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漢陽典故傳說——蕭統食采太子湖漢陽典故傳說——蕭統食采太子湖

談及蕭統,須從其父蕭衍說起。

永元三年(501年)正月,雍州(今襄陽)刺史蕭衍率部起事,反對齊帝蕭寶卷,在蕭穎胄、鄧元起等部配合下,于當年九月先後攻佔夏首(今沙市)、夏口(又稱漢口、沌陽,

今漢陽)、江州(今九江)等地,直逼都城建康(今南京)。次年三月,蕭衍攻取建康,次月登基即位,改國號為梁,稱梁武帝。

蕭衍起兵途中,自襄陽趨建業,鄧元起會大軍于夏口,“築漢口城以守魯山”(見《南史》),後人又稱此漢口城為梁城。《明一統志》曰:梁城在(漢陽)府城東北,“大別山橫頂城即其舊基”。漢陽龜山由此亦稱梁城山。

這次在龜山築城屯兵過程中,蕭衍對漢陽這塊兵家要衝的美麗山水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就在蕭衍稱帝的那年——天監元年(502年),蕭氏家族還作出了另一事關未來皇位的重大決策:蕭衍將他不足兩歲的長子蕭統立為太子。十多年後,這位皇太子尚未成年之時,梁武帝又讓他食采于沌陽的太子湖。

蕭統,字德施、維摩,自幼聰敏過人,有“博古通今之學、七步成詩之才”,長大後成為知識淵博的學者,著作多散佚。

那麼,什麼是食采呢?

食采,亦稱采邑、食田,

是古代卿大夫、士階層貴族的封地,即天子把廣大的地區分封諸侯,封地稱為“封國”;諸侯在自己所封疆域之內,將大部分土地分封給卿大夫,封地稱為“采邑”;卿大夫再以其采邑的部分土地分封給屬下的士,就叫做“食田”。采邑、食田包括所統土地上的農民,對采邑食田中的百姓有管轄權,並課征租稅。初為終身佔有,後變為世襲,以所征的賦稅作為俸祿。

文韜武略的梁武帝蕭衍對其太子蕭統鍾愛有加並寄予厚望。為使往後蕭家王朝的權柄掌握在出色的政治家手裡,蕭衍竟讓剛剛成年的太子蕭統遠離皇宮,食采于沌陽,督促他瞭解和體驗各級為官之道,積累生活經驗,儘快成熟起來。

蕭衍讓太子到沌陽食采,還基於另一考慮,

他對蕭統說:

“沌陽這地方風景秀美、湖光山色宜人,且屢發戰事,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到此食采,定會大有裨益。吾兒可知父皇的良苦用心?”

年輕的皇太子,若有所思,點點頭。

堂堂一個皇太子,到沌陽太子湖食采,表面看似有幾分“掉價”,但其實一點也不委屈。蕭統在此食采期間,經常接觸下級官吏和平頭百姓,瞭解不少官場奧秘和民風民情;同時免卻了皇室裡的奢靡應酬,

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做學問。

然而,十分可惜的是:中大通三年(531年),這位年僅30歲、對於中國古代文學做出非凡貢獻的南梁皇太子,尚未即位就英年早逝,死後諡“昭明”。自此,他生前曾傾注大量心血主持編纂整理的《文選》有了它的正名——《昭明文選》,蕭統由此成為一位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歷史名人。

蕭統在漢陽山水間鑄就的華章,造就了他雖然短暫,卻流傳永世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