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好爸爸教出好作文:親近自然,親近莊稼

10月24日 星期一 霜降 晴

秋遊挖紅薯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

學校組織我們去秋遊。

上午,我們先去了北京青少年拓展實踐訓練基地,玩了很多關於保持平衡的活動。下午,我們又去挖紅薯,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項活動,我又興奮又好奇:紅薯是不是種在棚子裡?它是不是跟菜市場的紅薯沒什麼兩樣?紅薯地是什麼樣子……

終於到了!紅薯地好大呀,好像永遠也挖不完。可是,紅薯上面有土地,土地上面有很多葉子藤蔓遮擋,大家不知該從哪兒下手。

猶豫了一會兒,一個男生叫到:“大家快拔呀!”同學們看有人帶了頭,不管三七二十一蜂擁而上。女生們也不怕有沒有蜘蛛小蟲,跟了上去。我使勁地扒開紅薯秧,找到有根兒的地方挖。突然我摸到了一個硬硬的東西,再一挖,啊!是一個超級大紅薯。許多同學也很快挖到了大紅薯。有了第一個戰利品,我們挖得就更起勁兒了。

挖了半天,我只挖到五個紅薯,可是袋子已經非常重。

這裡的紅薯比菜市場的大多了!其中有一個大得像西瓜,太重了,我只能放棄它。

遠遠望著紅薯地,簡直沒了型兒,好像遭遇了大災難,地上被翻得坑坑窪窪的,紅薯秧幾乎被拔光了。但是,它給我們帶來了樂趣,每個人都挖到了大紅薯,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方法點撥:

親近自然,親近莊稼

城市的孩子,很少有機會親近自然,更難得親近莊稼。我一直慶倖自己有幸在鄉下度過童年時光。看到一望無際綠幽幽的麥田,成片的漂亮的油菜花,沉甸甸的包穀穗。

我當然見過還生長在地裡的紅薯。在紅薯未成熟時,我到地裡摘紅薯葉,回到家給媽媽下麵條用。儘管我不喜歡吃紅薯,但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下,別的也沒什麼可以下飯。

那個年代,能填飽肚子,就算是件幸福的事兒。

在中國北方,每年霜降前後,紅薯成熟了。人們扛著老虎耙子到地裡刨紅薯。我看到成熟的紅薯埋在地下,順著紅薯秧的根部,可以看到鼓突出來的土地,那下面肯定有碩大的紅薯。誰家裡刨出一個特大紅薯,都會忍不住歡喜在大叫,讓眾人來瞧瞧。

紅薯刨出來後,有兩種處理辦法。一種直接拉回家,放心紅薯窯(在院裡挖的一個一兩人深的洞,

像葫蘆狀,口小,肚子大),儲存起來,可以吃整個冬季,直到第二年春天。另一種就在地裡,用鉋子(一種切割工具)刨成薄薄的片兒,一塊一塊攤開在地裡涼曬。

我小時候常常趁媽媽不注意,自己動手刨紅薯。鉋子刀刃鋒利,即使是成年人,一不上心也會傷到手。大多時候,我幹的是擺紅薯片的活兒。剛刨成片兒的紅薯,薄薄的透著汁兒,咬一口,甜甜的。如果太陽好,很快紅薯片就被曬成了紅薯乾兒。用拉車拉回家,放在堂屋梁上(梁上有竹竿撐的空間),做麵湯時可以放幾片紅薯乾。在那個小麥稀缺的年代,我的鄉親就用它充饑。另外,還可以把紅薯乾用機器打成面,做黑饅頭或黑耳巴子(像人的巴掌形狀,烙在鍋沿上,放上水蒸熟就可以吃了)。如今回憶起這些,仍陪感親切。

看桐桐寫的這篇文章,我忍不住想笑。紅薯是不是種在棚子裡?它是不是跟菜市場的紅薯沒什麼兩樣?紅薯地是什麼樣子……此前,女兒並不認識紅薯,竟然還以為它長在樹上。

現在,有些都市人在市郊認購片菜園,週末帶上孩子去種菜、採摘。如果條件許可,希望年輕的爸爸媽媽,帶上孩子到郊區,到莊稼地走走看看,能讓孩子親自下地勞動更好。我們的原始祖先,居住在洞裡、森林裡,後來到平原上躬耕,我們的血液裡有親近自然的因數。讓孩子親近自然,親近莊稼,對他們身心的成長,一定會有很大幫助。這種幫助是無形的,但一定有益。

寫作文要有生活。沒有親身經功,親身體驗,恐怕很難寫出鮮活、生動的文章。

如果太陽好,很快紅薯片就被曬成了紅薯乾兒。用拉車拉回家,放在堂屋梁上(梁上有竹竿撐的空間),做麵湯時可以放幾片紅薯乾。在那個小麥稀缺的年代,我的鄉親就用它充饑。另外,還可以把紅薯乾用機器打成面,做黑饅頭或黑耳巴子(像人的巴掌形狀,烙在鍋沿上,放上水蒸熟就可以吃了)。如今回憶起這些,仍陪感親切。

看桐桐寫的這篇文章,我忍不住想笑。紅薯是不是種在棚子裡?它是不是跟菜市場的紅薯沒什麼兩樣?紅薯地是什麼樣子……此前,女兒並不認識紅薯,竟然還以為它長在樹上。

現在,有些都市人在市郊認購片菜園,週末帶上孩子去種菜、採摘。如果條件許可,希望年輕的爸爸媽媽,帶上孩子到郊區,到莊稼地走走看看,能讓孩子親自下地勞動更好。我們的原始祖先,居住在洞裡、森林裡,後來到平原上躬耕,我們的血液裡有親近自然的因數。讓孩子親近自然,親近莊稼,對他們身心的成長,一定會有很大幫助。這種幫助是無形的,但一定有益。

寫作文要有生活。沒有親身經功,親身體驗,恐怕很難寫出鮮活、生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