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註冊制來了對股民意味著什麼?未來應該如何投資?

精選原創首發于徐彬說投資(ID:xubinshuotouzi)

2016年2月20日,54歲的劉士余接替肖剛,

成為證監會主席。劉主席上任以後第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暫緩“IPO註冊制”。

很多人認為這是在“開倒車”,於是給劉主席貼上了“保守派”的標籤。現在,劉主席上任已經一年多了,其間頒佈了很多監管措施。我們一起來回顧梳理一下,看看一個個看似獨立的行為背後,劉主席在下一盤什麼樣的大棋。

小知識

什麼是IPO註冊制和審批制

大家都知道,一個公司想要上市,必須要符合一些基本的標準,

比如總資產、收入、盈利水準、公司治理水準等。設立這些標準,是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在國外,只要公司滿足了上市標準,“註冊”一下便能上市,不受任何監管機構的限制。因此在國外,IPO(公司上市)是“註冊制”。

但是在國內,公司滿足上市條件還不夠,還需要經過中國證監會的審批才能上市。因此在國內,IPO(公司上市)是“審批制”。

劉主席上任前,大家對“註冊制”可謂是千呼萬喚。

之所以對“註冊制”如此的渴望,主要是因為“審批制”有各式各樣的弊病。

“審批制”的初衷是可以讓國家對投資者保護、以及產業導向等方面有更強的掌控力。

其實不光是公司上市,我們國家過去在絕大部分領域採取的都是“審批制”。我估計這是計劃經濟思維模式下的產物,當然,應該也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但無論如何,逆市場化的“審批制”引發了各式各樣的問題。

我僅僅舉一個例子:

“審批制”讓上市資格成了稀缺資源,一個公司只要上了市,哪怕主營業務都不幹了,上市公司老闆還能通過“倒賣公司”來賺大錢。

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大量的優質公司想要上市,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通過“審批”。上市公司就跟這些公司談,以相對低的價格收購他們,比如10倍市盈率。上市公司收購這些公司的錢從哪來呢?如果公司賬上有錢,就直接用現金,

如果賬上錢不夠,可以用“增發”的方式,從股民那裡拿。

小知識

什麼是“增發”

簡單來說,“增發”就是上市公司多發行了一些股份,通過把這些多發行出來的股份賣給股票投資者,來為公司融資。

我們來算筆賬,假設以10倍市盈率收購一家年淨利潤1000萬的公司,這需要1個億。被收購公司進入上市公司體內後,上市公司的年淨利潤會增加1000萬。假設這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是40倍,那麼上市公司的市值會增長1000萬x40倍=4個億。

也就是說,上市公司用1億現金換來了4億的市值。有這樣的好生意,還做什麼主營業務,“倒賣公司”就夠了。

上面的例子僅僅是“審批制”滋生的眾多灰色利益鏈條中的一個。更嚴重的是,“審批制”還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融資,從而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大家對“註冊制”可謂是千呼萬喚。

但是,“註冊制”也不是萬靈藥,而是一把雙刃劍,它最大的問題是一旦上市公司變多,上市公司的總體品質一定會變得參差不齊。這樣的話,投資者的利益如何保護?

對於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唯一的方法是一方面,加強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說白了,就是讓上市公司必須誠實詳細的披露經營和財務狀況,投資者根據這些真實的資訊自己去做判斷,盈虧自付。另一方面,嚴厲打擊財務作假,堅決讓“差公司”退市,不讓這些“差公司”在股市裡禍害股民。

劉主席剛上任的時候,證監會對於資訊披露、財務作假、退市等方面的監管都還沒到位,因此暫緩“註冊制”絕對是正確的選擇。隨後,證監會連續在這些方面頒佈鐵腕監管措施。

2016年8月22日,欣泰電氣(300372)由於財務作假,被處罰退市,成為由於財務作假而退市的第一股。同時,幫助欣泰電氣上市的興業證券不得不拿出5.5億元作為投資者賠償金。(詳細分析請見《很快,炒股票有可能血本無歸!》)

把所有的舉措聯繫起來,我們發現,劉主席正在下的一盤大棋就是“註冊制”。

寫今天的文章不是為了幫劉主席歌功頌德(不過確實應該點個贊),而是希望讓大家意識到:未來中國股市逐漸走向“註冊制”是必然趨勢,而且走向“註冊制”的腳步恐怕要比很多人預想的要快。

註冊制來了以後,投資股市還能掙到錢嗎?未來應該如何投資?接下來,我詳細分析一下這兩個問題。

問題一:

註冊制來了,中國股市會長期下跌嗎?

未來投資股市還能掙到錢嗎?

答:

不會的。

根據之前的分析,如果上市變得容易了,那些不好好做主營業務,以“倒賣公司”為生的上市公司會被投資者拋棄,而那些踏踏實實做好主營業務的公司反而會得到投資者更多的追捧。

因此,“差公司”的股價會下跌,而且一旦跌下去就上不來了,而“好公司”會得到熱捧,估值甚至會比之前還高。股市擴容和註冊制會帶來上市公司的兩級分化。因此只要有能力選出“好公司”,股市依然會給你帶來很好的長期收益。

問題二:

註冊制來了對股民意味著什麼?

未來應該如何投資?

從之前的分析來看,註冊制一定會帶來上市公司的數量大幅增加。事實上,現在IPO的速度是一年500家企業,而上市公司一共3000家左右,也就是說上市公司數量一年就能增加17%,這還是沒有實行“註冊制”的節奏。

上市公司變多了,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炒股肯定更難了。雖然未來,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會做的更好,但是有多少股民是通過仔細研讀上市公司財報來炒股的呢?

過去,即使不小心買到了一家“差公司”,但是由於退市制度不嚴格,股民還能寄希望於這家公司通過被“借殼”而起死回生。但是欣泰電氣的退市告訴大家,退市已經是實實在在的風險了,以後炒股再也不是“套了就拿住”這麼簡單了,搞不好真的有可能血本無歸。

因此我的建議是,與其繼續研究炒股,還不如儘早開始學習公募基金的理財知識,因為這才是未來的方向。

上市公司的總體品質一定會變得參差不齊。這樣的話,投資者的利益如何保護?

對於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唯一的方法是一方面,加強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說白了,就是讓上市公司必須誠實詳細的披露經營和財務狀況,投資者根據這些真實的資訊自己去做判斷,盈虧自付。另一方面,嚴厲打擊財務作假,堅決讓“差公司”退市,不讓這些“差公司”在股市裡禍害股民。

劉主席剛上任的時候,證監會對於資訊披露、財務作假、退市等方面的監管都還沒到位,因此暫緩“註冊制”絕對是正確的選擇。隨後,證監會連續在這些方面頒佈鐵腕監管措施。

2016年8月22日,欣泰電氣(300372)由於財務作假,被處罰退市,成為由於財務作假而退市的第一股。同時,幫助欣泰電氣上市的興業證券不得不拿出5.5億元作為投資者賠償金。(詳細分析請見《很快,炒股票有可能血本無歸!》)

把所有的舉措聯繫起來,我們發現,劉主席正在下的一盤大棋就是“註冊制”。

寫今天的文章不是為了幫劉主席歌功頌德(不過確實應該點個贊),而是希望讓大家意識到:未來中國股市逐漸走向“註冊制”是必然趨勢,而且走向“註冊制”的腳步恐怕要比很多人預想的要快。

註冊制來了以後,投資股市還能掙到錢嗎?未來應該如何投資?接下來,我詳細分析一下這兩個問題。

問題一:

註冊制來了,中國股市會長期下跌嗎?

未來投資股市還能掙到錢嗎?

答:

不會的。

根據之前的分析,如果上市變得容易了,那些不好好做主營業務,以“倒賣公司”為生的上市公司會被投資者拋棄,而那些踏踏實實做好主營業務的公司反而會得到投資者更多的追捧。

因此,“差公司”的股價會下跌,而且一旦跌下去就上不來了,而“好公司”會得到熱捧,估值甚至會比之前還高。股市擴容和註冊制會帶來上市公司的兩級分化。因此只要有能力選出“好公司”,股市依然會給你帶來很好的長期收益。

問題二:

註冊制來了對股民意味著什麼?

未來應該如何投資?

從之前的分析來看,註冊制一定會帶來上市公司的數量大幅增加。事實上,現在IPO的速度是一年500家企業,而上市公司一共3000家左右,也就是說上市公司數量一年就能增加17%,這還是沒有實行“註冊制”的節奏。

上市公司變多了,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炒股肯定更難了。雖然未來,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會做的更好,但是有多少股民是通過仔細研讀上市公司財報來炒股的呢?

過去,即使不小心買到了一家“差公司”,但是由於退市制度不嚴格,股民還能寄希望於這家公司通過被“借殼”而起死回生。但是欣泰電氣的退市告訴大家,退市已經是實實在在的風險了,以後炒股再也不是“套了就拿住”這麼簡單了,搞不好真的有可能血本無歸。

因此我的建議是,與其繼續研究炒股,還不如儘早開始學習公募基金的理財知識,因為這才是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