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印度人口紅利那麼大,IT行業發達,互聯網行業卻一直不溫不火

印度身著傳統服飾的女孩兒

印度人口幾乎與中國相當,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印度的IT行業很發達,IT人才標準化程度高,人才充足,與美國矽谷能無縫對接。但是,為何近幾年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飛速前進,讓中國躋身于世界強國行列,而印度卻還有幾億人在溫飽線掙扎,而中國興起的互聯網,電商等行業,在印度卻不溫不火,中國人在印度的投資仿佛也是打了水漂,不見成效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印度沒有工業

中國表面上是互聯網快速發展,其實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中國製造業的支撐,雖然無數的廠家與線下商店有人天天罵電子商務讓自己賺不到錢了,但其實電子商務讓無數的人翻身當了老闆,實現了財富自由。這其中的基礎恰恰是製造業的強大。製造業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讓中國的工人有錢教育後代,讓中國人有錢消費,買房買車。但是印度偌大的國家,

基礎工業很差,沒有形成規模化,現在的工廠大多數也只是做做組裝工作,可想而知,更別說出口了。

塔塔公司的汽配廠

第二:印度的IT人才多是IT外包行業,本土創新型的IT企業極少

印度IT行業雖然之前比中國牛逼很多,也是印度人自己頗為得意的,被稱為印度矽谷的班加羅爾也是如日中天,

其實這剛好得益於印度人與美國有12小時時差的原因,再加上英國人的英語比較好。與美國人有十二小時時差意味著,美國人在下班前可以提需求讓印度程式師開發,而美國人上班時,印度人剛好下班完成交接,這就大大提升了效率,另外,印度人良好的英語讀寫能力也幫助他們與歐美人無障礙溝通。然而,一個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僅僅是靠外包是不夠的,
還要靠互聯網產品與創新。但這一點,印度恰恰沒有。現在,印度整個國家的IT人才,可以這麼說,一個深圳特區完滅印度整個國家。

印度矽谷班加羅爾,小米印度公司也在那裡

第三:印度的商業模式與中國傳統產業差距大

在印度,讓我最吃驚的是,去雜貨店買根網線比在亞馬遜上買要便宜很多。我才開始很不理解,後來調查後發現,印度的門面房極其便宜,

他們的終端商不必抬高價格,而是獲取合理的利潤就願意賣。反觀中國前幾年,線下店的老闆賺錢賺的噁心,不對半賺就不甘休,當然,他們也有苦衷,畢竟租一個門面不便宜。最後,中國所有的線下商店遭到互聯網電商的顛覆,最終萬劫不復,現在又有新零售火了。但是印度呢?人家線下本來就不貴,畢竟要維持人民的基本生活不是。

印度人普遍認同的白人美女

第四:印度語言眾多,民族認同感低,自己民族的企業沒有生存空間

想想百度當年的定位是什麼?中文搜索領域最好的搜尋引擎。可是印度呢?來一個印地語領域最好用的搜尋引擎?還是做夢吧!印地語除了印度北方那幾個邦,都不是其他邦的母語,誰認啊?所以即使是同一個國家的人,一旦離開自己的家鄉,相互說話都是瞎比比,好吧,索性咱們就都用英語吧!所以至今印度的IM工具本土的沒人用,美國的WhatsAPP很火;印度的社交媒體本土的沒人做,美國的Facebook人人有;印度本土的電商不溫不火,等著美國的亞馬遜迅速蠶食;本土的直播平臺沒有,等著Instagram,今日頭條,UC等公司在上面打架;本土的手機沒有,就睜眼看著小米,三星,OPPO,vivo在上面躺著賺錢。你說是一個悲劇嗎?誰知道呢?因為據說他們年輕人很多,他們很樂觀。

印度本土塊作死了的聊天工具,騰訊投資了幾千萬

印度人普遍認同的白人美女

第四:印度語言眾多,民族認同感低,自己民族的企業沒有生存空間

想想百度當年的定位是什麼?中文搜索領域最好的搜尋引擎。可是印度呢?來一個印地語領域最好用的搜尋引擎?還是做夢吧!印地語除了印度北方那幾個邦,都不是其他邦的母語,誰認啊?所以即使是同一個國家的人,一旦離開自己的家鄉,相互說話都是瞎比比,好吧,索性咱們就都用英語吧!所以至今印度的IM工具本土的沒人用,美國的WhatsAPP很火;印度的社交媒體本土的沒人做,美國的Facebook人人有;印度本土的電商不溫不火,等著美國的亞馬遜迅速蠶食;本土的直播平臺沒有,等著Instagram,今日頭條,UC等公司在上面打架;本土的手機沒有,就睜眼看著小米,三星,OPPO,vivo在上面躺著賺錢。你說是一個悲劇嗎?誰知道呢?因為據說他們年輕人很多,他們很樂觀。

印度本土塊作死了的聊天工具,騰訊投資了幾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