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互聯網金融進入“黃金時代”,AI和大資料如何錦上添花

本報記者 崔彩鳳報導

剛剛過去的2017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經歷了一輪“嚴監管”,監管過後,業內相信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春天即將到來。

在近日舉行的2018金融科技競爭力高峰論壇上,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經過近兩年來的整治,互聯網金融行業迎來了轉捩點,預計2018年互聯網金融將迎來“黃金時代”。

“嚴監管”之後 春天或將來臨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爆發式增長,但由於政策滯後、監管缺失,行業呈現野蠻增長,

亂象頻生。鑒於此,自2016年開始,互聯網金融行業開啟了全面監管時代。尤其在2017年,監管層不斷加大整治力度,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15765735

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從2017年2月開始,監管層幾乎每個月都會出臺一項監管政策,因此,2017年也被視為互聯網金融的整治年。這一年,從地方到中央,監管層陸續發佈了關於互聯網金融行業存管、資訊披露、備案登記、牌照審查等方面的指引或要求。

在“嚴監管”下,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出了草莽時代,告別了野蠻生長——校園貸、金交所類業務相繼被禁,現金貸業務受到整頓,大額超標業務被要求清理。

整治過後,業內相信,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春天即將到來。在歐陽日輝看來,互聯網金融將經歷爆發階段、狂熱階段、協同階段和成熟階段四個發展階段。1999-2012年是我國互聯網金融爆發階段,2013-2015年是狂熱階段。2016年以後,我國互聯網金融進入一個轉捩點,

監管層、業界和學術界都在反思和調整互聯網金融發展路線,通過制度建設、重組和創新,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預計從2018年開始,我國互聯網金融將轉型到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階段,迎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黃金時代’。”

歐陽日輝表示:“經過前面的冬天,一些生命力不強的公司和行業‘害蟲’被凍死了,在春天來臨之後,這些留下來的公司將會茁壯成長,他們會與消費相結合,

助力互聯網金融行業更好發展,同時也將推動新的金融生態的形成。”

守住底線 構建新生態

金融生態的形成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至關重要。在歐陽日輝看來,現有金融體系是基於工業經濟的發展模式而建立的,未來將進入數位經濟時代,

需要一套新的與數位經濟相匹配的新的金融生態。

那麼,當互聯網金融的春天來臨之後,互聯網金融將如何構建新的金融生態?該朝哪個方向發展?

對此,歐陽日輝表示,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給出了明確答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迴圈,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這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歐陽日輝表示,其中,服務實體經濟當是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互聯網金融要為實體經濟賦能,助力小微企業發展。目前,互聯網金融在消費金融領域很賣力,不斷推出新的模式。但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的有效補充,更多的應是與產業相結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這是一個大的方向。”歐陽日輝表示,第二個方向便是依託核心企業發展供應鏈金融,雖然目前該領域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隨著監管的不斷深入,會有所改觀。再一個便是普惠金融推動居民消費。在這一塊,消費金融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未來能不能守住監管層要求的杠杆,是互聯網金融在消費領域所需要追求的法則。另外,拓展海外市場,也是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很多支付平臺在海外的市場拓展做得非常好。但是目前來講,在海外市場的拓展還有一些困難,未來隨著智慧金融的不斷發展,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將會有更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走出去。

科技賦能 助力金融業升級

當前,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金融業已經被逐漸滲透,迎來“智慧+金融”的跨界組合。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金融行業與科技的融合將會更加緊密,互聯網金融將借助新的技術取得突破。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首次提出智慧金融,並從四方面對智慧金融的發展作出具體規劃。政策的推動,無疑將會促進智慧金融迎來極大發展。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複甚至預言,金融行業80%的從業者都敵不過人工智慧,他們在未來10年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進入2018年,業內認為,大資料也會成為互聯網金融的標配。

“經過整治以後,能夠活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都是經歷過‘風浪’的,但是如果未來不運用大資料,其壽命也是短暫的。”歐陽日輝表示,互聯網金融與人工智慧、大資料的結合,將對金融風險的控制掀起新的革命。金融風險控制在原有的方式之下,存在著很多難題。運用人工智慧和大資料,能夠提供個性化的智慧解決方案,金融機構用好人工智慧和大資料這兩個技術,必然成為金融業的下一個經濟增長點。

目前,金融科技成為新的風口,已經吸引了眾多公司投入其中。2017 年,百度、阿裡巴巴、騰訊、京東四大互聯網巨頭分別與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達成合作,共謀金融科技發展。而眾多網貸平臺也紛紛向中小型銀行輸出技術、風控模型,以圖獲得更大的市場。二三四五、奧馬電器、熊貓金控等多家上市公司佈局、轉型至金融領域。同時,商業銀行也在積極佈局金融科技。

業內人士表示,金融科技的發展將使金融服務更加個性化、智慧化。金融科技將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技術階段,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提供更加智慧化、人性化,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將成為互聯網金融追求的終極目標。

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迴圈,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這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歐陽日輝表示,其中,服務實體經濟當是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互聯網金融要為實體經濟賦能,助力小微企業發展。目前,互聯網金融在消費金融領域很賣力,不斷推出新的模式。但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的有效補充,更多的應是與產業相結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這是一個大的方向。”歐陽日輝表示,第二個方向便是依託核心企業發展供應鏈金融,雖然目前該領域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隨著監管的不斷深入,會有所改觀。再一個便是普惠金融推動居民消費。在這一塊,消費金融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未來能不能守住監管層要求的杠杆,是互聯網金融在消費領域所需要追求的法則。另外,拓展海外市場,也是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很多支付平臺在海外的市場拓展做得非常好。但是目前來講,在海外市場的拓展還有一些困難,未來隨著智慧金融的不斷發展,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將會有更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走出去。

科技賦能 助力金融業升級

當前,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金融業已經被逐漸滲透,迎來“智慧+金融”的跨界組合。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金融行業與科技的融合將會更加緊密,互聯網金融將借助新的技術取得突破。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首次提出智慧金融,並從四方面對智慧金融的發展作出具體規劃。政策的推動,無疑將會促進智慧金融迎來極大發展。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複甚至預言,金融行業80%的從業者都敵不過人工智慧,他們在未來10年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進入2018年,業內認為,大資料也會成為互聯網金融的標配。

“經過整治以後,能夠活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都是經歷過‘風浪’的,但是如果未來不運用大資料,其壽命也是短暫的。”歐陽日輝表示,互聯網金融與人工智慧、大資料的結合,將對金融風險的控制掀起新的革命。金融風險控制在原有的方式之下,存在著很多難題。運用人工智慧和大資料,能夠提供個性化的智慧解決方案,金融機構用好人工智慧和大資料這兩個技術,必然成為金融業的下一個經濟增長點。

目前,金融科技成為新的風口,已經吸引了眾多公司投入其中。2017 年,百度、阿裡巴巴、騰訊、京東四大互聯網巨頭分別與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達成合作,共謀金融科技發展。而眾多網貸平臺也紛紛向中小型銀行輸出技術、風控模型,以圖獲得更大的市場。二三四五、奧馬電器、熊貓金控等多家上市公司佈局、轉型至金融領域。同時,商業銀行也在積極佈局金融科技。

業內人士表示,金融科技的發展將使金融服務更加個性化、智慧化。金融科技將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技術階段,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提供更加智慧化、人性化,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將成為互聯網金融追求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