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無問西東》刷屏了,猛然發現,貴陽的清華中學這麼了不起……

最近大家的朋友圈是不是都被《無問xi東》刷屏了

除了大呼太高深看不懂以外

還有一部分文藝青年又出來感慨人生了

盟妹子看完以後

除了和你們一樣

覺得電影應該就是那個年代最美的樣子外

最最被驚訝到的

就是結尾的彩蛋了啊

原來

中國最牛 X 的大學不是清華

而是已經消失的西南聯大

可惜它已不再

沒關係

咱們的清華中學還在……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在電影裡

那些求學的畫面讓人印象太深刻

飛機在轟炸

炮火在轟鳴

可是山洞裡的人們還在讀書

一路逃亡,一路掩藏

哪裡都可以是教室

在哪裡都可以讀書

咱們的清華中學也是這麼創建的

清華中學創辦史

(摘錄于清華中學創始人之一李振麟先生遺稿)

(圖片來源於盧慈和)

貴陽清華中學八君子(自左至右)宋士英、徐步墀、王達仁、李振麟、王萬福、唐寶鑫、索天章、冀吉甫

1938 年 5 月,“私立貴陽清華中學”正式開學。

1938 年 9 月,長沙失守,省政府決定將學校遷至郊外,學校移至花溪。

1942 ~ 1944 年,學校漸成規模,學校除邀請知名人士外,還有一批西南聯大的學生前來任教。

師生親手建校園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1938 年 5 月 1 日,貴陽清華中學成立,清華校友蒞臨祝賀(圖片來源於盧慈和)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先後有 4 所清華中學成立,分別是貴陽清華中學、重慶清華中學、成都清華中學和東北清華中學。這 4 所清華中學,貴陽清華中學最早成立,

辦學成績最好,名氣也最大。那時候貴陽清華中學辦學聲譽反映在學生近悅遠來,一些家長紛紛把孩子送來就讀。當時,梅蘭芳先生避難在香港,得悉貴陽清華中學的名氣,硬是將子女梅保玖、梅保琛從香港輾轉多地到貴陽清華中學讀書。抗戰中犧牲的戴安瀾將軍的兒子戴複東也就讀于貴陽清華中學,後來他是同濟大學教授。一些南洋僑胞子弟也有多人在此讀書。

(摘錄于清華中學創始人之一李振麟先生遺稿)

清華中學演變史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這既是清華大學的校訓

也是我們清華中學的校訓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雖然西南聯大消失了

可貴陽清華中學卻完好保留下來

並且一直蓬勃發展著

1951 年 8 月,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貴州省花溪中學。

1956 年 2 月,學校更名為貴州省貴陽花溪中學。

1959 年,學校再次更名為貴陽花溪中學。

1966 年 5 月至 1976 年 10 月,花溪中學一併成為重災區,形式上搞“開門辦學”、“以幹代學”、“學工學農”,仍盡力維持正常教學秩序。

1977 年,學校恢復了高考。

1978 年,學校被列入貴陽市重點中學。

1978 年 12 月 22 日,三中全會後,對“十年動亂”造成的種種破壞,學校提出在 2 ~ 3 年內恢復好的作風和傳統校風的任務。

1979 年 5 月 1 日,學校恢復停止了十四年的校慶紀念活動。

1982 年 12 月,貴州省批准學校為重點中學。

1984 年,學校概括形成新的校風、教風、學風。

1985 年 12 月 10 日,經貴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校名從“花溪中學”恢復到“清華中學”。

1999 年,學校被列入特色學校。

2001 年 9 月,學校被省教育廳授予“貴州省學校藝術教育先進集體”稱號。

2006 年,學校被評為貴州省示範性普通高中。(二類)

歷史上

清華中學出現了很多名人

他們和清華中學的緣分

也許是註定的

清華中學歷史名人

梅貽琦( 1889 年~ 1962 年),教育家,清朝第一批留美生,曾任清華大學校長、臺灣地區“教育部長”。 1938 年,校董事會成立,梅貽琦欣然擔任名譽董事長。 1944 年 2 月,梅專程從昆明來校參加開學典禮和訓話,勉勵同學們發揚求真務實精神,俾中國名列四強之一而無愧。

張季鸞(1888 年~ 1941 年),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大公報》主筆。 1937 年底,清華中學創辦人原商定在武漢選校址,正苦於找不到校址時,張季鸞建議,到貴陽選址。 1938 年 5 月 1 日,清華中學在貴陽龍泉街租房開學。

周詒春( 1882 年~ 1958 年)字寄梅,教育家,歷任清華學堂校長、燕京大學校長、民國衛生部長等職, 1956 年任全國政協委員。 1938 年初,清華中學校董會選舉時任貴州省政府委員、財政廳長周詒春為董事長。周詒春從此時至 1945 年調離貴州,實為清華中學最高掌門人。周詒春是我國德智體“三育並進”教育方針最早宣導人之一,他還把清華學堂老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字不改定為清華中學校訓。

葉聖陶( 1894 年~ 1988 年),作家、教育家、語言學家、《小說月報》主編。 1942 年 5 月 23 日,葉聖陶與朋友吳朗西、傅彬然在花溪清華中學演講。結束後,葉聖陶在其日記中寫道:“清華中學系留築之清華同學所辦,今財政廳長周詒春實主持之,在花溪購地七十市畝,建校舍甚精。教師富有青年氣,每班學生以三十人為限,此是其特色,他校所罕見。”

孫立人( 1899 年~ 1990 年),安徽舒誠人, 1923 年畢業清華大學, 1927 年獲美國佛吉尼亞軍事學院碩士,抗日戰爭期間,任新一軍軍長率部赴緬甸抗擊日本侵略軍,馳名中外, 1990 年病逝臺灣。抗戰初期,孫立人將軍率部隊駐節都勻,距貴陽不遠,每來貴陽必拜謁周詒春老校長,那時他從清華畢業已十五年,見了周校長仍畢恭畢敬。一聽說校長正為清中募捐,當即慷慨解囊。

清華中學的發展

如今的清華中學

早已走過七十春秋

原本簡陋的校園也早已變了樣

土房、瓦房不見了

教室不會再漏水

取而代之的

是現代化的鋼筋水泥

不變的

是清華的精神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如今的清華中學

背靠雄偉的大將山

面臨清澈的花溪河

青山環抱、綠樹成蔭、四季花香四溢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除了校園更美了

清華不辱使命

獲得的榮譽也越來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我叫清華中學

我生於抗戰時期

那個年代他們不畏艱難

冒著炮火把我創造出來

如今的我已越發成熟

現在我的面積有 85300 平方米

建築面積 19125 平方米

綠化面積 40585 平方米

開設 42 個教學班

在校學生 2300 余人,教職工 200 餘人

其中特級教師 1 人,高級教師 46 人,一級教師 110 餘人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我的運動場地總面積 12200 平方米

其中有 300米 環形跑道和足球場

另有籃球場、乒乓球場、河道游泳池等

可以滿足學生體育活動的需要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我有教學樓三幢,實驗樓二幢(含語音室、微電腦室等)

圖書館一幢,藏書 53676 冊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現在孩子們都搬進了新的公寓

這裡不再有炮火轟鳴

他們可以在這裡安心生活

我有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面積共 2250 平方米

當然了,還有個 1638 平方米的學生食堂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凡可以造就一切完全人格之教育

未嘗不悉心盡力

正是因為一直秉承著這種信念

清華中學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人才

建校 75 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材,其中不少成為黨的中、高級幹部,軍隊的高級將領、科學家、外交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僅 1977 年恢復高考以來,清華中學就有數千名畢業生考入各類高等院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等一流大學每年均有該校的保送生、推薦生和正考錄取生。清華學子遍佈海內外。

巍巍大將山下,清清花溪河旁

清華校園書聲朗朗,春催桃李爭妍鬥芳

黨的召喚,人民的希望

激勵我們奮發向上,奮發向上

切莫辜負良師的培育,珍惜同學情深意長

誠實勇敢,團結友愛,清華精神永志不忘

振興中華,為國爭光

行健不息須自強

(摘錄于清華中學校歌)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現在我看著孩子們在這裡學知識

我很高興

我叫貴陽清華中學

我在花溪等你

編輯:趙先森 責編:果芒芒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雖然西南聯大消失了

可貴陽清華中學卻完好保留下來

並且一直蓬勃發展著

1951 年 8 月,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貴州省花溪中學。

1956 年 2 月,學校更名為貴州省貴陽花溪中學。

1959 年,學校再次更名為貴陽花溪中學。

1966 年 5 月至 1976 年 10 月,花溪中學一併成為重災區,形式上搞“開門辦學”、“以幹代學”、“學工學農”,仍盡力維持正常教學秩序。

1977 年,學校恢復了高考。

1978 年,學校被列入貴陽市重點中學。

1978 年 12 月 22 日,三中全會後,對“十年動亂”造成的種種破壞,學校提出在 2 ~ 3 年內恢復好的作風和傳統校風的任務。

1979 年 5 月 1 日,學校恢復停止了十四年的校慶紀念活動。

1982 年 12 月,貴州省批准學校為重點中學。

1984 年,學校概括形成新的校風、教風、學風。

1985 年 12 月 10 日,經貴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校名從“花溪中學”恢復到“清華中學”。

1999 年,學校被列入特色學校。

2001 年 9 月,學校被省教育廳授予“貴州省學校藝術教育先進集體”稱號。

2006 年,學校被評為貴州省示範性普通高中。(二類)

歷史上

清華中學出現了很多名人

他們和清華中學的緣分

也許是註定的

清華中學歷史名人

梅貽琦( 1889 年~ 1962 年),教育家,清朝第一批留美生,曾任清華大學校長、臺灣地區“教育部長”。 1938 年,校董事會成立,梅貽琦欣然擔任名譽董事長。 1944 年 2 月,梅專程從昆明來校參加開學典禮和訓話,勉勵同學們發揚求真務實精神,俾中國名列四強之一而無愧。

張季鸞(1888 年~ 1941 年),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大公報》主筆。 1937 年底,清華中學創辦人原商定在武漢選校址,正苦於找不到校址時,張季鸞建議,到貴陽選址。 1938 年 5 月 1 日,清華中學在貴陽龍泉街租房開學。

周詒春( 1882 年~ 1958 年)字寄梅,教育家,歷任清華學堂校長、燕京大學校長、民國衛生部長等職, 1956 年任全國政協委員。 1938 年初,清華中學校董會選舉時任貴州省政府委員、財政廳長周詒春為董事長。周詒春從此時至 1945 年調離貴州,實為清華中學最高掌門人。周詒春是我國德智體“三育並進”教育方針最早宣導人之一,他還把清華學堂老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字不改定為清華中學校訓。

葉聖陶( 1894 年~ 1988 年),作家、教育家、語言學家、《小說月報》主編。 1942 年 5 月 23 日,葉聖陶與朋友吳朗西、傅彬然在花溪清華中學演講。結束後,葉聖陶在其日記中寫道:“清華中學系留築之清華同學所辦,今財政廳長周詒春實主持之,在花溪購地七十市畝,建校舍甚精。教師富有青年氣,每班學生以三十人為限,此是其特色,他校所罕見。”

孫立人( 1899 年~ 1990 年),安徽舒誠人, 1923 年畢業清華大學, 1927 年獲美國佛吉尼亞軍事學院碩士,抗日戰爭期間,任新一軍軍長率部赴緬甸抗擊日本侵略軍,馳名中外, 1990 年病逝臺灣。抗戰初期,孫立人將軍率部隊駐節都勻,距貴陽不遠,每來貴陽必拜謁周詒春老校長,那時他從清華畢業已十五年,見了周校長仍畢恭畢敬。一聽說校長正為清中募捐,當即慷慨解囊。

清華中學的發展

如今的清華中學

早已走過七十春秋

原本簡陋的校園也早已變了樣

土房、瓦房不見了

教室不會再漏水

取而代之的

是現代化的鋼筋水泥

不變的

是清華的精神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如今的清華中學

背靠雄偉的大將山

面臨清澈的花溪河

青山環抱、綠樹成蔭、四季花香四溢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除了校園更美了

清華不辱使命

獲得的榮譽也越來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我叫清華中學

我生於抗戰時期

那個年代他們不畏艱難

冒著炮火把我創造出來

如今的我已越發成熟

現在我的面積有 85300 平方米

建築面積 19125 平方米

綠化面積 40585 平方米

開設 42 個教學班

在校學生 2300 余人,教職工 200 餘人

其中特級教師 1 人,高級教師 46 人,一級教師 110 餘人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我的運動場地總面積 12200 平方米

其中有 300米 環形跑道和足球場

另有籃球場、乒乓球場、河道游泳池等

可以滿足學生體育活動的需要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我有教學樓三幢,實驗樓二幢(含語音室、微電腦室等)

圖書館一幢,藏書 53676 冊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現在孩子們都搬進了新的公寓

這裡不再有炮火轟鳴

他們可以在這裡安心生活

我有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面積共 2250 平方米

當然了,還有個 1638 平方米的學生食堂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凡可以造就一切完全人格之教育

未嘗不悉心盡力

正是因為一直秉承著這種信念

清華中學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人才

建校 75 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材,其中不少成為黨的中、高級幹部,軍隊的高級將領、科學家、外交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僅 1977 年恢復高考以來,清華中學就有數千名畢業生考入各類高等院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等一流大學每年均有該校的保送生、推薦生和正考錄取生。清華學子遍佈海內外。

巍巍大將山下,清清花溪河旁

清華校園書聲朗朗,春催桃李爭妍鬥芳

黨的召喚,人民的希望

激勵我們奮發向上,奮發向上

切莫辜負良師的培育,珍惜同學情深意長

誠實勇敢,團結友愛,清華精神永志不忘

振興中華,為國爭光

行健不息須自強

(摘錄于清華中學校歌)

(圖片來源於清華中學官網)

現在我看著孩子們在這裡學知識

我很高興

我叫貴陽清華中學

我在花溪等你

編輯:趙先森 責編:果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