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完善自己:見善如不及 見不善如探湯

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孔子說,看到善的行為,就生怕自己無法做到,看到不善的行為,就像用手探入滾燙的開水中一樣,趕快避開。我見到過這樣的人,也聽到過這樣的話。以隱居避世來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義而貫徹自己的主張。我聽到過這樣的話,卻沒有見到過這樣的人。

一個人培養自己良好的品性,最重要的就是要趨善避惡。孔子說過,三人行,

則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有閃光之處,也都有不足之處,我們所要做的第一是“見善而不及”,也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就是始終以先進為榜樣,以楷模為標杆,努力向他們學習,時時輕拂拭,勿使自己的心靈惹了塵埃。

第二就是“見不善如探湯”,也就是“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能因為蠅頭小利而鼠目寸光。多少人為了名利,為了金錢,為了權力,欲壑難填,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事發後追悔莫及。究其所以,很多人是因為看到別人“不善”行為不及時反省自身,存有僥倖心理,不對自己設限,自己解開了“緊箍咒”,拆毀了“防火牆”,踩上了“高壓線”,終於走上了不歸路。

元代的許衡就是一個很注重自身道德修養的人。

許衡曾經在盛夏時經過河陽,路上有一棵梨樹。天氣炎熱,長途跋涉後十分口渴,眾人都爭先恐後地去摘梨來吃,唯獨許衡獨自端正地坐在樹下,安然如常。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吃,許衡說:“不是自己擁有的卻摘取它,不可以。”那人說:“現在時局混亂,這棵梨樹沒有主人了,又何必介意呢?。”許衡說:“梨樹沒有主人,我的心難道也沒有主人嗎?別人丟失的,
即使一絲一毫不合乎道義也不能接受。有教養的人家,別人庭院裡有果樹,當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時,小孩經過它,也不斜著眼看就離去。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這樣。”許衡這種良好的德行,值得後世稱道傳頌。

做人做事,我們都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守住底線。從善如登,步步艱難,但我們獲得的是內心的充實,是自我的昇華;從惡如崩,學習作惡,非常簡單,但帶給我們的是自身的墮落,甚至是伴隨自己一生的污點與罪名。

《韓詩外傳》中說道,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狹行也,經常和道德高尚的人相比,就會有奮鬥目標,就會德行增進;跟落後的人相比,標準要求降低了,就會使德行減退。求善必然會避惡,避惡亦是揚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從善如流,嫉惡如仇,修身養德,完善自己,用良好的德行武裝自己,好好做一個“善”人。

就會有奮鬥目標,就會德行增進;跟落後的人相比,標準要求降低了,就會使德行減退。求善必然會避惡,避惡亦是揚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從善如流,嫉惡如仇,修身養德,完善自己,用良好的德行武裝自己,好好做一個“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