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無問西東》刷屏,為什麼大家都說很好看?

這幾天朋友圈被一部電影強勢刷屏,那就是《無問西東》。

這部由章子怡、黃曉明、王力宏、張震、陳楚生主演,李芳芳導演的電影正在熱映,最近電影還發佈了由王菲演唱的同名推廣曲《無問西東》的MV。

王菲的歌聲溫婉深情、穿透靈魂,可以說和電影表達的情感意境非常契合。

有網友評論,“王菲的歌聲貫穿了四代人“有情有夢”的青春,她獨特的咬字與旋律融為一體,重在表現意境,與電影表達情感殊途同歸,令人感受到真情、真心與溫暖。”

MV中,電影裡一幕幕震撼畫面撲面而來,四個時代的青春故事,每一段都扣人心弦。

有人說,“如果說《芳華》展現的是我們上一輩的青春正茂,

那麼《無問西東》就是一首浸染不同時代芳華的青春史詩。”

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的那段青春故事,就賺足了一大票觀眾的眼淚。

抗戰時期的沈光耀,本是西南聯大的一名學生。在戰爭形勢愈加嚴峻的情況下,面對滿目瘡痍,他聽從內心的號召,選擇當一名空軍。

“今餓殍遍地,哀鴻遍野,兒,怎敢言累。”

而聽聞光耀從軍,沈母立刻從家趕來,要求光耀背完家訓後,給光耀的那段囑咐也是催人淚下。

“當初,你要離家千里,來到這麼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夠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自己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

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就連命都沒了。”

一個母親,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一個絕對獨立的個體,只求他能享受這生命的樂趣。而當沈光耀的信仰與整個時代相碰撞時,他的抉擇註定會是艱難。

也有網友在看完電影后深受觸動,挖掘出沈光耀的原型,是一代清華才子沈崇誨。

沈崇誨是中央航校三期,清華大學生。1937年8月19日,沈崇誨奉命轟炸敵艦。在飛臨日軍艦時,所駕飛機突發故障,最終他選擇撞向敵艦,與敵同歸於盡,殉國時年僅27歲。

戰時的飛行學校,年輕學子們奔赴一場劫難,就像赴一場盛宴,他們合照的背後寫著“風雲際會壯士飛,誓死報國不生還。”

這段青春故事打動了很多人,有網友評價——

“電影裡他說的最後一句話“回家”,瞬間淚目。他遵從內心,毅然決然放棄了母親為他選擇的未來,選擇保家衛國。“晃晃”在空中,為饑餓的孩子們送去食物,進口奶粉,給孩子們帶來了希望與感恩,讓他們有內心的力量能夠在漏雨的房子裡忍受著饑餓與寒冷唱著《奇異恩典》。”

“學生的勇毅被亂世葬送,追問什麼才是有價值的活,並為意義而死,愛與欲都像鑽石般純粹。”

也有觀眾表示,被黃曉明飾演的陳鵬,和章子怡飾演的王敏佳這一段愛情故事深深吸引。

在60年代的時代背景下,王敏佳背負“謊言”,陷入命運深淵,而陳鵬不顧世俗眼光與時代禁錮,對王敏佳不離不棄。

“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他與王敏佳之間的“托底”式愛情,大到用生命祭奠的悲壯,小到一枚銀杏葉、一瓶雪花膏的浪漫,令人折服。

在普遍趨利避害的現代社會,這一段純粹的愛情也著實令人唏噓。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聯大的部分。電影挖掘出戰火中西南聯大的故事,給很多年輕影迷普及了他們不曾經歷、不曾瞭解過的那一段青春。

破瓦寒窯,粗服亂頭,仍不掩風骨。

風雨大作,先生無法上課,就在黑板上寫了“靜坐聽雨”,之後袖手凝神、物我兩忘。

昆明隨時響起警報,師生們在炮火中跑到山洞,還在討論課程內容,可以說是一種真正的弦歌不輟

從吳嶺瀾的一身風骨、對真實的求索,到沈光耀捐軀赴國,再到新中國成立後陳鵬遠赴戈壁進行核研究,最後是現代社會張果果找尋自己的初心。

在這部電影裡,每個時代的青春都閃耀著光芒,在進行傳承。

所以有人評論,“當別的青春片恨不得一撕二頹三墮胎時,《無問西東》中的年輕人雖然也被戰爭、名利、愛情等時代要素拉扯,卻在堅持禮贊青春該有的至情至性與向死而生的勇氣。”

而這種跨越幾代人的青春故事,也是擊中了幾輩觀眾的心。許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輩的人,在電影中看到了他們的「芳華」。

有人說,“從來沒有一部青春片,能讓爺爺奶奶與你一同走進影院,一同感慨流淚。”

“突然意識到,原來我們的爺爺奶奶擁有過比我們更加波瀾壯闊的青春啊,他們年輕時候那種向命運抗爭的蓬勃生命力,那是何等的絢爛。”

還有電影結尾的重磅彩蛋,也被大家津津樂道。那些在電影中或許只是驚鴻一瞥的人物,被一一展現,這才發現他們都是20世紀的大家,是當時中國最偉大的人物。例如馮友蘭、錢穆、楊振寧、陳寅恪、鄧稼先,梁啟超、王國維……

很多觀眾表示,在看這段彩蛋的時候,大家都自發鼓起掌來。

本來要退場的觀眾,也一邊抹著淚,一邊站著看完。

整部片子中,這樣的感人瞬間層出不窮,而這樣的感動是直接的、真實的。甚至有觀眾表示“哭到放縱無形”、“以至於不敢再看畫面”。

“看過了太多狗血青春題材,很難描述看到這樣一部有史詩感的作品時的震撼。對於浮躁的現代社會,它具有強大的現實意義。這才是真·史詩級催淚吧。”

好的片子會給人以思考和回味的空間。有人說《無問西東》是富有層次的,第一階段以為它只是文藝、愛情,第二階段可能看到了戰爭、民族風骨,而第三階段,會讓你看到自己,想到自己“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這部電影在對抗遺忘,在重現那些我們不曾理解的青春,致敬深情的理想主義,告訴我們“不能選擇時代,但可以選擇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影片上映至現在,上座率在新上映影片中獲得四連冠。憑藉觀眾的真實好評,口碑評分也逆襲式回漲,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前所未見,而且目測還會延續下去。

歲月從不敗好片,一部好電影,必定以真實打動人心,就像這部《無問西東》。

“學生的勇毅被亂世葬送,追問什麼才是有價值的活,並為意義而死,愛與欲都像鑽石般純粹。”

也有觀眾表示,被黃曉明飾演的陳鵬,和章子怡飾演的王敏佳這一段愛情故事深深吸引。

在60年代的時代背景下,王敏佳背負“謊言”,陷入命運深淵,而陳鵬不顧世俗眼光與時代禁錮,對王敏佳不離不棄。

“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他與王敏佳之間的“托底”式愛情,大到用生命祭奠的悲壯,小到一枚銀杏葉、一瓶雪花膏的浪漫,令人折服。

在普遍趨利避害的現代社會,這一段純粹的愛情也著實令人唏噓。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聯大的部分。電影挖掘出戰火中西南聯大的故事,給很多年輕影迷普及了他們不曾經歷、不曾瞭解過的那一段青春。

破瓦寒窯,粗服亂頭,仍不掩風骨。

風雨大作,先生無法上課,就在黑板上寫了“靜坐聽雨”,之後袖手凝神、物我兩忘。

昆明隨時響起警報,師生們在炮火中跑到山洞,還在討論課程內容,可以說是一種真正的弦歌不輟

從吳嶺瀾的一身風骨、對真實的求索,到沈光耀捐軀赴國,再到新中國成立後陳鵬遠赴戈壁進行核研究,最後是現代社會張果果找尋自己的初心。

在這部電影裡,每個時代的青春都閃耀著光芒,在進行傳承。

所以有人評論,“當別的青春片恨不得一撕二頹三墮胎時,《無問西東》中的年輕人雖然也被戰爭、名利、愛情等時代要素拉扯,卻在堅持禮贊青春該有的至情至性與向死而生的勇氣。”

而這種跨越幾代人的青春故事,也是擊中了幾輩觀眾的心。許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輩的人,在電影中看到了他們的「芳華」。

有人說,“從來沒有一部青春片,能讓爺爺奶奶與你一同走進影院,一同感慨流淚。”

“突然意識到,原來我們的爺爺奶奶擁有過比我們更加波瀾壯闊的青春啊,他們年輕時候那種向命運抗爭的蓬勃生命力,那是何等的絢爛。”

還有電影結尾的重磅彩蛋,也被大家津津樂道。那些在電影中或許只是驚鴻一瞥的人物,被一一展現,這才發現他們都是20世紀的大家,是當時中國最偉大的人物。例如馮友蘭、錢穆、楊振寧、陳寅恪、鄧稼先,梁啟超、王國維……

很多觀眾表示,在看這段彩蛋的時候,大家都自發鼓起掌來。

本來要退場的觀眾,也一邊抹著淚,一邊站著看完。

整部片子中,這樣的感人瞬間層出不窮,而這樣的感動是直接的、真實的。甚至有觀眾表示“哭到放縱無形”、“以至於不敢再看畫面”。

“看過了太多狗血青春題材,很難描述看到這樣一部有史詩感的作品時的震撼。對於浮躁的現代社會,它具有強大的現實意義。這才是真·史詩級催淚吧。”

好的片子會給人以思考和回味的空間。有人說《無問西東》是富有層次的,第一階段以為它只是文藝、愛情,第二階段可能看到了戰爭、民族風骨,而第三階段,會讓你看到自己,想到自己“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這部電影在對抗遺忘,在重現那些我們不曾理解的青春,致敬深情的理想主義,告訴我們“不能選擇時代,但可以選擇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影片上映至現在,上座率在新上映影片中獲得四連冠。憑藉觀眾的真實好評,口碑評分也逆襲式回漲,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前所未見,而且目測還會延續下去。

歲月從不敗好片,一部好電影,必定以真實打動人心,就像這部《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