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金山三傑”之一王峰:創業是一次人格的洗禮

本文作者為藍港互動創始人兼CEO王峰,他1997年加入金山,

與求伯君、雷軍並稱「金山三傑」。2007年,他離開金山,創辦藍港互動,並於2014年帶領公司成功上市。這篇文章中,他分享了自己從打工、創業到公司上市的經歷和思考,值得你認真閱讀。

「命」的意思是,風、水、空氣、環境都說可以了

我之前在金山待得很舒服。

一直到2006年底,我覺得沒有空間了。那一年,我確實心情複雜。我倒不是說一心想當CEO造反,但我沒空間了。我承認,這和金山還沒上市也有關係,

即使上市我也覺得金山成長太慢。

剛做遊戲的時候,我一度覺得我們能做到盛大第一、網易第二、金山第三,但後來發現,我們在戰略上還是保守了。

那一年,完美時空和巨人都嗖嗖地往前沖,非常猛。它們上來就抓住一個免費的模式,而金山是收費的。

沒辦法,金山一直在改革,但是它一直遇到革命者,它老沒在關鍵的時刻革命。機構太沉重,掉不了頭了。

我們慢了,而這個慢我不能阻擋。

當時走人非常多,我的手下直接被挖走做COO。我盡了最大的努力,為了留一個員工熬夜陪他聊。

到了2006年下半年,有一天,我在金山柏彥大廈樓下的涼亭蹲了一個小時,非常落寞。我想了很久,得出的結論是:

想要留住員工,你的成長速度要比員工成長速度快。做不到這一點,就會走人不斷。

2006年12月,我提了辭職報告。當時的心態就是不想幹了。我什麼建議都不想聽,我煩透了。

當時大家也覺得挺好的。你知道這種感覺吧?就是OK了,覺得少了誰都行。我突然發現,我真的可以走了,我對公司沒那麼重要。

不過,我走的時候跟雷軍說過一句話,是下樓撒尿的時候說的。我說,去讀一讀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吧,對現在的金山有好處。

郭沫若在抗戰剛剛勝利的時候,建議毛澤東去讀一下,我覺得金山當時也正在逐漸喪失某種理性。

這種理性,雷軍一直有,

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也有。但是當時網遊已經賺錢了,尤其當時卓越網套現了,那是一次空前的個人狂歡。有錢了,說話口吻就不一樣,太不淡定了。

不是沒人找我。我在職場上遇到過很多誘惑。新浪很早就找過我,我都當口水話聽。

這一次,我看到了機會。有VC和業內大佬找我,說要不我給你錢,你自己幹吧。這些話對我產生了化學反應。

某一天,我發現,風、水、空氣、環境都跟我說,你可以創業了。

時機到了,我覺得應該自己做一攤事。

我得到過一些邀請。僅次於暴雪的韓國NCsoft的CEO來北京找過我很多次。那時候我還在金山打工,很忐忑地見了他三次,我想這要讓雷軍知道還不恨死我啊。

他說,「加入我們,給你全球副總裁,把中國的股份送給你。」

我說,「我要創業。」

聽說我要離開,完美時空的遲宇峰樂壞了。他給我發短信,說來我這兒吧,二把手,我們馬上要上市了,股價也好。

我說我不會去,我去任何公司都是對金山的背叛,我只有創業一條路。

害怕倒閉,反而培養了創業心態

我做過最早的金山詞霸產品經理,金山後來的兩個重要業務:殺毒軟體和網路遊戲。我前後是這兩個事業部的總經理,中間還有一段時間帶了行銷。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金山確實做了很多積累。但當時我沒有完全意識到我的人生跟創業相關。

後來我仔細反思了一下,我的人生就是整個創業的人生。因為在金山工作的時候,是從幾十個人做起來的,我說求總特別牛。

後來才明白,我們是一家很小的公司,而小公司給我們帶來的鍛煉實際上是超過我們過去在外企、大公司經歷的。

從這個角度看,我有幸在一個不斷創業的公司裡,打了10年工,而且擔任了三個比較重要崗位的負責人。

這為我日後出來以後融資、找人、驗證商業模式積累了比較厚實的精神準備。你遇到困難的時候覺得這個問題當年也遇到過,當年也覺得差點過不去。

藍港有一位創始人也是我原來在金山的同事,他說你知道當年我在金山為什麼那麼努力工作嗎?他說我總怕公司倒閉。

後來我想,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公司文化,讓員工成天害怕公司倒閉,而且要努力工作,這就是創業的心態。

創業以後我發現,創業者每天的心態都是這樣的。

藍港上市之後,回想創業這些年所經歷的和前10年比之又是毛毛雨。

2007年創業的時候,我想過工具、社交。我的一位早期同事馮鑫做了暴風影音,還有很多同事做了電商。

我當時認為遊戲是繼門戶、搜索、社交以後的最大的能看見變現的模式,但是回看我們 2007 年做端遊的時候,已經面臨8大端游公司全上市的局面,也就是說市場留給你的空間、潛在機會沒那麼大了,要血拼才能成功。

創業第二年,正好趕上汶川地震。我們當時那個樓特別高,在19層,晃得很。地震了,很多人想跑,但想跑也沒戲,因為電梯太窄了。

我一想,算了。但心裡第一個反應是,如果樓倒了,估計要掛,我無怨無悔。我已經努力過了,回想前面的人生,都是奮鬥的過程,腦子裡就是這種畫面。

我覺得,我創業保持了那份激情,語言也不那麼卑微,當然我也從來沒做過卑微的我。

創業是一次人格的洗禮

對一個個體來講,創業是對人格的一次洗禮。

我該怎麼對待合夥人?我真心為他們著想嗎?我可以講實話,在我職場期間,我幾乎沒有這個思想。

不行滾蛋,培養你這麼久不起作用,你不是幹這個的料……很多難聽話我都講過,但是後來我反省了。我在藍港很少講這個話。

當你成為企業主的時候,你才發現,人的價值特別特別重要。

當你在職場上,你會發現規律、方法和制度最重要,我拿人錢財幫人打工。

我當時覺得自己在金山算是有創業者心態,但後來發現遠遠不是。我當時只有創業者的激情,卻沒有創業者的人性。

創業者的人性首先是以人為本的,不能把兄弟們踩在腳下,不能只標榜自己多偉大,要抬兄弟們的好,這很重要。

體會到做老闆的酸甜苦辣之後,我對早年間金山雷軍他們更理解了,覺得不容易。雷軍可能是一個唐僧型的老闆,我就是孫悟空。他天天叨叨叨,我說煩。

但現在,我也成了唐僧。我不變成唐僧沒辦法,我必須成為唐僧。骨子裡我更願意成為孫悟空。但當我站在那個位置以後,我發現,哥們兒,悟空還是你做吧,我做唐僧。當然,時不時還會有孫悟空的動作出來。

這麼說吧,這個產品歸你管了,一定有一次重大操作,你會覺得我神勇、太猛了,所有人的掌聲都是我的。

但你也要知道,這個計畫老闆批下來,那天回去他三天沒睡著覺,想搞砸了怎麼辦,搞砸了有可能半壁江山沒了,甚至全軍覆沒。

當時我在公司什麼都要衝在前面,甚至覺得老闆不行啊,還覺得太囉嗦了,太面了。

但你後來發現,老闆最重要的是決斷,而不僅僅是操作。

從將到帥,這個決斷太考驗人了。

你決定猛打一把集中所有火力幹這一仗,是決斷;

你決定讓我們五年之內不上市,沒關係,耗下去,這也是決斷;

你說快,必須拿下,不拿下今天就怎麼樣了,這是決斷;

你說讓我們長期謀劃,小規模戰役爆發,大戰略走慢一點,那也是決斷。

你開始發現,原來過程的華麗僅僅是曇花一現,讓你覺得很 high,重要的是你為此作出的決定,以及你早就已經為此準備好要承受的代價。

這個不容易,很多人確實沒有這個心理素質。

視野、心態、帶兵

我自己經歷過職場、創業,公司上市,這一兩年還跟蔣濤做了一個小基金,所以我從 3 點分享一些我的創業感受:

1.視野

有人能做大,有人一輩子拼命也做不大,很大程度上是眼界。尤其是在全球化這個市場(這個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創始人、創始團隊的視野、眼界才能決定格局。

我們都說自己是產品經理,我也做過產品經理,看到好多創業者也說自己是產品經理,好多投資人也說我們就投產品經理,我說不要被這個矇騙,其中還有很多邏輯問題。

從能做一款產品,到能夠獲得商業上成功,中間隔著喜馬拉雅山。

太多人在做產品了,一線的互聯網公司裡到處都是這樣的人。但是日後能做成的那幾個人,你看看他們的標籤,給他們做一個集體畫像。

有產品技術功底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問題是他們的視野和商業邏輯,有沒有一個比較高視野和比較完整的商業邏輯。否則做了一個產品,有不懂的投資人投了進來,幾個月後沒錢了或是掛掉了。

其實可以想像得到,在未來,還有無數的投資人要進來,這些人根本不懂你說的技術或者個性化的體驗,更多的是聽你的商業邏輯。

所以我就想,如果你不能把做這件事的商業邏輯講清楚的話,確實不容易成功。但是有沒有例外嗎?或許有。

我們看Facebook的成功,你能看到它背後有一些東西在驅動。它的早期投資人很早就意識到這是能做大的事,給它的各種商業啟迪都伴隨著它的成長過程。

相對來講這比較偏門,自我狹隘的創始人不容易大成。

過去我們很喜歡用一個詞「標杆」,我覺得有一個好「標杆」永遠沒錯。

2.心態

心態是什麼樣的?當我再次創業斧子科技的時候,發現又回到了這樣一個過程,既要有理想主義情懷,又要面對非常尷尬痛苦的腳下。

我說在理想主義的前方與在現實主義的腳下中間,有道光,那道光能不能在心中照亮我們,很大程度上是樂觀主義的心態,然後就在前行過程中是極度的惶恐。

很多創始人找我融資的時候,說你給我點錢,我們特牛。我一看都是高材生,跟他聊天特淡定,我說這麼淡定能成功嗎?

這種狀態太重要了。反而是說這哥們好像不行,我說為什麼不行,你看他慌裡慌張的,一問就是有壓力。我說這可能是對的,你要看他內心的東西。如果他的方向對,他在打仗的狀態,一切都可以理解。

我很感謝過去投我的鄧鋒,在我還沒有完全講清楚商業模式的時候,他就給我了2000萬美金,沒有這2000萬美金,一定上不了市。

我聽過鄧峰講他創業,我才知道這麼牛逼的人原來的經歷也那麼痛苦,這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他的距離,我覺得我要找這樣的人投我。

所以我認為創業過程中無論你怎麼樂天派,都會處在這種狀態,把每一仗當成最後一仗打,這場不行就掛。

雖然投資人鼓勵你不要著急,用八年十年才能成功,但你自己不要那麼淡定,十年以後都老了。

所以一定程度來講,你要想好長遠的、曲折的路,但是每一步的過程是不是全力以赴了。我後來見到很多人,都不抗問。

3.帶兵

我曾經幫人打工,在金山曾經想做高管,想做更大的事兒,金山也確實給了我很多事兒幹。但當時是老闆授予你當事業部總經理的,授予你當高級副總裁,是別人給予你的權力。

有一天你創業時發現,你是劉邦項羽,沒有人授予你權利,你要自己當老大。

後來我見到很多創業團隊,那個狀態,幾個創始人,溫文爾雅、相敬如賓,看那個狀態就知道,他們之間是請客吃飯的關係,沒有領袖。

我們投資創業很大程度看團隊,但更別忘了看領袖。好的創業團隊是有絕對領袖的團隊,而不是我們團隊履歷都很棒。

一問誰是老大,結果各管一塊。我再問那聽誰的,回答是我們一起商量。這樣不行!

一定要有一個領袖,有一個絕對負責的人,這樣才能在每一仗時全力以赴。

不然,創業不斷試錯,在試錯過程當中又不能全力以赴,不能形成一道命令,就推不動沒戲。

早期我們看聯想幹得很成功,後來看到的是強調執行力。

後來看到很多互聯網公司說我們很強調個性化、創意,那是表像、騙你的。你會看到他們開會開到黑夜,老大天天在屋裡罵人,不罵人的老大怎麼幹?

不管你的創業團隊有多麼好的背景,記得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這個過程很重要,日後才能形成每一仗都能打得很有進攻性。

有時候我也喜歡讀一些雜書,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典故可以看。大家一講歷史就講桃園三結義,我在屋裡負責哭,你負責算計,似乎這就成功了,這個不行。

你在屋裡哭,肯定會掛的,見到投資人不能哭,見到兄弟們不能哭,還要告訴他們我們會成功,心裡怎麼難都不能講。因為你是領袖,你得帶著大家往前走。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我剛才講的團隊固然重要,但是創業投資要看深,其實看的是領袖,我覺得投領袖比投團隊更重要。

中國文化有很多要命的問題,那些在農耕經濟時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一旦跑到現代工業社會,與現代資本主義精神結合起來,發酵出一股酸臭味。

古代有一句話叫「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我是君子,你是小人。

哪來的君子小人呢,創業這個過程當中要有團隊要有領袖,這可能要比談君子談小人更重要。一旦開始創業,就要擺脫掉這些酸臭的習氣。

能幹事的人自有一套氣質。

我說我不會去,我去任何公司都是對金山的背叛,我只有創業一條路。

害怕倒閉,反而培養了創業心態

我做過最早的金山詞霸產品經理,金山後來的兩個重要業務:殺毒軟體和網路遊戲。我前後是這兩個事業部的總經理,中間還有一段時間帶了行銷。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金山確實做了很多積累。但當時我沒有完全意識到我的人生跟創業相關。

後來我仔細反思了一下,我的人生就是整個創業的人生。因為在金山工作的時候,是從幾十個人做起來的,我說求總特別牛。

後來才明白,我們是一家很小的公司,而小公司給我們帶來的鍛煉實際上是超過我們過去在外企、大公司經歷的。

從這個角度看,我有幸在一個不斷創業的公司裡,打了10年工,而且擔任了三個比較重要崗位的負責人。

這為我日後出來以後融資、找人、驗證商業模式積累了比較厚實的精神準備。你遇到困難的時候覺得這個問題當年也遇到過,當年也覺得差點過不去。

藍港有一位創始人也是我原來在金山的同事,他說你知道當年我在金山為什麼那麼努力工作嗎?他說我總怕公司倒閉。

後來我想,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公司文化,讓員工成天害怕公司倒閉,而且要努力工作,這就是創業的心態。

創業以後我發現,創業者每天的心態都是這樣的。

藍港上市之後,回想創業這些年所經歷的和前10年比之又是毛毛雨。

2007年創業的時候,我想過工具、社交。我的一位早期同事馮鑫做了暴風影音,還有很多同事做了電商。

我當時認為遊戲是繼門戶、搜索、社交以後的最大的能看見變現的模式,但是回看我們 2007 年做端遊的時候,已經面臨8大端游公司全上市的局面,也就是說市場留給你的空間、潛在機會沒那麼大了,要血拼才能成功。

創業第二年,正好趕上汶川地震。我們當時那個樓特別高,在19層,晃得很。地震了,很多人想跑,但想跑也沒戲,因為電梯太窄了。

我一想,算了。但心裡第一個反應是,如果樓倒了,估計要掛,我無怨無悔。我已經努力過了,回想前面的人生,都是奮鬥的過程,腦子裡就是這種畫面。

我覺得,我創業保持了那份激情,語言也不那麼卑微,當然我也從來沒做過卑微的我。

創業是一次人格的洗禮

對一個個體來講,創業是對人格的一次洗禮。

我該怎麼對待合夥人?我真心為他們著想嗎?我可以講實話,在我職場期間,我幾乎沒有這個思想。

不行滾蛋,培養你這麼久不起作用,你不是幹這個的料……很多難聽話我都講過,但是後來我反省了。我在藍港很少講這個話。

當你成為企業主的時候,你才發現,人的價值特別特別重要。

當你在職場上,你會發現規律、方法和制度最重要,我拿人錢財幫人打工。

我當時覺得自己在金山算是有創業者心態,但後來發現遠遠不是。我當時只有創業者的激情,卻沒有創業者的人性。

創業者的人性首先是以人為本的,不能把兄弟們踩在腳下,不能只標榜自己多偉大,要抬兄弟們的好,這很重要。

體會到做老闆的酸甜苦辣之後,我對早年間金山雷軍他們更理解了,覺得不容易。雷軍可能是一個唐僧型的老闆,我就是孫悟空。他天天叨叨叨,我說煩。

但現在,我也成了唐僧。我不變成唐僧沒辦法,我必須成為唐僧。骨子裡我更願意成為孫悟空。但當我站在那個位置以後,我發現,哥們兒,悟空還是你做吧,我做唐僧。當然,時不時還會有孫悟空的動作出來。

這麼說吧,這個產品歸你管了,一定有一次重大操作,你會覺得我神勇、太猛了,所有人的掌聲都是我的。

但你也要知道,這個計畫老闆批下來,那天回去他三天沒睡著覺,想搞砸了怎麼辦,搞砸了有可能半壁江山沒了,甚至全軍覆沒。

當時我在公司什麼都要衝在前面,甚至覺得老闆不行啊,還覺得太囉嗦了,太面了。

但你後來發現,老闆最重要的是決斷,而不僅僅是操作。

從將到帥,這個決斷太考驗人了。

你決定猛打一把集中所有火力幹這一仗,是決斷;

你決定讓我們五年之內不上市,沒關係,耗下去,這也是決斷;

你說快,必須拿下,不拿下今天就怎麼樣了,這是決斷;

你說讓我們長期謀劃,小規模戰役爆發,大戰略走慢一點,那也是決斷。

你開始發現,原來過程的華麗僅僅是曇花一現,讓你覺得很 high,重要的是你為此作出的決定,以及你早就已經為此準備好要承受的代價。

這個不容易,很多人確實沒有這個心理素質。

視野、心態、帶兵

我自己經歷過職場、創業,公司上市,這一兩年還跟蔣濤做了一個小基金,所以我從 3 點分享一些我的創業感受:

1.視野

有人能做大,有人一輩子拼命也做不大,很大程度上是眼界。尤其是在全球化這個市場(這個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創始人、創始團隊的視野、眼界才能決定格局。

我們都說自己是產品經理,我也做過產品經理,看到好多創業者也說自己是產品經理,好多投資人也說我們就投產品經理,我說不要被這個矇騙,其中還有很多邏輯問題。

從能做一款產品,到能夠獲得商業上成功,中間隔著喜馬拉雅山。

太多人在做產品了,一線的互聯網公司裡到處都是這樣的人。但是日後能做成的那幾個人,你看看他們的標籤,給他們做一個集體畫像。

有產品技術功底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問題是他們的視野和商業邏輯,有沒有一個比較高視野和比較完整的商業邏輯。否則做了一個產品,有不懂的投資人投了進來,幾個月後沒錢了或是掛掉了。

其實可以想像得到,在未來,還有無數的投資人要進來,這些人根本不懂你說的技術或者個性化的體驗,更多的是聽你的商業邏輯。

所以我就想,如果你不能把做這件事的商業邏輯講清楚的話,確實不容易成功。但是有沒有例外嗎?或許有。

我們看Facebook的成功,你能看到它背後有一些東西在驅動。它的早期投資人很早就意識到這是能做大的事,給它的各種商業啟迪都伴隨著它的成長過程。

相對來講這比較偏門,自我狹隘的創始人不容易大成。

過去我們很喜歡用一個詞「標杆」,我覺得有一個好「標杆」永遠沒錯。

2.心態

心態是什麼樣的?當我再次創業斧子科技的時候,發現又回到了這樣一個過程,既要有理想主義情懷,又要面對非常尷尬痛苦的腳下。

我說在理想主義的前方與在現實主義的腳下中間,有道光,那道光能不能在心中照亮我們,很大程度上是樂觀主義的心態,然後就在前行過程中是極度的惶恐。

很多創始人找我融資的時候,說你給我點錢,我們特牛。我一看都是高材生,跟他聊天特淡定,我說這麼淡定能成功嗎?

這種狀態太重要了。反而是說這哥們好像不行,我說為什麼不行,你看他慌裡慌張的,一問就是有壓力。我說這可能是對的,你要看他內心的東西。如果他的方向對,他在打仗的狀態,一切都可以理解。

我很感謝過去投我的鄧鋒,在我還沒有完全講清楚商業模式的時候,他就給我了2000萬美金,沒有這2000萬美金,一定上不了市。

我聽過鄧峰講他創業,我才知道這麼牛逼的人原來的經歷也那麼痛苦,這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他的距離,我覺得我要找這樣的人投我。

所以我認為創業過程中無論你怎麼樂天派,都會處在這種狀態,把每一仗當成最後一仗打,這場不行就掛。

雖然投資人鼓勵你不要著急,用八年十年才能成功,但你自己不要那麼淡定,十年以後都老了。

所以一定程度來講,你要想好長遠的、曲折的路,但是每一步的過程是不是全力以赴了。我後來見到很多人,都不抗問。

3.帶兵

我曾經幫人打工,在金山曾經想做高管,想做更大的事兒,金山也確實給了我很多事兒幹。但當時是老闆授予你當事業部總經理的,授予你當高級副總裁,是別人給予你的權力。

有一天你創業時發現,你是劉邦項羽,沒有人授予你權利,你要自己當老大。

後來我見到很多創業團隊,那個狀態,幾個創始人,溫文爾雅、相敬如賓,看那個狀態就知道,他們之間是請客吃飯的關係,沒有領袖。

我們投資創業很大程度看團隊,但更別忘了看領袖。好的創業團隊是有絕對領袖的團隊,而不是我們團隊履歷都很棒。

一問誰是老大,結果各管一塊。我再問那聽誰的,回答是我們一起商量。這樣不行!

一定要有一個領袖,有一個絕對負責的人,這樣才能在每一仗時全力以赴。

不然,創業不斷試錯,在試錯過程當中又不能全力以赴,不能形成一道命令,就推不動沒戲。

早期我們看聯想幹得很成功,後來看到的是強調執行力。

後來看到很多互聯網公司說我們很強調個性化、創意,那是表像、騙你的。你會看到他們開會開到黑夜,老大天天在屋裡罵人,不罵人的老大怎麼幹?

不管你的創業團隊有多麼好的背景,記得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這個過程很重要,日後才能形成每一仗都能打得很有進攻性。

有時候我也喜歡讀一些雜書,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典故可以看。大家一講歷史就講桃園三結義,我在屋裡負責哭,你負責算計,似乎這就成功了,這個不行。

你在屋裡哭,肯定會掛的,見到投資人不能哭,見到兄弟們不能哭,還要告訴他們我們會成功,心裡怎麼難都不能講。因為你是領袖,你得帶著大家往前走。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我剛才講的團隊固然重要,但是創業投資要看深,其實看的是領袖,我覺得投領袖比投團隊更重要。

中國文化有很多要命的問題,那些在農耕經濟時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一旦跑到現代工業社會,與現代資本主義精神結合起來,發酵出一股酸臭味。

古代有一句話叫「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我是君子,你是小人。

哪來的君子小人呢,創業這個過程當中要有團隊要有領袖,這可能要比談君子談小人更重要。一旦開始創業,就要擺脫掉這些酸臭的習氣。

能幹事的人自有一套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