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粥味飄香過“臘八”——臘八一碗粥,新年好豐收!

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日,早年間民間稱之為“臘八節”,是組成春節過大年諸多小節日中的第一個節日。過去很多與過年相關的活動都是從這天開始的。而每年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喝“臘八粥”。

當然,喝“臘八粥”也就成了春節開始的第一個民俗節目,喝了“臘八粥”就意味著開始過年了。

說起來,喝臘八粥的習俗還是由漢代佛教傳入我國後開始的,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據傳說,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遍游古印度的名山大川,

苦苦修行以尋求人生的道理。在苦行中,因累、餓昏倒後,是一位放牧的女子把自己用來充饑的由粘米、糯米和野山果混合煮成的雜燴飯送給了佛祖。使釋迦牟尼吃了以後元氣得以恢復,在菩提樹下經過靜坐沉思,終於在我國農曆十二月初八這天弄通了人生的道理,得道成佛。後來每到這一天,為紀念佛祖成佛日,佛教徒們都要用新穀雜以果品、蔬菜熬成粥供奉佛祖,
這種粥就被稱為“臘八粥”,而臘月初八這一天也被佛教徒稱之為“佛成道節”。

《奉天通志》中說:是日僧家以乳蕈、胡桃、百合等造七寶粥,亦謂之鹹粥供佛及僧道檀越(“檀越”指平日供給廟裡物品的施主,也泛指上廟燒香者或遊人)。這種風俗傳到民間,

就成為民間過春節的一個習俗。對此,《奉天通志》也有記載:“初八日俗曰臘八,人家以黃米和豆為粥,或雜棗栗食之曰臘八粥”。這種民俗在過去的北鎮廣為流傳,並成了固定的過年時的節日飲食之一。至於北鎮民間百姓家臘八粥的具體做法,則和《奉天通志》所記載的基本相同,但大多都以黃米粥為多。

作為民俗,過去民間喝臘八粥是有著豐富的古老文化內涵的。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凡是神、佛用過的東西,都具有無上的法力和靈氣,凡人接觸或使用了,就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好運。而臘八粥由於曾是供佛的食品,是由佛祖傳下來的,當凡人食用了,當然更會給人以補益。特別是農曆臘月初八,在季節上正處於“臘七、臘八凍掉下巴”,

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寒天。如果在臘八這天喝了“臘八粥”,就不怕嚴冬寒冷,不會受凍。

所以每到這一天,家家都會熬臘八粥,喝臘八粥,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民間的飲食習慣。儘管此時民間的很多人已不清楚臘八粥的來歷,喝臘八粥時也很少想到佛祖,但喝臘八粥卻成了民間迎接新年,充滿年味的一個約定俗成的民間過大年的第一個節目。並且與另一個民俗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早年間,已出嫁的女孩是不能在父母家過年的。過去,每到冬閒季節,已出嫁的女孩子都要回到母親家裡住一段時間,民間稱為“住媽家”(也稱回娘家)。但到臘八這天,“住媽家”的女孩子喝完臘八粥後,必須離開媽家,回自己的婆家去。過去在北鎮地區曾廣泛流傳“喝完臘八粥,出嫁的姑娘往婆家溜”的順口溜,說的就是這件事。過去人們認為,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姑娘已經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如果出嫁的姑娘過年時繼續在娘家住,就會給娘家帶來晦氣或帶走娘家的財氣,所以必須回自己的家中去過年。

因此,喝臘八粥就成了提醒已婚女子住娘家期滿,必須回自己小家的信號了。當然,這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的人們則不在乎這些。不但閨女可以在自己的親生父母身邊過年,就是姑老爺和孩子都在老丈人家過年的也很多,並幾乎成了一種新的時尚,這也可以說是社會進步了。

喝臘八粥的習俗,至今雖然還存在,但在形式上已發生了一些改變並有所淡化。現在很多人家已不在臘八這天專門自己熬臘八粥了,甚至用一些諸如超市里賣的罐裝速食粥類來代替。

本文摘自:《北鎮軼事》

總編:張波

本篇作者:黃雲升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喝臘八粥卻成了民間迎接新年,充滿年味的一個約定俗成的民間過大年的第一個節目。並且與另一個民俗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早年間,已出嫁的女孩是不能在父母家過年的。過去,每到冬閒季節,已出嫁的女孩子都要回到母親家裡住一段時間,民間稱為“住媽家”(也稱回娘家)。但到臘八這天,“住媽家”的女孩子喝完臘八粥後,必須離開媽家,回自己的婆家去。過去在北鎮地區曾廣泛流傳“喝完臘八粥,出嫁的姑娘往婆家溜”的順口溜,說的就是這件事。過去人們認為,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姑娘已經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如果出嫁的姑娘過年時繼續在娘家住,就會給娘家帶來晦氣或帶走娘家的財氣,所以必須回自己的家中去過年。

因此,喝臘八粥就成了提醒已婚女子住娘家期滿,必須回自己小家的信號了。當然,這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的人們則不在乎這些。不但閨女可以在自己的親生父母身邊過年,就是姑老爺和孩子都在老丈人家過年的也很多,並幾乎成了一種新的時尚,這也可以說是社會進步了。

喝臘八粥的習俗,至今雖然還存在,但在形式上已發生了一些改變並有所淡化。現在很多人家已不在臘八這天專門自己熬臘八粥了,甚至用一些諸如超市里賣的罐裝速食粥類來代替。

本文摘自:《北鎮軼事》

總編:張波

本篇作者:黃雲升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