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盈利能力下滑、不良率攀升,為何銀行股還能連續暴漲?

2018開年,A股趁著過去一年的東風,走出了11連陽的行情,

銀行股成為1月下旬以來最受關注的板塊。

但無論是十九大報告還是高層頻頻釋放出的信號,都再次強調嚴控金融風險的重要性。銀行作為佔據國內金融資產90%以上的“金融之母”,近年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資產狀況,都呈下行趨勢。因此,有投資者開始對銀行長期投資價值提出了質疑。

多空不斷“交戰”之際,《英才》記者圍繞過去5年25家銀行盈利能力、估值以及資產品質等多項資料,

對A股銀行板塊及代表公司進行解讀,供投資者參考。也同樣出現了下滑的趨勢:2012年25家上市銀行ROA均值為1.27%,而這一數字到了2016年降為0.92%、2017年第三季度降為0.7%。

與盈利增長的指標不同的是,在ROE與ROA連續5年平均值前十的銀行中,我們發現了眾多大銀行的身影。貴陽銀行作為兩項排名靠前的公司,更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

估值指標

受關注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601166.SH)

無論是市淨率(PB)還是市盈率(PE)值,銀行在股災後經歷了兩年左右的低估,已經開始抬頭,甚至一些一行的估值指標已經超過了2015年7月1日時的指標。

在2015年7月1日,

彼時16家上市銀行的PE值平均數為8.18倍,而這一數字到截稿前已達到10.44(25家),換言之,目前上市銀行的PE值平均數已高過2015年大盤5000點左右時。這或許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上文中代表的銀行股中,只有民生銀行的估值水準處在估值最低的10家公司之列,而貴陽銀行8.7倍的市盈率、與1.46倍的市淨率,排名在25家公司中處在中游鄉下位置。實際上,興業銀行在此項榜單中值得關注。

不良率背後

受關注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601229.SH)

“嚴控金融風險”成為了2018年開年以來,行業的核心關鍵字。而不良率作為評價一家銀行好壞的核心指標,不僅僅體現著銀行的風控能力,更體現出其盈利的穩定性。

資料顯示,2012—2017年第三季度(除2017年第三季度外均為年報資料)銀行的不良率上升了近1個百分點。不良率均值從2012年的0.88%上升至2016年底的1.60%,而2017年第三季度這一數字為1.57%。

在近兩年的不良率指標中,南京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都佔據了前三位,特別是南京銀行值得關注,其在總資產、淨利潤高速增長的同時,不良率卻保持在相對低的水準。

當然,市場早已對其進行了“加注”,目前其市淨率高達1.46倍,而寧波銀行的市淨率高達2.1倍,相比於那些“破淨”的上市銀行,已屬於高估值區間。上海銀行的市淨率卻僅有0.99倍,如果單從不良率來看,可謂“物美價廉”。

在近兩年的不良率指標中,南京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都佔據了前三位,特別是南京銀行值得關注,其在總資產、淨利潤高速增長的同時,不良率卻保持在相對低的水準。

當然,市場早已對其進行了“加注”,目前其市淨率高達1.46倍,而寧波銀行的市淨率高達2.1倍,相比於那些“破淨”的上市銀行,已屬於高估值區間。上海銀行的市淨率卻僅有0.99倍,如果單從不良率來看,可謂“物美價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