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男子四年被救助234次 稱工作太辛苦只想周遊全國 其母表示無奈

窮遊,是一種少花錢但一樣看世界的旅行方式,尤其在年輕人中十分流行,代表的是一種率性的生活方式和旅行態度。但有最近有一名男子,他“窮遊”的方式有些讓人吃驚。

孫永(化名),

一個27歲的甘肅小夥,他足足“窮遊”了4年。最近,他被發現在浙江一待拆遷的房屋中,瑟瑟發抖。員警趕到後,孫永告訴警方,自己沒錢,但有夢想,“想走遍全國。”

之後,他被送到了建德市救助站。而“窮遊”4年,他已經被救助了234次,救助記錄遍及廣東、新疆、安徽、湖南、福建等地。

此事被報導出後,不少網友指責孫永浪費社會救助資源。那麼,孫永為何會選擇這樣做?他的家人又在哪裡呢?

對於兒子的行為,孫永的母親對紅星新聞說自己早傷透了腦筋,並透露兒子以前看過醫生。

睡在待拆遷房中被發現

他夢想“窮遊”全國,本子記錄走過的60多個地方

1月25日淩晨,雨夾雪,浙江省建德市梅城派出所古城護衛隊在轄區內例行巡查。城南東路5號是已徵收的待拆遷房屋,

但封條卻被扯了下來。於是,隊員們推開屋門,意外發現了正躺在床上的孫永。在0℃的低溫裡,孫永將衣服穿好,依然瑟瑟發抖。

▲被人發現的孫永(化名,右) 截圖自新京報視頻報導

很快,梅城派出所民警洪騰華、協警丁小平趕赴現場。

孫永自稱驢友。在接受警方問訊時,他解釋了自己在梅城古鎮停留的原因,“風景很好,便在中途下車遊玩。因為身上沒有錢,

現在饑寒交迫。”所以,他“住”進了一待拆遷的房屋歇腳。

梅城派出所民警向紅星新聞回憶,孫永是甘肅人,他自稱每到一個地方,沒錢了就以“驢友”的名義乞討,討不到錢就住橋洞、廢棄工地,如果連飯都吃不起,就去救助站。“工作賺錢太辛苦,我只想周遊全國。” 孫永曾告訴民警,他憑藉著這樣的方法,已經“遊玩”了全國60多個地方。

“我不是流浪人員,我是個有夢想的男人。”孫永曾不止一次提及自己的夢想。

在他的背包中,民警發現了一本厚厚的筆記本,上面記錄著孫永走過的60多個地方。他反復強調,“我的夢想就是走遍全中國!”

對此,民警稱,孫永的這種行為並不可取,“小孫當時也認識到了這點,我們已經對他進行了教育,希望他被救助站送回戶籍所在地。”

去了救助站又“消失”

四年被救助234次,如今去向不明

1月25日,在被古城護衛隊隊員發現時,孫永已身無分文,除了幾件換洗的衣物,一部關了機的手機,一張臨時身份證,還有一張銀行卡,別無他物。

建德市救助站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經查,2013年12月3日,孫永在四川廣漢市救助站第一次接受救助。至今4年間,他共被救助234次,廣東、新疆、安徽、湖南、福建等地的救助站均有記錄。

▲孫永(化名)在各地救助站的部分記錄 受訪者供圖

4年後,孫永有了回家的念頭。在建德市救助站內,他表達了想回家的願望,“我們就按照救助管理的規定,給他提供了到杭州的車票,指引他去杭州救助站求助返鄉車票,並向他提供了路上的飲食。”

不料,孫永在離開建德市救助站後,去向不明。工作人員查詢了孫永的行程後,向紅星新聞表示,“可以確定的是,他並沒有去杭州救助站求助,而是從杭州汽車站去了桐廬縣,現在又從桐廬救助站離開了,去向不清楚。”

▲孫永(化名) 知情者供圖

工作人員向紅星新聞回憶,在孫永被送到救助站時,健康狀況良好,完全具備勞動能力,“我們對他的基本判斷是,身強力壯、精神正常的年輕人,這很可能屬於‘跑站’行為。”

對於“跑站”的現象,救助站方面表示無奈, “暫時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很難明確地判斷。但如果身無分文、露宿街頭的人來救助站求助,我們會提供必要的救助,救助站實行的是零門檻救助。”

孫母說兒子曾看病吃藥

四年間曾回來過幾次,現盼他早日回家

此事被報導出後,不少網友指責孫永浪費社會救助資源。那麼,孫永為何會選擇這樣做?他的家人又在哪裡呢?

孫永“失聯”後,臨時身份證成了尋找到他的關鍵。建德市救助站借此聯繫到了孫永的家人。但是,孫永的家屬稱,與孫聯繫並不多。

1月30日,紅星新聞聯繫到了孫永的母親。在電話中,孫母表示,家裡因為孫永傷透了腦筋,“很多次借錢給他,有一次給他500元,他4天就花光了。我們曾經告訴他,不要到處亂跑,我們願意給他錢花,沒想到他還是走了。”

孫母介紹,孫永出生于甘肅農村,在其七八歲時,自己和丈夫外出務工,將其帶至新疆上學,成績一度不錯。但高中時,孫永的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老師說他有些不對勁,其他學生都在教室上課,只有他坐在操場上,叫也叫不動。”

孫母回憶,“我帶他到三家醫院去診治,但具體什麼也沒看出來,吃藥也吃了一段時間,但沒效果,我們就把他帶回了老家。”

孫母還稱,兒子也許是因為忍受不了打零工的辛勞,才有了“逃跑”的念頭,“他回老家後,騎三輪車打零工,半年就受不了。他什麼活都不幹,隨身帶了500元,就跑回了新疆。”

提起孫永這四年的“窮遊”經歷,孫母稱,四年間孫永也回過家好幾次,可每次都是小住幾日之後又踏上了新的“旅途”。

“他一出去手機就很難打通,我們很擔心。”孫母向紅星新聞表示,“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盼望兒子能早日回家,希望他不要到處亂跑,待在家裡,天天能看到他就好。”

紅星新聞記者丨 王春 實習生 肖薇薇 王雪濱

編輯丨平靜

▲孫永(化名)在各地救助站的部分記錄 受訪者供圖

4年後,孫永有了回家的念頭。在建德市救助站內,他表達了想回家的願望,“我們就按照救助管理的規定,給他提供了到杭州的車票,指引他去杭州救助站求助返鄉車票,並向他提供了路上的飲食。”

不料,孫永在離開建德市救助站後,去向不明。工作人員查詢了孫永的行程後,向紅星新聞表示,“可以確定的是,他並沒有去杭州救助站求助,而是從杭州汽車站去了桐廬縣,現在又從桐廬救助站離開了,去向不清楚。”

▲孫永(化名) 知情者供圖

工作人員向紅星新聞回憶,在孫永被送到救助站時,健康狀況良好,完全具備勞動能力,“我們對他的基本判斷是,身強力壯、精神正常的年輕人,這很可能屬於‘跑站’行為。”

對於“跑站”的現象,救助站方面表示無奈, “暫時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很難明確地判斷。但如果身無分文、露宿街頭的人來救助站求助,我們會提供必要的救助,救助站實行的是零門檻救助。”

孫母說兒子曾看病吃藥

四年間曾回來過幾次,現盼他早日回家

此事被報導出後,不少網友指責孫永浪費社會救助資源。那麼,孫永為何會選擇這樣做?他的家人又在哪裡呢?

孫永“失聯”後,臨時身份證成了尋找到他的關鍵。建德市救助站借此聯繫到了孫永的家人。但是,孫永的家屬稱,與孫聯繫並不多。

1月30日,紅星新聞聯繫到了孫永的母親。在電話中,孫母表示,家裡因為孫永傷透了腦筋,“很多次借錢給他,有一次給他500元,他4天就花光了。我們曾經告訴他,不要到處亂跑,我們願意給他錢花,沒想到他還是走了。”

孫母介紹,孫永出生于甘肅農村,在其七八歲時,自己和丈夫外出務工,將其帶至新疆上學,成績一度不錯。但高中時,孫永的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老師說他有些不對勁,其他學生都在教室上課,只有他坐在操場上,叫也叫不動。”

孫母回憶,“我帶他到三家醫院去診治,但具體什麼也沒看出來,吃藥也吃了一段時間,但沒效果,我們就把他帶回了老家。”

孫母還稱,兒子也許是因為忍受不了打零工的辛勞,才有了“逃跑”的念頭,“他回老家後,騎三輪車打零工,半年就受不了。他什麼活都不幹,隨身帶了500元,就跑回了新疆。”

提起孫永這四年的“窮遊”經歷,孫母稱,四年間孫永也回過家好幾次,可每次都是小住幾日之後又踏上了新的“旅途”。

“他一出去手機就很難打通,我們很擔心。”孫母向紅星新聞表示,“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盼望兒子能早日回家,希望他不要到處亂跑,待在家裡,天天能看到他就好。”

紅星新聞記者丨 王春 實習生 肖薇薇 王雪濱

編輯丨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