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記者走基層」扶貧村小年輕帶回大希望

宦熊

1989年生

房縣李灣村

房縣紅塔鎮李灣村在縣城以東6公里,

是湖北省定特困村。2015年,26歲的宦熊放棄15萬年薪的管材設備行銷工作,回到這個鄂西北的貧困村,自主創業。

當時,留守村中的很多人覺得這小夥子“沒出息”——村裡的中青年勞力能“出去”的都“出去”了,他卻跑回來。大城市打拼不易,難道會比窩在貧困山區家裡還難嗎?

不過,兩年過去,少有人再這樣想了,倒不時有人找他問:“你那還要人不?我能到你那做麼?”

“行嘛,正缺人,你來試試。

”宦熊的創業項目是家居拖把加工,在剛過去的這個6月,訂單收了1.2萬件,他聘請的6個精准扶貧戶忙不過來,要再招人。

夏季天熱,工人們一般下午4點開工,晚上10點下班。患心腦血管慢性病的金開慧說她每天可以組裝70把,掙到70元。

特困村·母親

李灣村全村310戶1081人,

80戶191人被納入精准扶貧戶。2015年前,村集體經濟為零,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因為離城近,力所能及種些蔬菜、瓜果,養點雞鴨,乘公交將種養所得賣去縣城,是多數留守人的收入來源。

“除了離城近,李灣村要資源沒資源,要產業沒產業,能做啥呢?”無頭無緒了一陣後,一個做家居用品生意的同學給了宦熊啟發——組裝成品拖把。也就是分購拖把零部件,其中少許部件自己加工,最後組裝為成品拖把,

向商超供貨。這種技術含量低的密集型勞動,適應李灣村的發展環境。專案投資小,風險低。而全十堰地區也還沒有一家類似家居日用小商品的生產加工廠,說明有市場。宦熊學的是市場行銷專業,又幹了三年銷售,把商品賣出去,更不成問題。

如此,他的願望不至落空了:陪母親。2015年後半年,父親離世,宦熊不忍母親獨居,辭職回鄉。

扶貧·自食其力

找人入夥,注冊商標,建起廠房,進貨,招工,生產,跑市場,談物流,出貨……從2016年3月實施想法,到如今鋪貨至十堰、襄陽、西安、蘭州等地,宦熊每天連軸轉。如今,他將主要精力放在開拓市場上。隨著他“收割”回來的訂單增多,商品生產也需要連軸轉。員工從最開始的3人,增加到6人,但現在需要至少10人。

這6人都是貧困戶。

拖把杆的打孔、成品的組裝,不需要什麼技術,勞動強度小;以件計酬,工作時間相對自由。這讓用工門檻大大降低。同等生產力下,宦熊優先雇用貧困戶,讓他們掙下這每月1500元至2500元的工資。

6人中,30歲的李平要照顧兩個孩子,不能出門務工;62歲的張貴芬年紀大了,幹不了重活;50歲的金開慧因為慢性心腦血管病,在家休息好幾年……貧困的重負攫住他們,讓他們中的一些人一度希望直接得到金錢上的幫助。但這份工作讓他們逐漸重拾對自己、對生活的信心:自食其力,勤勞致富。

雇用貧困戶,與宦熊憐貧惜弱的性情有關,也與配合村裡的精准扶貧有關。在創業過程中,縣編辦駐村扶隊主動上門,幫他聯繫了金融扶貧貼息貸款。村委會為他騰出一處辦公場所,作為電商工作室和產品展示室。在正在建設的扶貧搬遷社區,駐村隊與村委會為他規劃了一處廠房,計畫以租賃的形式,幫他減輕自建廠房的壓力,同時方便貧困戶就近就業。對此種種,宦雄說他從不依賴這些政策與幫扶,但他支持共贏。

採訪當天,恰遇上縣編辦駐李灣村幫扶隊第一書記程保國找宦熊聊廠房的問題。

電商·希望

宦熊也開通了網店,但目前的市場主要還靠他親自“跑”。他打算明年把網店轉型,賣村裡的櫻桃。

李灣村與鄰近的溫泉村、八裡村是房縣櫻桃的主產區域之一,櫻桃種植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往年物流與電商的滯後,讓房縣櫻桃一直深藏“巷中”,市場囿於本地。近兩年縣裡精准扶貧工作因地制宜,鼓勵和引導片區發展櫻桃產業,及以櫻桃產業為主的鄉村旅遊,讓房縣櫻桃逐漸名聲在外。物流和電商的快速發展,也為房縣櫻桃裝上了翅膀。

駐村幫扶隊和村委會引導成立了李灣村櫻桃產業專業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將全村貧困戶納入其中,年底分紅。截至今年底,李灣村將擁有1000餘畝的櫻桃示範基地,宦熊家有十畝。

宦熊有代賣山東大櫻桃的電商經驗。他對房縣櫻桃的市場前景看好。而村民,也對他帶動全村櫻桃一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充滿希望。

編輯 | 晗 暄

讓他們中的一些人一度希望直接得到金錢上的幫助。但這份工作讓他們逐漸重拾對自己、對生活的信心:自食其力,勤勞致富。

雇用貧困戶,與宦熊憐貧惜弱的性情有關,也與配合村裡的精准扶貧有關。在創業過程中,縣編辦駐村扶隊主動上門,幫他聯繫了金融扶貧貼息貸款。村委會為他騰出一處辦公場所,作為電商工作室和產品展示室。在正在建設的扶貧搬遷社區,駐村隊與村委會為他規劃了一處廠房,計畫以租賃的形式,幫他減輕自建廠房的壓力,同時方便貧困戶就近就業。對此種種,宦雄說他從不依賴這些政策與幫扶,但他支持共贏。

採訪當天,恰遇上縣編辦駐李灣村幫扶隊第一書記程保國找宦熊聊廠房的問題。

電商·希望

宦熊也開通了網店,但目前的市場主要還靠他親自“跑”。他打算明年把網店轉型,賣村裡的櫻桃。

李灣村與鄰近的溫泉村、八裡村是房縣櫻桃的主產區域之一,櫻桃種植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往年物流與電商的滯後,讓房縣櫻桃一直深藏“巷中”,市場囿於本地。近兩年縣裡精准扶貧工作因地制宜,鼓勵和引導片區發展櫻桃產業,及以櫻桃產業為主的鄉村旅遊,讓房縣櫻桃逐漸名聲在外。物流和電商的快速發展,也為房縣櫻桃裝上了翅膀。

駐村幫扶隊和村委會引導成立了李灣村櫻桃產業專業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將全村貧困戶納入其中,年底分紅。截至今年底,李灣村將擁有1000餘畝的櫻桃示範基地,宦熊家有十畝。

宦熊有代賣山東大櫻桃的電商經驗。他對房縣櫻桃的市場前景看好。而村民,也對他帶動全村櫻桃一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充滿希望。

編輯 | 晗 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