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國家的攻伐利劍 地位等同航母 如今早已無人知曉

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衡量一個諸侯國軍力的強弱就是看這個國家有多少戰車,千乘之國就是大國的標誌,其實不止中國,早在西元前680年第25屆古奧運會上,戰車就被列為競技項目。

在中國春秋時期的一千年前,安納托利亞高原的赫梯帝國最出名的武器就是戰車,古埃及的戰車也是法老征戰的殺手鐧,就連羅馬也有羅馬戰車。看到這很多網友就好奇了,既然古代戰車這麼牛逼,那為什麼到了封建時期和歐洲中世紀,

就再沒聽說過有戰車呢。

首先古代戰車還不是誰都能玩的,尤其是駟馬連駕,要佔據四匹馬的寬度,狹窄的道路就很難施展。野戰也沒法適應複雜地形,而且要四匹馬協調一致的發起衝鋒,需要的駕駛技術可不一般啊。

沒有多年的訓練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能駕馭戰車的都會是貴族階層,在埃及更是法老親自駕駛戰車指揮作戰,而騎兵由於是單馬,能適應更多的路況和戰場,就方便得多,加上單人騎馬的技術要求,比一個人控制四個馬車簡單多了。

戰場上戰車很難朝正面伸出長矛,

這樣就很難利用戰車的衝擊力,不如騎兵拿著長矛衝擊有效果,中國戰車是3人制,拿長戈的在右邊,於是就只能攻擊右側的敵人,對左側的只能靠弓箭,近距離火力很弱,戰場上的作用遠不如騎兵的大,加上戰車的成本太高,訓練太難,數量也少,所以到了先秦以後,戰車往往就是將帥的交通工具。

還有防禦騎兵時候拿來作為工事使用,而不是用來衝鋒陷陣,加上後來馬鞍和馬鐙的相繼出現,騎兵在戰場上地位越來越高,戰車更是沒有用武之地,很快就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