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記者走基層」這個管委會用心用情扭轉嗜酒之風,掀起脫貧致富之風

“大白天,隨處可見提溜著個酒瓶的村民,夫妻兩人或三五鄰居就能喝到不省人事,

橫七豎八地趟在院壩裡,覓食的雞圍繞在一旁,有的甚至直接跳上胸口,有的則守在嘴邊,醉漢的嘔吐物顯然成了它們的饕餮盛宴……”金山高新區管委會派駐寧蒗縣拉柏鄉田壩村委會扶貧工作隊隊員和敏,對起兩年前第一次“見識”村民嗜酒成風的情景依舊歷歷在目,直言“非常深刻,無法忘卻”。

田壩村委會地處金沙江河谷地帶,遠離縣城,山高路陡,自然條件惡劣。和敏說:“面對惡劣的生活環境,當時的村民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安於貧困的思想非常嚴重。”如今,在各級部門的支持引導和扶貧工作隊的進駐,田壩已不再是以前“破罐破摔”的田壩,以前的嗜酒成風正在悄然轉變,勞動致富正在蔚然成風,

農產業不斷上規模,家家戶戶修建新房……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

用行動撬開禁錮的思想

和敏(左)

和敏深知,這裡山高路遠與世隔絕,加之自然條件惡劣,是村民形成固步自封、安於現狀的最大原因。他說:“第一次來,確實感覺不可能實現幫扶,

覺得是扶不起的‘阿斗’。”然而,這個想法很快就發生了轉變,和敏發現這裡的村民擁有一顆無比淳樸的心,閒散的表像背後,是村民面對惡劣自然條件的無可奈何,他們擁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只是被命運緊緊束縛。他們試過種烤煙,也試過種花椒、核桃等經濟林果,然而,乾旱、山路塌方、沒有銷路等等殘酷的現實問題,一次次讓他們的希望堙沒……

得知這些後,和敏便不再有畏難和抵觸情緒,

反而非常渴望幫助這裡的村民。他這麼想也這麼做了,住進村委會,走進百姓家,走家串戶收集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同時與貧困戶建立起通暢的交流橋樑,不斷收集資訊,為貧困戶尋找增收的辦法。他的付出村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不由感歎“簡直不敢相信,會來這麼好的一位幹部”。村民們也就不約而同地視工作隊為實現脫貧致富的希望,視和敏為至親的人。
當地村民的淳樸、友善也讓和敏的幹勁陡增,對不積極投身勞動的村民他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開展工作。

和敏介紹說:“村民不積極回應推廣種植經濟作物,很大程度是因為過去的失敗經歷,產量低、費工時,村民看不見收益,導致村民產生抵觸情緒,對新一輪的烤煙種植推廣也就冷眼相看。”為了實現他心中的信念,扛起肩上的擔子,打破村民的固步自封,和敏在推廣種烤煙的時候,多次跑進貧困戶家中開展動員,種植期間又屢次敲開村民家門,喊他們起床,一起下地,督促按期完成種植。

用汗水澆開脫貧之花

“回想當初,其實蠻不可思議的,但我確實想看見掛鉤戶實現增收,認可我,信服我。”和敏說。考慮到動員來種烤煙的大多數掛鉤戶是第一次種植,另外還有很大一些村民和掛鉤戶在觀望,金山高新區管委會也非常重視這一次的烤煙種植推廣,“一定要讓村民看見收益!”就成了管委會扶貧的重要年度目標。經常深入到煙苗移栽、病蟲防治、田間技術培訓、烘烤現場,對煙農的生產進行全程跟蹤和監管,為取得好收入傾注了許多感情和汗水。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動員種植烤煙的12戶煙農,種植142畝,實現收入35萬余元,煙農笑了,和敏也如釋重負。看見了好收益,觀望的掛鉤戶如今也紛紛報名種植烤煙,33戶去年的所有掛鉤戶都拿出良田,報種了360餘畝。實施建檔立卡戶動態管理後今年新增的25戶掛鉤戶也積極回應。

建檔立卡戶胡正文說:“我家花椒自從施肥後,產值從4千元增長到了2.6萬元,非常感謝工作隊送我們肥料!”原村委會書記胡正方家已經實現脫貧出列,但同樣還受益於幫扶政策,他說:“家裡一直種有花椒,但收入很不樂觀,相比以前2017年的收入可翻了三四倍嘞!在工作隊的支持下又種了四五百株,現在已經有1000多株了,幾年後家裡的收入會越來越可觀。”

用心規劃鑄出致富希望

成立合作社

“其實,花椒產業收入的大幅提升,施肥增收是一方面,但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2017年7月,金山高新區管委會在花椒採摘季扶持成立了該村第一個農業專業合作社——拉伯怡農花椒專業合作社。”和敏介紹說,扶持成立該合作社,是考慮到讓村民的花椒擁有一定的進入市場的優勢,不至於被收購方壓價,從而讓農戶實現最大限度的增收。

合作社的成立,又是一段艱辛的歷程,缺乏啟動資金成為橫在眼前的最大阻礙。為此,和敏帶著田壩村村民、如今合作社的負責人胡正祥四處籌錢,但終究沒能找來資金。無奈之下,他以個人做為擔保人向銀行貸了5萬元,合作社才得以組建。胡正祥告訴記者:“回憶起籌錢的時候,那叫一個無奈和無助,一度以為美好的願望將要化為泡影。”如今,合作社在成立當季就實現了銷售收入68萬元,合作社參與到市場競爭中,有了定價話語權,不僅合作社見到了收益,村裡的花椒也賣出了一個好價錢,以往年七八元/斤,去年則穩定賣上了10元/斤。胡正祥說:“去年的經歷,讓合作社積累了一些經驗,打開了一定的花椒市場,以後走上訂單式的行銷,能讓利潤更大化。”

為了讓合作社進一步打開花椒市場,和敏還將家中閒置的臺式電腦送給了胡正祥,讓他去摸索學習網上銷售。胡正祥說:“實現網上銷售我還需要一段時間去學習,但如今有了電腦,有了方向,相信一定能實現。”

此外,金山高新區管委會還積極組織花椒產業技能培訓,1月20日,特邀麗江市經濟林果專家楊學林為全村農戶做了一場青花椒栽培技能培訓。和敏說,目前,田壩村的165戶農戶正在搶抓節令,在荒山荒坡、田間地頭加快挖掘坑塘、培底肥,待到開春又會有超過1千餘畝的經濟林果下地種植。

為扶持起能夠使貧困群眾具有穩固收益的產業,扶貧工作隊為田壩村產業發展制定了“短期烤煙、中期花椒、遠期核桃黃果”的經濟林果發展思路。為此,水窖建設補助、苗木補助、成活率獎補、免費提供複合肥等手段多管齊下,鼓勵貧困群眾加大經濟作物種植。和敏介紹說,2017年全年,金山高新區管委會幫扶村民新種植了青花椒3400株,核桃2800株,黃果、軟籽石榴1400株。以後,還會讓村民總結經驗,幫助在各個種植、養殖業上也組建起合作社。

用愛成為百姓心中的“啊噠”

“阿噠,家裡火塘邊坐!”“阿噠”,傈僳族語,意為父親,這個親密、偉岸的稱謂,稱呼的就是和敏。建檔立卡戶海學忠今年25歲,當他看見和敏和我來到他家門口時,他熱情地招呼我們。2017年7月,海學忠得了一場怪病,頭暈、發燒等症狀反反復復發作,在村裡衛生室治療,一直未見好轉。9月,病情一度惡化,連續十幾日不進食。和敏知情後,堅決責令家人將他送往醫院。第二天,得知他家人找不到車,和敏當機立斷用自己的車將海學忠拉去了縣醫院。醫院診斷為疑似腦膜炎,建議轉院至麗江或四川攀枝花,住院打針9天后,病情得以好轉,全家人就將其轉至了攀枝花,終得無礙。

“要不是他喲,我兒子可就克火咯!”海學忠的父親回憶起兒子臥病時候依舊心有餘悸,神情緊張。他說,起初沒想太多,以為就是感冒,到醫院方才恍然大悟,要不是和敏的當機立斷,這個兒子可能真會死掉,回想起來真讓人後怕,“和敏就是我兒子的再生父母”。

海學忠的父親挽留和敏

“就在前一久,海學忠來村委會給我送來一桶蜂蜜,說是家裡出的,不由得我說不要,放下就騎摩托跑了……”和敏說,“他們貧困,但是特別淳樸。”此次來到海學忠家,全家人依舊不讓和敏給他們蜂蜜錢,海學忠的父親多次硬生生將錢塞回和敏的口袋,他說:“就這麼一點蜂蜜,如果有更多我還想給你更多。”離開時,和敏還是將錢悄悄放在了飯桌上,他說:“我們掙錢始終要比他們容易些,他家養一年蜂才得這麼點蜜,心意我領,錢可不能不給。”

楊秀一家是典型的因病返貧,因為自己患上腦部血管瘤,不得不去昆明手術治療。第一次手術很成功,卻因為不懂得醫保報銷手續,出院回家後需要返院補辦手續。和敏得知此事,便替他們專門跑了一趟昆明,他說:“大字不識幾個,我擔心他們去昆明後也難把手續辦好,就乾脆替他們走了一趟。”如今,楊秀的病情已經好轉,一家人又興致勃勃地謀劃起了明年種多少烤煙、增種多少花椒等增收計畫。

本文轉載于麗江日報全媒體

對新一輪的烤煙種植推廣也就冷眼相看。”為了實現他心中的信念,扛起肩上的擔子,打破村民的固步自封,和敏在推廣種烤煙的時候,多次跑進貧困戶家中開展動員,種植期間又屢次敲開村民家門,喊他們起床,一起下地,督促按期完成種植。

用汗水澆開脫貧之花

“回想當初,其實蠻不可思議的,但我確實想看見掛鉤戶實現增收,認可我,信服我。”和敏說。考慮到動員來種烤煙的大多數掛鉤戶是第一次種植,另外還有很大一些村民和掛鉤戶在觀望,金山高新區管委會也非常重視這一次的烤煙種植推廣,“一定要讓村民看見收益!”就成了管委會扶貧的重要年度目標。經常深入到煙苗移栽、病蟲防治、田間技術培訓、烘烤現場,對煙農的生產進行全程跟蹤和監管,為取得好收入傾注了許多感情和汗水。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動員種植烤煙的12戶煙農,種植142畝,實現收入35萬余元,煙農笑了,和敏也如釋重負。看見了好收益,觀望的掛鉤戶如今也紛紛報名種植烤煙,33戶去年的所有掛鉤戶都拿出良田,報種了360餘畝。實施建檔立卡戶動態管理後今年新增的25戶掛鉤戶也積極回應。

建檔立卡戶胡正文說:“我家花椒自從施肥後,產值從4千元增長到了2.6萬元,非常感謝工作隊送我們肥料!”原村委會書記胡正方家已經實現脫貧出列,但同樣還受益於幫扶政策,他說:“家裡一直種有花椒,但收入很不樂觀,相比以前2017年的收入可翻了三四倍嘞!在工作隊的支持下又種了四五百株,現在已經有1000多株了,幾年後家裡的收入會越來越可觀。”

用心規劃鑄出致富希望

成立合作社

“其實,花椒產業收入的大幅提升,施肥增收是一方面,但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2017年7月,金山高新區管委會在花椒採摘季扶持成立了該村第一個農業專業合作社——拉伯怡農花椒專業合作社。”和敏介紹說,扶持成立該合作社,是考慮到讓村民的花椒擁有一定的進入市場的優勢,不至於被收購方壓價,從而讓農戶實現最大限度的增收。

合作社的成立,又是一段艱辛的歷程,缺乏啟動資金成為橫在眼前的最大阻礙。為此,和敏帶著田壩村村民、如今合作社的負責人胡正祥四處籌錢,但終究沒能找來資金。無奈之下,他以個人做為擔保人向銀行貸了5萬元,合作社才得以組建。胡正祥告訴記者:“回憶起籌錢的時候,那叫一個無奈和無助,一度以為美好的願望將要化為泡影。”如今,合作社在成立當季就實現了銷售收入68萬元,合作社參與到市場競爭中,有了定價話語權,不僅合作社見到了收益,村裡的花椒也賣出了一個好價錢,以往年七八元/斤,去年則穩定賣上了10元/斤。胡正祥說:“去年的經歷,讓合作社積累了一些經驗,打開了一定的花椒市場,以後走上訂單式的行銷,能讓利潤更大化。”

為了讓合作社進一步打開花椒市場,和敏還將家中閒置的臺式電腦送給了胡正祥,讓他去摸索學習網上銷售。胡正祥說:“實現網上銷售我還需要一段時間去學習,但如今有了電腦,有了方向,相信一定能實現。”

此外,金山高新區管委會還積極組織花椒產業技能培訓,1月20日,特邀麗江市經濟林果專家楊學林為全村農戶做了一場青花椒栽培技能培訓。和敏說,目前,田壩村的165戶農戶正在搶抓節令,在荒山荒坡、田間地頭加快挖掘坑塘、培底肥,待到開春又會有超過1千餘畝的經濟林果下地種植。

為扶持起能夠使貧困群眾具有穩固收益的產業,扶貧工作隊為田壩村產業發展制定了“短期烤煙、中期花椒、遠期核桃黃果”的經濟林果發展思路。為此,水窖建設補助、苗木補助、成活率獎補、免費提供複合肥等手段多管齊下,鼓勵貧困群眾加大經濟作物種植。和敏介紹說,2017年全年,金山高新區管委會幫扶村民新種植了青花椒3400株,核桃2800株,黃果、軟籽石榴1400株。以後,還會讓村民總結經驗,幫助在各個種植、養殖業上也組建起合作社。

用愛成為百姓心中的“啊噠”

“阿噠,家裡火塘邊坐!”“阿噠”,傈僳族語,意為父親,這個親密、偉岸的稱謂,稱呼的就是和敏。建檔立卡戶海學忠今年25歲,當他看見和敏和我來到他家門口時,他熱情地招呼我們。2017年7月,海學忠得了一場怪病,頭暈、發燒等症狀反反復復發作,在村裡衛生室治療,一直未見好轉。9月,病情一度惡化,連續十幾日不進食。和敏知情後,堅決責令家人將他送往醫院。第二天,得知他家人找不到車,和敏當機立斷用自己的車將海學忠拉去了縣醫院。醫院診斷為疑似腦膜炎,建議轉院至麗江或四川攀枝花,住院打針9天后,病情得以好轉,全家人就將其轉至了攀枝花,終得無礙。

“要不是他喲,我兒子可就克火咯!”海學忠的父親回憶起兒子臥病時候依舊心有餘悸,神情緊張。他說,起初沒想太多,以為就是感冒,到醫院方才恍然大悟,要不是和敏的當機立斷,這個兒子可能真會死掉,回想起來真讓人後怕,“和敏就是我兒子的再生父母”。

海學忠的父親挽留和敏

“就在前一久,海學忠來村委會給我送來一桶蜂蜜,說是家裡出的,不由得我說不要,放下就騎摩托跑了……”和敏說,“他們貧困,但是特別淳樸。”此次來到海學忠家,全家人依舊不讓和敏給他們蜂蜜錢,海學忠的父親多次硬生生將錢塞回和敏的口袋,他說:“就這麼一點蜂蜜,如果有更多我還想給你更多。”離開時,和敏還是將錢悄悄放在了飯桌上,他說:“我們掙錢始終要比他們容易些,他家養一年蜂才得這麼點蜜,心意我領,錢可不能不給。”

楊秀一家是典型的因病返貧,因為自己患上腦部血管瘤,不得不去昆明手術治療。第一次手術很成功,卻因為不懂得醫保報銷手續,出院回家後需要返院補辦手續。和敏得知此事,便替他們專門跑了一趟昆明,他說:“大字不識幾個,我擔心他們去昆明後也難把手續辦好,就乾脆替他們走了一趟。”如今,楊秀的病情已經好轉,一家人又興致勃勃地謀劃起了明年種多少烤煙、增種多少花椒等增收計畫。

本文轉載于麗江日報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