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眾的印度電影,憑什麼將中國變成最大票倉?

傳媒大眼導讀

作者:文醬

印度影片《神秘巨星》一上映就迎來開門紅,影片首日綜合票房4330.46萬,次日5664.18萬,連續登頂單日冠軍,兩日票房突破一億,創造印度影片在國內票房最快破億的記錄。

儘管同期上映的電影中有《英雄本色2018》、《奇跡男孩》、《公牛歷險記》和《謎巢》等四部電影帶來的巨大壓力,以及《無問西東》的口碑神逆襲,《神秘巨星》仍以印度電影的獨特魅力奪下單日票房第一的成績。

除了票房,這部電影的口碑也一度刷出新高。《神秘巨星》是去年的票房黑馬《摔跤吧!爸爸》主演阿米爾·汗的新片,

女主角澤伊拉·沃西姆曾在《摔跤吧!爸爸》中飾演大女兒。該影片爛番茄評價是86%的媒體新鮮度,90%的普通觀眾表示喜歡,分數高達4.4(滿分5分),在IMDB上該電影更是取得高達8.4的評分(滿分10分)。

從去年在國內票房開掛的《摔跤吧!爸爸》,到單日票房冠軍《神秘巨星》,再到已宣佈定檔的網紅印度片《小蘿莉的猴神大叔》……2018年國內電影市場將迎來一波印度熱,

而印度電影或許也能就此迎來中國票房的最好時代。

《神秘巨星》能否再造《摔跤吧!爸爸》的神話?

《神秘巨星》如果想趕超《摔跤吧!爸爸》,無論從口碑還是票房上看,恐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與《摔跤吧!爸爸》一樣,《神秘巨星》同樣探討了當前印度社會的“父權”以及家庭暴力等社會問題,關注女性群體的平等與公平。《神秘巨星》講述了14歲少女尹希婭突破社會桎梏和家庭阻撓,

最終實現一位元少女的音樂夢想的勵志故事。

對比《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前者的成功源自于長久的票房支持以及同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和國產片口碑平平所造成的“高口碑空缺”。《摔跤吧!爸爸》在首日排片不到14%的情況下,在第三四周之後迎來票房高峰,

以口碑帶動觀影,一路以高口碑逆襲,席捲近13億票房,位列內地電影年度總票房外片前三甲,形成現象級觀影態勢。

而《神秘巨星》雖然一上映收穫口碑與票,但在同期有多部國產影片和海外引進片擁有不錯口碑的競爭,加之影片自身口碑沒有呈現扛鼎之勢,很容易形成後勁不足的隱患。像《摔跤吧!爸爸》出現第三周票房爆發現象?恐怕神話不能再來。

對比國內外票房市場,《摔跤吧!爸爸》倚靠影片口碑的強勁爆發,在首周僅8685萬的票房基礎上,形成逆襲之勢,完成近兩個月對國內市場的“統治”。 該片在印度本土的票房成績約為4.15億人民幣,還不足中國內地總票房數的三分之一,中國內地對影片商業上的巨大成功貢獻不小。《神秘巨星》目前在印度本土的票房成績並不理想,累積起來才有6412萬人民幣,中國內地僅用兩天便超越了本土票房總數。按照這個走勢,中國必定將再次成為《神秘巨星》全球票房最高的地區。

對觀眾而言,這種現象級趨勢不僅帶火了演員阿米爾·汗,也讓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內由“小眾”走向了“主流”。沒有觀眾耳熟能詳的歐美巨星,也缺乏前作與IP效應做點綴,印度電影靠著“成熟的工業體系、機制+征服並嫁接中國市場”,完美地將中國這個第二大電影市場變成了印度電影的最大票倉。

電影真正的戲肉在於女性如何對抗人性的暴力黑洞

雖然在電影《神秘巨星》中阿·米爾汗製片人的身份大於主演,但《摔爸》父女重聚、“印度良心”再次聚焦平權等話題,很容易令人把它視為《摔爸》的“姐妹篇”。影片故事並不複雜。可片中打動觀眾的不是那個“神秘巨星”,而是海報上根本沒有露臉的角色——尹希婭的媽媽娜吉瑪,從她身上看到了《神秘巨星》超越《摔爸》的價值意義。

這部《神秘巨星》則更加關注印度女性的民生問題,婚姻、家暴、甚至還有宗教。在印度,性別不平等導致“祝你生個女兒”成為最惡毒的詛咒。印度社會學者瑞哈娜阿迪都感歎:“當社會和家庭直接把所有榮譽以及良好品格的負擔全都放在女性身上,那麼一個女人該怎麼堅強和獨立生存?”

近年來,印度出現越來越多敢於直面女性現狀的電影。《摔爸》、《炙熱》、《女生規則》、紀錄片《印度的女兒》……連同這部《神秘巨星》,都展現出了女性生存之痛,從而引發共鳴。正如《印度時報》對《神秘巨星》的評價:“如果你正重複著母親的生活,那電影講的就是你。”

中國本土電影在近些年很難有出彩的現實題材電影,要麼打擦邊球,要麼虛化地區,用沒有批判力度的表達去展現觀點,這也就失去了現實題材原本的力量。而印度電影往往能夠從電影本身所具有的娛樂性著手去探討嚴肅、深刻的社會問題,效果不會像新聞播報那般直截了當,但卻能被更多人看見和回應。

如果說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摔跤吧!爸爸》,主題是小人物逆襲的勵志,代表著女性力量的崛起;而完全虛構故事的《神秘巨星》則是通過一個童話故事,將女性在印度社會中的地位直接傳遞給觀眾。

比起故事發生於上世紀90年代的《摔爸》,今時今日的《神秘巨星》讓人們看到了更複雜的可能。女人在《神秘巨星》裡也不用等著被男人喚醒。尹希婭借網路改變命運自發反抗父權,媽媽娜吉瑪最終自我覺醒選擇獨自生活,精幹的女律師在職場上可以與男人一較高下毫不遜色。所以究其根本,反抗的女性才是神秘巨星,這種覺醒猶如電影《廁所:一個愛的故事》中賈耶說的:“是明天黎明將再次出發的婦女。”

電影本是在工業文明發展和進步的同時誕生出的一種供人們娛樂消遣的工具,但也因其所具有的“記錄”屬性而肩負著一定的使命,即記載事實、表達心聲、揭露真相。比中國電影工業更加成熟的印度,《三傻大鬧寶萊塢》、《PK》、《摔跤吧!爸爸》等影片深刻揭露了印度社會問題,傳遞批判和反思,印度電影絲毫不缺在娛樂性下對嚴肅問題提出質疑和聲討的權利。

《神秘巨星》的成功,或許會讓中印合拍片數量進一步增多

印度電影進軍國內市場的態勢一目了然。網路資源的發達讓更多觀眾突破電影院範疇限制,從線上管道接觸大量印度電影,諸如《印度超人》《無畏警官》《功夫小蠅》等“神片”也成為印度電影的另一個顯著標誌。2016年在國內上映的《巴霍巴厘王:開端》可以說是印度神片近年來最“神”的一部作品。該片不僅被稱為印度影史最貴的電影,影片裡令人應接不暇的腦洞式轉場、幾位片中角色開掛的身體機能等都刷新了國內看客的眼界。

除了《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印度電影尋求著中印合拍片的機會。《私奔到中國》和《阿辛哥的奇妙之旅》就在印度舉行了發佈會,這兩部影片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中國)、孔雀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愛神國際娛樂公司 (印度)、Trinity影業(印度)聯合制片,不過兩部影片原定都是去年就要上映,至今仍未有更新進展。

同時,去年也曾有報導指出《巴霍巴厘王:終結》將會引進,但後來沒了消息,聯想到去年兩國關係曾出現緊張態勢,或許這幾部影片的消失受到了微妙的影響。印度電影將來的發展會是怎樣目前也尚不好斷言,不過從《神秘巨星》紅紅火火的上映,首映日拿到最高排片,票房迅速破億來看,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的潛力仍然巨大。

《神秘巨星》目前在印度本土的票房成績並不理想,累積起來才有6412萬人民幣,中國內地僅用兩天便超越了本土票房總數。按照這個走勢,中國必定將再次成為《神秘巨星》全球票房最高的地區。

對觀眾而言,這種現象級趨勢不僅帶火了演員阿米爾·汗,也讓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內由“小眾”走向了“主流”。沒有觀眾耳熟能詳的歐美巨星,也缺乏前作與IP效應做點綴,印度電影靠著“成熟的工業體系、機制+征服並嫁接中國市場”,完美地將中國這個第二大電影市場變成了印度電影的最大票倉。

電影真正的戲肉在於女性如何對抗人性的暴力黑洞

雖然在電影《神秘巨星》中阿·米爾汗製片人的身份大於主演,但《摔爸》父女重聚、“印度良心”再次聚焦平權等話題,很容易令人把它視為《摔爸》的“姐妹篇”。影片故事並不複雜。可片中打動觀眾的不是那個“神秘巨星”,而是海報上根本沒有露臉的角色——尹希婭的媽媽娜吉瑪,從她身上看到了《神秘巨星》超越《摔爸》的價值意義。

這部《神秘巨星》則更加關注印度女性的民生問題,婚姻、家暴、甚至還有宗教。在印度,性別不平等導致“祝你生個女兒”成為最惡毒的詛咒。印度社會學者瑞哈娜阿迪都感歎:“當社會和家庭直接把所有榮譽以及良好品格的負擔全都放在女性身上,那麼一個女人該怎麼堅強和獨立生存?”

近年來,印度出現越來越多敢於直面女性現狀的電影。《摔爸》、《炙熱》、《女生規則》、紀錄片《印度的女兒》……連同這部《神秘巨星》,都展現出了女性生存之痛,從而引發共鳴。正如《印度時報》對《神秘巨星》的評價:“如果你正重複著母親的生活,那電影講的就是你。”

中國本土電影在近些年很難有出彩的現實題材電影,要麼打擦邊球,要麼虛化地區,用沒有批判力度的表達去展現觀點,這也就失去了現實題材原本的力量。而印度電影往往能夠從電影本身所具有的娛樂性著手去探討嚴肅、深刻的社會問題,效果不會像新聞播報那般直截了當,但卻能被更多人看見和回應。

如果說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摔跤吧!爸爸》,主題是小人物逆襲的勵志,代表著女性力量的崛起;而完全虛構故事的《神秘巨星》則是通過一個童話故事,將女性在印度社會中的地位直接傳遞給觀眾。

比起故事發生於上世紀90年代的《摔爸》,今時今日的《神秘巨星》讓人們看到了更複雜的可能。女人在《神秘巨星》裡也不用等著被男人喚醒。尹希婭借網路改變命運自發反抗父權,媽媽娜吉瑪最終自我覺醒選擇獨自生活,精幹的女律師在職場上可以與男人一較高下毫不遜色。所以究其根本,反抗的女性才是神秘巨星,這種覺醒猶如電影《廁所:一個愛的故事》中賈耶說的:“是明天黎明將再次出發的婦女。”

電影本是在工業文明發展和進步的同時誕生出的一種供人們娛樂消遣的工具,但也因其所具有的“記錄”屬性而肩負著一定的使命,即記載事實、表達心聲、揭露真相。比中國電影工業更加成熟的印度,《三傻大鬧寶萊塢》、《PK》、《摔跤吧!爸爸》等影片深刻揭露了印度社會問題,傳遞批判和反思,印度電影絲毫不缺在娛樂性下對嚴肅問題提出質疑和聲討的權利。

《神秘巨星》的成功,或許會讓中印合拍片數量進一步增多

印度電影進軍國內市場的態勢一目了然。網路資源的發達讓更多觀眾突破電影院範疇限制,從線上管道接觸大量印度電影,諸如《印度超人》《無畏警官》《功夫小蠅》等“神片”也成為印度電影的另一個顯著標誌。2016年在國內上映的《巴霍巴厘王:開端》可以說是印度神片近年來最“神”的一部作品。該片不僅被稱為印度影史最貴的電影,影片裡令人應接不暇的腦洞式轉場、幾位片中角色開掛的身體機能等都刷新了國內看客的眼界。

除了《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印度電影尋求著中印合拍片的機會。《私奔到中國》和《阿辛哥的奇妙之旅》就在印度舉行了發佈會,這兩部影片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中國)、孔雀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愛神國際娛樂公司 (印度)、Trinity影業(印度)聯合制片,不過兩部影片原定都是去年就要上映,至今仍未有更新進展。

同時,去年也曾有報導指出《巴霍巴厘王:終結》將會引進,但後來沒了消息,聯想到去年兩國關係曾出現緊張態勢,或許這幾部影片的消失受到了微妙的影響。印度電影將來的發展會是怎樣目前也尚不好斷言,不過從《神秘巨星》紅紅火火的上映,首映日拿到最高排片,票房迅速破億來看,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的潛力仍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