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眾汽車為什麼在中國這麼暢銷

說起中國車市,大眾汽車可能是受益最大的外資車企,作為第一批到中國進行戰略性投資的跨國汽車企業,大眾汽車銷量多次佔據中國汽車銷量首位!事實上大眾進入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很多年了,

一直以來銷量都非常不錯,可能也有過小問題,但是到今天依然是最受歡迎的汽車品牌!為什麼大眾汽車如此受歡迎呢?

德系文化薰陶

曾經的中國邀請通用來華建廠,通用憑藉一副美帝國主義的優越感拒絕了,政府轉而邀請大眾,

大眾來中國考察認為市場潛力巨大,當即與上海汽車聯姻成立上海大眾,開始生產紅火了30年的桑塔納。十年後通用再次來到中國,看到滿大街跑的大眾汽車,心生悔意果斷在華建廠,但為時已晚。大眾用十年的時間培養了中國人的汽車消費觀念,培養了中國人對大眾品牌的信任和依賴。正是這難得的十年奠定了大眾在中國不可一世的地位。

最起初的大眾雖然不人道但是很地道

大眾建立起牢牢的技術壁壘不予中國企業分享,當時擁有大眾合資的一汽發展紅旗轎車反而需要花錢去買沒活林肯的技術,就這樣影響了紅旗轎車的發展,上海牌更不必說。

但大眾做車的品質要求很高,這也導致了中國人民特別認可大眾。

據說當時上汽要修改一顆螺絲,都需要德國大眾批准,把控不可謂不嚴,所以但是的大眾產品還是十分不錯的,但是由此導致的後果也很明顯,成本居高不下。

2003年2004年大眾出現了虧損,2005年大眾在中國市場跌到穀底18%,大眾一直反思自己,決定拉低價格放手讓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去搞,結果就是搞出兩輛大眾汽車不認識的“朗逸”“寶來”,推向市場還真好賣,

價格也拉到了更低的區間。大眾意識到,原來自己並不瞭解中國人,只有中國人才瞭解中國人。

深諳中國之道

作為最早一批在華銷售汽車的外資企業,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德國汽車高層人士的遠見,這一遠見不僅在於時機的把握,更在於抓住了中國人“崇上”的心理,

德國人深知,只要搞定中國的政府單位用車,德國車在民眾心目中的印象就肯定高大上。事實也是如此,德國車企在華的公關能力可謂是無人能敵,很多政策幾乎都是對德國車企量身定做,最有名的莫過於2013年中央分佈的公務車汽車採購公告的雙十八政策,該政策規定將一般公務用車採購標準將由“2.0L排量、25萬元以下”,下調至“1.8L排量、18萬元以內”,當時唯一符合條件的B級車就只有大眾了。而上汽和一汽的出現,更是將大眾跟中國官方的關係牢牢的卡在了一起。

大眾越來越注重中國合作夥伴的意見,順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加上國人多年以來對大眾較好的印象,所以大眾在中國具有其他品牌不可比擬的優勢。

而上汽和一汽的出現,更是將大眾跟中國官方的關係牢牢的卡在了一起。

大眾越來越注重中國合作夥伴的意見,順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加上國人多年以來對大眾較好的印象,所以大眾在中國具有其他品牌不可比擬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