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股市分析:解釋對招商的偏見!

我最近幾年一直在說招商不好,你認為我有偏見。沒辦法,只能再次把研究方向發一下。

招粉一直掛在嘴邊的是:

1、招商的風控是最好的。(至少是很好的)

2、招商又隱藏利潤了

真相究竟如何呢?探究前先討論一個問題:隱藏壞賬能藏多久?

如果銀粉也認為,一家銀行可以長期隱藏巨額不良甚至是壞賬,長達3 - 5年還能不爆。那麼我感覺也沒必要去分析了。因為基於這種銀粉的腦子,銀行只有投機價值。 還屁顛屁顛得每個季度搞預測,呵呵了。連報表資料都不可信的話,腦殘才會有心情去分析財務資料。滾你價值投資的蛋。

好了,如果我們大致相信各家銀行的財務報表。

哪怕有浦發這樣近千億規模的事情,但是落實到5萬億左右總資產的一個報表,資料偏差不至於大到我們無法分析。

我看問題的角度。觀察資產品質。

但是其實所有觀察資產品質的文章,相對於我的角度,都是不合理的。比如比較逾期、比較不良、比較核銷、比較同等撥備下的各種資料。都呵呵了。

各種認定標準的不一致,各種財務處理的不一致,企業風格的不一致,

業務重點的不一致,導致有些資料的橫向比較是不可比的。但是一堆銀粉還長期樂在其中。

那麼用什麼東西來觀察呢?年報裡的撥備支出累計。

只要是一家銀行,所謂資產品質高,是逾期少?逾期認定並不一致。是不良少?不良認定標準也不一致。是壞賬少?壞賬還能各種藏呢。但是最終,計提的撥備會被使用的。

為甚麼要使用已經計提的撥備我不想解釋。我強調的一點是,

會不會有銀行該處理的不處理,不該處理的亂處理?如果藏著不處理,能藏幾年?

如果想繼續看文章,請認可我的觀點:我們不關心各種逾期、不良、壞賬認定。我們只相信銀行在銀監會的監管下,每年核銷壞賬的時候,都是鄭重其事由公司最高管理層逐一認定的。我們至少要相信,花出去的撥備,的確代表了資產品質的優劣。資產品質好,無論中間怎麼藏,最終成為檯面上的壞賬,

成為要核銷的了。那麼就是資產品質的最終表現。

我收集整理了招商、興業、民生、浦發四家的,從2011年至今的相關資料。

這裡先貼個總圖,明天繼續分析。

基於年度撥備使用資料,幾個簡單的結論和想法,今後幾天來用資料闡述:

1、從2015年開始,招商的資產端品質基本是4家裡最差的。

2、如果2018年浦發“奮起直追”,或者招商真的有明顯拐點。那麼招商依然是資產端品質最差的。

3、民生是這輪不良爆發中最早開始爆發的

4、招商、興業、民生在2016年有不良爆發見頂的跡象。

5、興業在2012-2014年發生了什麼,導致資料激增?

6、浦發一直到目前,沒有看見不良拐點

7、民生是經營風格最穩定的

8、招商的計提是最保守的

9、招商所隱藏的利潤部分會釋放。但是我不喜歡一個經營風格無邏輯變化的公司。

期初和期末餘額就是撥備餘額,所有加項和減項分別累計

每年的年度撥備減項小計,除以年末總資產。得到單位資產減值資料。用來比較銀行家,擁有每1塊錢,經營了一年要賠出去多少。

再次重申一下,這裡僅僅比較資產品質,因此不考慮每一塊錢能掙多少。招商明顯是個能掙會花的主。

(作者:價值趨勢技術派)

每年的年度撥備減項小計,除以年末總資產。得到單位資產減值資料。用來比較銀行家,擁有每1塊錢,經營了一年要賠出去多少。

再次重申一下,這裡僅僅比較資產品質,因此不考慮每一塊錢能掙多少。招商明顯是個能掙會花的主。

(作者:價值趨勢技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