銷IPO候審項目主要分佈在江蘇、浙江、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中信證券所承銷的IPO在審項目中,包括華西證券、瑞達期貨、青島銀行、華大基因、徽商銀行、南華期貨、長沙銀行、西安銀行等企業。

IPO承銷項目存貨第二的是廣發證券,保薦企業合計39家;海通證券以35個IPO儲備項目居第三。

首季IPO通過率88.79%

今年一季度,證監會發審委委員可謂是“馬不停蹄”。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一季度,證監會發審委共召開了44次會議,合計審核了117家公司的IPO申請,其中103家獲得通過,12家被發審委“攔下”否決,2家被“暫緩表決”。IPO審核通過率為88.79%。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未獲通過的首發企業大多“倒”在了業績上,“業績波動、業績下滑、業績真實性存疑”等問題仍然是發審委關注的重點。

與此同時,每週一批,新股發行已是常態化。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一季度,證監會共核發了118家企業IPO批文,募資總額不超過605億元。

大同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鄭虹分析,從資料透露出的資訊看,監管層對IPO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在新股發行常態化的同時,還要提高新股的品質,讓更多的優秀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發展壯大,進而引導社會資金“脫虛向實”流向實體經濟,讓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