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奮鬥吧,內蒙古!

有一種關懷,總能穿越時間,在人心中觸發綿綿不絕的感動。

有一種情誼,即便相隔萬里,也總能感受到發自肺腑的力量。

4年前,頂風冒雪、不懼風寒,習近平總書記帶著黨中央對內蒙古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和牽掛來到祖國北疆大地。從興安盟、錫林郭勒盟到呼和浩特市,數千公里考察行程,記錄下習近平總書記對戍邊戰士、困難群眾和各族同胞的深深關愛。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4年來,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自治區黨委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內蒙古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增進各族群眾的獲得感。

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

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鬥。4年來,在這片被總書記深深掛念的熱土上,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幹,滿懷豪情建設幸福家園。

奮鬥吧,為了全面小康一個不落!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和全區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和諄諄教誨,把責任扛在肩上,舉全區之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員由每村2至3人調整為5至10人,全區選派駐村工作隊7239個,駐村幹部近4萬名;分類施策,把扎實推進產業扶貧作為精准扶貧的重要手段,充分發揮農牧業大區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特色產業;把“扶貧扶志扶智”的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和產業扶貧結合起來,讓貧困群眾敢想敢幹、能幹會幹……

“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是十九大報告中明確的重點工作。自治區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牢記總書記的囑託,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37.5萬人,

貧困發生率由14.7%下降到3%以下。

大病一場,小康泡湯。在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的占41%,是第一大致貧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時特別提到,他看了《人民日報》記者在內蒙古杭錦旗巴拉貢鎮昌漢白村精准扶貧駐村調研形成的《駐村三記》,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印象深刻。對此,自治區建立起了因病致貧人口資訊化動態管理系統,全面實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個一批”行動計畫,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

奮鬥吧,為了綠水長流草原常青!

“內蒙古的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係內蒙古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也關係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要努力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說過的話言猶在耳。

2017年,全區營造林完成作業面積1462.2萬畝;完成天然林資源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作業面積451.8萬畝,義務植樹6108萬株。同時,打出改善草原生態環境“組合拳”,圍繞“減羊增牛”、草原生態補獎深入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工程,全區天然草原生態逐步好轉,植被蓋度達到44%。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十九大報告再次為生態文明建設明確方向。

草原上的生態之花,也為農牧民帶去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阿爾山依託落雪早、雪質好等優勢,將“冷資源”變成了“熱產業”。呼和浩特市大青山腳下的烏素圖村,因為大青山生態修復帶動旅遊開發,農家樂成了百姓致富新門路。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等地草原建設快速推進,每年完成草原建設4500萬畝以上,牧民減畜不減收,幸福生活獲得可靠保障。內蒙古農牧民人均林業產業收入從2013年的470元增加到2016年的780元。

要積極探索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為建設美麗草原、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貢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4年前的囑託,也是對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的鞭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正在內蒙古的廣袤大地生根發芽。

奮鬥吧,為了“底線”牢固人民幸福!

“我們大夥兒都想讓習近平總書記再來一次阿爾山,看看我們現在的好日子!”49歲的李唐玉打出生就和父母擠在林區的小土房裡,回憶這4年間生活的變化,李唐玉感慨萬分。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來到地處邊陲的興安盟阿爾山市考察,叮囑身邊幹部加快棚戶區改造,做好慰問困難群眾工作。阿爾山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將棚戶區改造作為“頭號民生工程”,林業職工的生活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巴彥淖爾嘎查走訪老牧民時,習近平總書記叮囑當地解決好邊遠牧戶在用電、通行上存在的困難。之後自治區啟動對2.3萬戶偏遠農牧戶用電的升級改造,錫林郭勒盟也先後投資2.2億元解決人畜飲水難題。在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上上下下每個工作人員都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銘記在心、實幹以行。4年來,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建立了兒童福利機構標準體系,福利院的孩子在充滿關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民生領域的可喜變化俯拾皆是。1月21日,內蒙古為全區75支烏蘭牧騎配備了演出大巴車,為烏蘭牧騎下鄉惠民提供了有力支援。這支習近平總書記回信讚譽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將繼續服務在草原藍天下。

回望過去成就我們不禁發現,歷史最動人心魄之處,莫過於實幹創業。4年時間總計不到1500天,民生“難點”在突破,民生“堵點”在疏通,民生“主線”更鮮明,民生“底線”更牢固,自治區面貌變化之大足以彪炳史冊。

站在新時代起點上我們由衷感慨,時代最絢麗的色彩,莫過於奮鬥圓夢。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壯美內蒙古的征途上,內蒙古將繼續邁出鏗鏘步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青山工作室)

全面實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個一批”行動計畫,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

奮鬥吧,為了綠水長流草原常青!

“內蒙古的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係內蒙古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也關係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要努力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說過的話言猶在耳。

2017年,全區營造林完成作業面積1462.2萬畝;完成天然林資源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作業面積451.8萬畝,義務植樹6108萬株。同時,打出改善草原生態環境“組合拳”,圍繞“減羊增牛”、草原生態補獎深入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工程,全區天然草原生態逐步好轉,植被蓋度達到44%。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十九大報告再次為生態文明建設明確方向。

草原上的生態之花,也為農牧民帶去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阿爾山依託落雪早、雪質好等優勢,將“冷資源”變成了“熱產業”。呼和浩特市大青山腳下的烏素圖村,因為大青山生態修復帶動旅遊開發,農家樂成了百姓致富新門路。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等地草原建設快速推進,每年完成草原建設4500萬畝以上,牧民減畜不減收,幸福生活獲得可靠保障。內蒙古農牧民人均林業產業收入從2013年的470元增加到2016年的780元。

要積極探索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為建設美麗草原、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貢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4年前的囑託,也是對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的鞭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正在內蒙古的廣袤大地生根發芽。

奮鬥吧,為了“底線”牢固人民幸福!

“我們大夥兒都想讓習近平總書記再來一次阿爾山,看看我們現在的好日子!”49歲的李唐玉打出生就和父母擠在林區的小土房裡,回憶這4年間生活的變化,李唐玉感慨萬分。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來到地處邊陲的興安盟阿爾山市考察,叮囑身邊幹部加快棚戶區改造,做好慰問困難群眾工作。阿爾山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將棚戶區改造作為“頭號民生工程”,林業職工的生活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巴彥淖爾嘎查走訪老牧民時,習近平總書記叮囑當地解決好邊遠牧戶在用電、通行上存在的困難。之後自治區啟動對2.3萬戶偏遠農牧戶用電的升級改造,錫林郭勒盟也先後投資2.2億元解決人畜飲水難題。在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上上下下每個工作人員都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銘記在心、實幹以行。4年來,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建立了兒童福利機構標準體系,福利院的孩子在充滿關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民生領域的可喜變化俯拾皆是。1月21日,內蒙古為全區75支烏蘭牧騎配備了演出大巴車,為烏蘭牧騎下鄉惠民提供了有力支援。這支習近平總書記回信讚譽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將繼續服務在草原藍天下。

回望過去成就我們不禁發現,歷史最動人心魄之處,莫過於實幹創業。4年時間總計不到1500天,民生“難點”在突破,民生“堵點”在疏通,民生“主線”更鮮明,民生“底線”更牢固,自治區面貌變化之大足以彪炳史冊。

站在新時代起點上我們由衷感慨,時代最絢麗的色彩,莫過於奮鬥圓夢。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壯美內蒙古的征途上,內蒙古將繼續邁出鏗鏘步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青山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