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股市分析:雲南白藥大剖析!

白藥之于雲南,就像茅臺之於貴州,是雲南省的一張名片。

中醫藥上升為國家戰略,值得重視。雲南白藥秘方的稀缺性、資源的獨佔性、管理層的優秀,助推其實現十幾年來營業收入、淨利潤年均兩位數增長,

2016年混改落地更是打開想像空間。原董事長王明輝在2016年全國人大分組會議上談到唯有創新找出路,同年5月接受哈弗商業評論採訪他談到平臺就是競爭力,王總的講話對研究白藥很有價值。

一、過往的財務表現

1、成長能力:

2、盈利能力:

3、現金能力:

二、雲南白藥近四年大事記

2014年雲南省提出白藥控股混改意向,回應中央提出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6年7月新華都實業在與平安、華潤、上海複星、阿裡巴巴PK中拔得頭籌;

2016年12月雲南省政府批復通過,並通過白藥控股審議;

2017年4月24日,白藥控股的董事全部變更,白藥控股的原董事會成員為三名,分別是彭良波、潘以文、王明輝;變更後為納鵬傑、汪戎、王建華、陳春花。

2017年7月7日,雲南白藥發佈實際控制人變更公告,大股東白藥控股的股權結構為雲南省國資委、新華都集團及江蘇魚躍分別持有其45%、45%、10%的股權,

共增資300億元。

三、股權變革徹底。8年前,新華都實際控制人陳發樹拿22億元沒買到雲南白藥12%的股權;8年之後,陳發樹又來了,他拿出了254億元,成為了雲南白藥第一大股東,魚躍醫療控股股東也斥鉅資參與。這次股權層面的變革很徹底,白藥控股目前持有雲南白藥41.52%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雖然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層面完成變革,但也將直接影響上市公司層面。

四、期待股權激勵。

原董事長王明輝由國企老總變身職業經理人,之前體制內所享受的待遇全部取消。從小在軍隊長大的王明輝是個理想主義者,有一腔報國熱情,白藥的成功離不開他。其實研究很多成功的國企,總是有一個核心人物站出來,在體制機制不利情況下殺出一條血路,但到了某個階段不作出改變再前進困難重重。在2016年接受採訪時王明輝就講到白藥工資待遇低於市場水準,
靠理想、靠信念、靠使命感是不夠的,白藥的明天和未來,如果在體制機制層面上再不進一步突破,也是非常危險的,這一次混改後股權激勵值得關注。

五、未來對標強生。雲南白藥以“藥”為本,打造藥品、健康產品、中藥資源、醫藥商業的集群,實現平臺型競爭王者。強生它有三個1/3,個人護理產品占1/3,藥品占1/3,醫療器械占 1/3,用這種收入結構支撐起3959億美元市值(截止2018年1月20日)。

大家特別尊重有很多專利藥品的世界企業,過去GE醫療的銷售收入是700億美元,但是現在它滑落到了400多億美元,當專利期一過,新的專利出來, 要維持你的整個經營規模是非常難的。現在能突破700億美元的公司是誰呢?是強生。現在的白藥也在走這樣的路,四個業務部門協同發展:健康產品(牙膏、洗髮水等日化)+中藥資源+藥品+醫藥商業,這樣才能支撐起大市值(1054億元),引入魚躍醫療有向醫療方向發展的傾向?也是值得關注的。

六、打造平臺白藥。根據王明輝平臺就是競爭力的論述,四大業務板塊出來之後,建立一個平臺,全產業鏈會從第一產業到製造系統,製造系統做成開放式的。未來研究人員研發的新藥完全可以依託白藥的平臺進行推廣,不需要再去創一個品牌性的企業,不需要再去買土地蓋廠房。白藥給他們的品牌背書,讓他們用白藥的管道,製造白藥可以幫忙做,而且還能為他們做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支援。建立好的平臺當然也要有好的分享機制,就圍繞這個平臺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這個設想很厲害,打造醫藥界阿裡巴巴。

七、估值處於合理水準

1、動態市盈率歷史表現情況

2、動態市淨率歷史表現情況

3、動態市銷率歷史表現情況

最後,看下王總對未來醫藥企業發展思考。醫藥企業已經到了一個產業提升期,僅靠簡單轉型遠遠不夠。今天的醫院正在發生改變,必須考慮“醫”和“療”,以及“醫療”和“康復”在未來如何才能有效結合。隨著收入水準提高,醫療制度的改革,對醫院醫療的需求也會改變,同時,精准醫療、個性化健康方案等變數還將帶來另外一種新的業務形態。新的業務形態將催生新的商業模式,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準備。期待混改後的新白藥釋放新的活力。(作者:馬毛)

六、打造平臺白藥。根據王明輝平臺就是競爭力的論述,四大業務板塊出來之後,建立一個平臺,全產業鏈會從第一產業到製造系統,製造系統做成開放式的。未來研究人員研發的新藥完全可以依託白藥的平臺進行推廣,不需要再去創一個品牌性的企業,不需要再去買土地蓋廠房。白藥給他們的品牌背書,讓他們用白藥的管道,製造白藥可以幫忙做,而且還能為他們做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支援。建立好的平臺當然也要有好的分享機制,就圍繞這個平臺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這個設想很厲害,打造醫藥界阿裡巴巴。

七、估值處於合理水準

1、動態市盈率歷史表現情況

2、動態市淨率歷史表現情況

3、動態市銷率歷史表現情況

最後,看下王總對未來醫藥企業發展思考。醫藥企業已經到了一個產業提升期,僅靠簡單轉型遠遠不夠。今天的醫院正在發生改變,必須考慮“醫”和“療”,以及“醫療”和“康復”在未來如何才能有效結合。隨著收入水準提高,醫療制度的改革,對醫院醫療的需求也會改變,同時,精准醫療、個性化健康方案等變數還將帶來另外一種新的業務形態。新的業務形態將催生新的商業模式,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準備。期待混改後的新白藥釋放新的活力。(作者:馬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