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4位發佈人曬乾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新聞發佈會舉行!

1月28日下午,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新聞發佈會舉行。

發佈會以“看看綠色發展新亮點”為主題,邀請省環保廳副廳長馮志剛、省林業廳副廳長鄧爾平、省發改委副主任于明臻、果洛州瑪多縣委常委、副縣長甘學斌等4位同志作新聞發佈。

省環保廳副廳長馮志剛

>>>介紹2017年湟水流域水環境保護與水污染治理情況,

讓大家看到了湟水河的變遷,更讓大家感受到青海人創造美麗、保護生態的激情和信心。

在水環境方面,全省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到94.7%,較國家確定的84.2%的考核目標高出了10.5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比例為0;長江、黃河幹流、瀾滄江、黑河出省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Ⅱ類以上,青海湖流域和柴達木盆地諸河、重點湖庫水質均保持在Ⅲ類,湟水河水質持續得到改善;全省縣級以上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

在大氣環境方面,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2.4%,同比提高4.9個百分點;西寧、海東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分別達到81.1%、79.8%,同比提高7.1和3.8個百分點;兩市PM10年均濃度較基準年(2013年)下降30%,超額完成國家確定的考核目標,六州政府所在地城鎮空氣品質均達到國家優良標準。

省林業廳副廳長鄧爾平

>>>介紹2017全省國土綠化工作情況,展示了我省堅持綠水青山要從國土綠化抓起,充分調動社會各界植綠護綠愛綠的積極性,大抓國土綠化,推進青海省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畫,開展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切實加快“四邊”綠化,持續增加綠量、提升品質,生態環境狀況不斷改善的新成績。

西寧市圍繞構建“一芯二屏三廊道”的城市生態格局,著力推進市區近遠郊生態修復,扎實推進南北兩山綠化、西堡“綠芯”和城北園博園工程。海東市大力推進“綠屏障、綠河谷、綠城區”三綠建設,組織開展春秋兩季造林“大會戰”,參與植樹造林達74.5萬人。

黃南州採取項目資金捆綁、劃分綠化責任承包區、專業隊造林方式,掀起了大規模植樹造綠熱潮,重點推進黃河沿線、隆務河流域荒山造林,打造生態綠色長廊。海北州加大國土綠化力度、資金投入、造林面積、參與人數創近年之最。門源縣將造林與脫貧結合起來,成立了營林公司,組成專業綠化隊,推行專業化造林,造林品質明顯提高。玉樹州、果洛州提升城鎮綠化檔次,森林城市建設取得新成效,玉樹市城市綠化煥然一新,展現出“半城青山半城綠”的秀美景觀。海南州以縣城主要街道、周邊荒山、鄉鎮一級空閒地為重點,大力開展新區綠化取得明顯成效。海西州統籌推進國家公益林造林、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枸杞標準化產業園建設,並將所有成林地納入國家公益林建設範圍,進一步鞏固了綠化成果。

省政府出臺了《創新造林機制 激發國土綠化新動能的辦法》,從建立造林激勵機制、構建多元化投入體系、完善公益林管護撫育、創新林業產權管理、增強科技支撐和完善考核評價等方面明確扶持政策,充分調動林場、企業、社團、個人等各類主體參與國土綠化的積極性,為推動國土綠化向縱深發展提供了動力。

橫跨西寧、海東兩市的湟水百萬畝規模化林場建設試點,被國家列入重點支援建設的創新林業投融資3個重點試點項目之中,計畫8年完成新造林238萬畝。該項目在今年正式啟動實施,將補齊東部地區缺乏綜合生態治理工程的短板,實現全省重點生態區域內重大生態工程全覆蓋。

省發改委副主任于明臻

>>>介紹了我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著眼高品質發展,更加注重綠色轉型,著力發展迴圈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實現動力轉換的新舉措和新成效。

產業轉型升級在多個領域取得進展——

經過不懈努力,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現代生物、特色農牧、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及服務等綠色產業快速發展,已初具規模。

一是服務業支撐有力。順應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趨勢,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服務經濟成為新的支柱。

二是傳統工業升級提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大力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滾動實施100項改造提升專案、100項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石油天然氣、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的技術裝備水準、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精深加工等取得新突破,傳統產業加快向高端化、高質化和高新化方向轉變。

三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以優勢資源能源為基礎的特色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產業鏈不斷延伸、產業配套不斷完善。

四是高原特色農牧業發展加快。實施農牧業“四個百億元”產業發展行動計畫、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和重大水利設施建設,建設河南、大通、海晏3個全國農村產業示範縣,黃河沿岸四大水庫灌區主體工程建成。

國家迴圈經濟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17年,在構建迴圈型工業、農業、服務業等方面安排了49項重點工作,都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格爾木、德令哈、大柴旦三個園區迴圈化改造通過國家終期評估驗收,烏蘭、甘河工業園區迴圈化改造完成中期自評估。在產業方面,協調推進具有牽引性、示範性的重大項目,我省12條迴圈產業鏈初步形成。

果洛州瑪多縣委常委、副縣長甘學斌

>>>用鮮活的事例向我們展示了青海著力加大綠色惠民的力度,健全完善生態保護獎補機制,加大補償力度,提高補償標準,不斷增加生態管護崗位,培育和發展生態功能區綠色產業,努力實現綠色富民、綠色惠民的生動實踐成果。

瑪多縣委、縣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和民生事業發展放在首要位置來抓,遵循保護生態就是改善民生福祉的理念,將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相結合,創新生態保護機制,取得了綠色富民、綠色惠民的生態實踐成果。

突出生態保護主題,健全生態獎補機制——

科學編制2017-2020年瑪多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禁牧標準調整實施方案、瑪多縣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績效考核辦法等管理辦法,堅持“以人計算按戶發放”的原則,落實新一輪草原獎補資金,全縣3415戶牧戶受益。

提高補助標準,將草原獎補禁牧區標準由每畝3元提高到4.1元,草畜平衡獎勵由每畝1.5元提高到2.5元。

按照山水林草湖系統治理的要求,統籌實施三江源二期工程、濕地保護、湖泊群洽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綜合整治、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生態保護設施、管理能力建設等一系列生態保護重點工程。

探索生態管護新模式,穩步推進綠色發展之路——

按照山水林草湖一體化管護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生態管護“一戶一崗”政策;制定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全員培訓方案,培訓管護員7620人次;全縣設置生態公益崗位管護員2167名;結合精准扶貧,提高生態管護公益崗位薪酬標準,生態管護員工資由每人每月1400元提高到1800元。

結合精准扶貧,構建生產生活聯贏機制。

森林城市建設取得新成效,玉樹市城市綠化煥然一新,展現出“半城青山半城綠”的秀美景觀。海南州以縣城主要街道、周邊荒山、鄉鎮一級空閒地為重點,大力開展新區綠化取得明顯成效。海西州統籌推進國家公益林造林、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枸杞標準化產業園建設,並將所有成林地納入國家公益林建設範圍,進一步鞏固了綠化成果。

省政府出臺了《創新造林機制 激發國土綠化新動能的辦法》,從建立造林激勵機制、構建多元化投入體系、完善公益林管護撫育、創新林業產權管理、增強科技支撐和完善考核評價等方面明確扶持政策,充分調動林場、企業、社團、個人等各類主體參與國土綠化的積極性,為推動國土綠化向縱深發展提供了動力。

橫跨西寧、海東兩市的湟水百萬畝規模化林場建設試點,被國家列入重點支援建設的創新林業投融資3個重點試點項目之中,計畫8年完成新造林238萬畝。該項目在今年正式啟動實施,將補齊東部地區缺乏綜合生態治理工程的短板,實現全省重點生態區域內重大生態工程全覆蓋。

省發改委副主任于明臻

>>>介紹了我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著眼高品質發展,更加注重綠色轉型,著力發展迴圈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實現動力轉換的新舉措和新成效。

產業轉型升級在多個領域取得進展——

經過不懈努力,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現代生物、特色農牧、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及服務等綠色產業快速發展,已初具規模。

一是服務業支撐有力。順應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趨勢,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服務經濟成為新的支柱。

二是傳統工業升級提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大力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滾動實施100項改造提升專案、100項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石油天然氣、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的技術裝備水準、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精深加工等取得新突破,傳統產業加快向高端化、高質化和高新化方向轉變。

三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以優勢資源能源為基礎的特色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產業鏈不斷延伸、產業配套不斷完善。

四是高原特色農牧業發展加快。實施農牧業“四個百億元”產業發展行動計畫、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和重大水利設施建設,建設河南、大通、海晏3個全國農村產業示範縣,黃河沿岸四大水庫灌區主體工程建成。

國家迴圈經濟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17年,在構建迴圈型工業、農業、服務業等方面安排了49項重點工作,都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格爾木、德令哈、大柴旦三個園區迴圈化改造通過國家終期評估驗收,烏蘭、甘河工業園區迴圈化改造完成中期自評估。在產業方面,協調推進具有牽引性、示範性的重大項目,我省12條迴圈產業鏈初步形成。

果洛州瑪多縣委常委、副縣長甘學斌

>>>用鮮活的事例向我們展示了青海著力加大綠色惠民的力度,健全完善生態保護獎補機制,加大補償力度,提高補償標準,不斷增加生態管護崗位,培育和發展生態功能區綠色產業,努力實現綠色富民、綠色惠民的生動實踐成果。

瑪多縣委、縣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和民生事業發展放在首要位置來抓,遵循保護生態就是改善民生福祉的理念,將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相結合,創新生態保護機制,取得了綠色富民、綠色惠民的生態實踐成果。

突出生態保護主題,健全生態獎補機制——

科學編制2017-2020年瑪多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禁牧標準調整實施方案、瑪多縣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績效考核辦法等管理辦法,堅持“以人計算按戶發放”的原則,落實新一輪草原獎補資金,全縣3415戶牧戶受益。

提高補助標準,將草原獎補禁牧區標準由每畝3元提高到4.1元,草畜平衡獎勵由每畝1.5元提高到2.5元。

按照山水林草湖系統治理的要求,統籌實施三江源二期工程、濕地保護、湖泊群洽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綜合整治、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生態保護設施、管理能力建設等一系列生態保護重點工程。

探索生態管護新模式,穩步推進綠色發展之路——

按照山水林草湖一體化管護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生態管護“一戶一崗”政策;制定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全員培訓方案,培訓管護員7620人次;全縣設置生態公益崗位管護員2167名;結合精准扶貧,提高生態管護公益崗位薪酬標準,生態管護員工資由每人每月1400元提高到1800元。

結合精准扶貧,構建生產生活聯贏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