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運火車票OTA趁“火”打劫,你被“套路”了嗎?

如果用戶體驗與盈利欲望無法平衡,擦邊球就可以被容忍了麼?

新聲討

又到春運時。

這個時節,熱烈狂歡的除了旅行社,一定還有線上票務平臺。

“人紅是非多”,最容易被詬病的也是他們。

可狐狸尾巴還是沒好好藏起來,比如,捆綁銷售。

收到用戶投訴,旅界君今天又一次在手機購票平臺進行了購票實驗。

通過去哪兒手機平臺訂購一張高鐵車票,付款的時候,944.5的票價上,生生多出30元,變為974.5元。且只有點開總額詳情才能看到,原來這30元是所謂的“出行服務”費。

不過還是可以想像,在春運最緊張的時段,人們在搶票之時,應該有可能因為這個出票速度的考量,而選擇消費它。

老故事

這當然不是新問題。 百度網頁搜索上,“捆綁、訂票”的關鍵字,被搜索到的資訊有84萬條之多。訂票平臺的各種默認捆綁,

早就被詬病。

是因為真的吃了一塹吧。2017年,12月1日,上海保監局向攜程集團法人代表李小平開出罰單10萬元,向攜程保險代理有限公司開出罰單30萬元。

處罰決定書中指出的理由:一是未明確披露承保公司、代理銷售主體;二是未明確披露產品條款資訊及批備編號。也就是說,用戶在付款時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買了哪家保險公司的產品。

可除了攜程,躲過爭議風頭的去哪兒,

依舊會在最低價票價中,“默認”加上30元保險,且險種詳情、甚至保險公司名稱,並沒有被主動呈現。

統統是套路。

所謂“殺雞儆猴”,“小懲大誡”,還是沒用。沒被處罰到的,依舊開心逍遙;機票捆綁被打擊,火車票照樣可以綁一綁;不讓明著綁保險,就變相讓“出行服務”上一上。

而且,在訂票平臺上,相關綁定詳細資訊永遠不明顯甚至難以找到。客服電話?總在不顯眼的某處,而且幾乎永遠打不通。

平衡

人們永遠在追求低價,而攜程、去哪兒等等平臺永遠在以低價誘人。

“默認捆綁” 是不爭的普遍事實,這個坑,認真的說起來“涉嫌違法”。

具體做法,無非是在其公司APP頁面上讓“預設”的項目暗渡陳倉。至於實際消費體驗如何,行走匆匆的旅人們很少最後去較真。最多,輿論聲討,道德批判。

而這樣的違規現象,到底歸哪個部門監管?大多數消費者連找誰投訴、舉報都並不知曉。工商?旅遊局?懵懵懂懂,不甚明瞭。最終,大多不了了之。

實際上,攜程董事會主席梁建章也在去年底半公開的回應過搭售問題。攜程承認監管缺位的問題。但是也坦誠的表示:代銷火車票與機票業務,行業困境的確是有。

在攜程屢次發佈的聲明中,代收票務在攜程心中最多算是個吸引流量的業務,利潤非常低,但在聯網流量至上的中國市場中,再低的利潤依然是塊肥肉。

資料顯示,2017年1月至6月,國家鐵路發送旅客14.78億人次,同比增長9.9%。其中,動車組發送量達8.16億人次,同比增長20.2%。這樣算來,哪怕僅其中10%的火車旅客多收20元保險費,費用也是驚人的。

問題是,用戶體驗與盈利的欲望之平衡如何達到?擦邊球就可以被容忍了麼?

———— END ————

行業爆料、加入讀者交流群

請加小助手微信:ruxue440409

最多,輿論聲討,道德批判。

而這樣的違規現象,到底歸哪個部門監管?大多數消費者連找誰投訴、舉報都並不知曉。工商?旅遊局?懵懵懂懂,不甚明瞭。最終,大多不了了之。

實際上,攜程董事會主席梁建章也在去年底半公開的回應過搭售問題。攜程承認監管缺位的問題。但是也坦誠的表示:代銷火車票與機票業務,行業困境的確是有。

在攜程屢次發佈的聲明中,代收票務在攜程心中最多算是個吸引流量的業務,利潤非常低,但在聯網流量至上的中國市場中,再低的利潤依然是塊肥肉。

資料顯示,2017年1月至6月,國家鐵路發送旅客14.78億人次,同比增長9.9%。其中,動車組發送量達8.16億人次,同比增長20.2%。這樣算來,哪怕僅其中10%的火車旅客多收20元保險費,費用也是驚人的。

問題是,用戶體驗與盈利的欲望之平衡如何達到?擦邊球就可以被容忍了麼?

———— END ————

行業爆料、加入讀者交流群

請加小助手微信:ruxue4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