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4年被救助234次 “窮遊者”還是丐幫弟子?

旅遊的方式有很多,花最少的錢也能有一次不錯的旅行。“窮遊”不是錯,但打著“窮遊”的幌子“乞遊”就另當別論了。

被救助過234次的“驢友”在網上火了之後遭到網友的一致譴責。

@占卜師米亞:別抹黑了驢友這詞 謝謝。

@南宮葫蘆:別把乞丐叫的這麼清新脫俗。

@隔壁小胡 : 浪費社會救助資源,應該予以教育批評!

 “窮遊”夢想不能依靠公共救助來實現

“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世界那麼大,

我想去看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些話在不少年輕人心底裡生根發芽,有不少年輕人不僅將詩和遠方作為夢想,也有人已經付諸實踐。作為夢想的年輕人有的是因為沒有時間,更多的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保證。但是這名特殊的“驢友”,卻在沒有足夠資金保證的情況下靠公共救助來實現夢想,
難免會被網友稱作是“丐幫弟子”。

有遊遍全國的夢想本是件好事,但錯就錯在不該佔用過多的公共資源。公共資源,顧名思義是給予每個人的幫助,但孫永(化名)共被救助234次,可以被算作是蓄意“佔用公共資源”。

城市救助站通常都是用來救助流浪乞討人員、老弱病殘,臨時落難者的地方,不能總給一個有手有腳,年輕又遊手好閒的“窮遊者”。這樣的案例一旦縱容,

那麼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巨嬰”出現。

 “窮遊巨嬰”應引起全國救助站的反思

另外,有很多網友都在指責孫永(化名)這樣的行為並不是“窮遊”。“沒錢的時候就打零工,攢夠錢再繼續旅行,這才是窮游,‘驢友’不會專門去尋求幫助的”。話雖如此說,但是救助站234次的救助機會都被這位“窮遊者”占了也是事實,

我們應該予以反思,如何杜絕類似孫全(化名)的“窮遊者”出現?

作為城市救助站,我們在救助城市流浪乞討人員的過程中,假如能把工作做細點,做實些,也不至於讓孫永“窮遊”進救助站234次。救助流浪漢的救助站如何變為“養懶漢”?

這就要求救助站能準確地辨別求助者的真實資訊,判別是否應該予以救助。相關部門也該給救助站制定更加明確的救助制度,

或者不妨考慮將求助者的資訊錄入全國聯網的救助管理系統,對“巨嬰”嚴格把控,保障公共資源不被個人過度佔用。

文/王娜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