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徐悲鴻的奔馬圖以奔馬享名於世

中國字畫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之一,它不僅是進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獨放異彩的藝術瑰寶。中國字畫的歷史源遠流長,曆轉千年而不衰,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門具有獨特形式的藝術,

是東方藝術中歷史最悠久的藝術。隨著藝術品市場的持續火爆,字畫憑藉其自身的獨特魅力深得眾多藏家喜愛!

徐悲鴻是我國現代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熱愛藝術,熱愛祖國,一生中給人民留下了幾千幅優秀作品,

並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材,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代宗師。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博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徐悲鴻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于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物件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
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穀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其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此幅《奔馬圖》,長27.6cm,寬9.8cm,徐悲鴻(款),是徐悲鴻的真跡,十分珍貴!畫作左下方書“三十二年冬日悲鴻”及落款,

畫作中繪筋骨強壯騰空賓士,不帶韁轡之駿馬一匹,強烈的透視效果,烘托神駿氣宇軒昂,精神奕奕之氣勢。作品中見徐先生用筆雄渾,筆鋒輕重把握得恰到好處,馬之身形四肢與準確之形體即躍然紙上,栩栩如生,自由奔放,堅實的寫生基礎讓體感與生命力於其筆底自然流露;在墨法之運用上,更見其淋漓揮灑,幹濕筆法巧妙運用,而產生的鬃毛飄逸飛揚效果,
整體看來此作混然天成,並有形神兼備之意趣,觀之極其震撼,藝術觀賞性非常高!

馬,是徐悲鴻先生一生中最愛描繪的題材,其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尤其是其畫的奔馬,筆墨淋漓瀟灑,帶著時代的風雷馳騁在畫壇上,給當時的中國畫壇帶來了清新、有力、剛勁的氣息,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誌,家喻戶曉,馳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