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福建土樓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寶,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朝時代,明、清朝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依山就勢,佈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

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的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模式。福建土樓的建築材料甚為奇特,由粘土、糯米、紅糖、竹片、水組成,建成的土樓冬暖夏涼,具有很強的抗颱風、抗地震能力。

田螺坑土樓群 是傳統民居建築的傑作,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西部的書洋上阪村田螺坑自然村,

為黃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樓群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崠山半坡上,距南靖縣城60公里,由方形的步雲樓(始建于清嘉慶元年,即1796年)和圓形的和昌樓(右上角,同期興建)、振昌樓(左下角,建於1930年)、瑞雲樓(右下角,建於1936年)、橢圓形的文昌樓(建於1966年)組成,均保存完好。住戶均為黃氏族人。土樓凝聚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建築藝術瑰寶。

▲ 田螺坑土樓群(俗稱"四菜一湯")

▲ 田螺坑土樓群

▲ 田螺坑土樓群·和昌樓

▲ 田螺坑土樓群·振昌樓

▲ 田螺坑土樓群·和昌樓·外觀

▲ 田螺坑土樓群·和昌樓·內觀

▲ 田螺坑土樓群·夜色

▲ 田螺坑土樓群·夜色

▲ 田螺坑土樓群·夜色·煙花

▲ 田螺坑土樓群·夜色·煙花

裕昌樓 ,又稱"東歪西斜樓"。位於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下版村寮村上節社,建於元末明初(約1368年),由劉、羅、張、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資建造,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圓樓。高5層18.2米,每層54間,共有房270間,占地2289平方米,建築面積6358.2平方米,土木結構,通廊式圓樓;第一層牆厚1.8米,往上逐層減縮10釐米。樓內牆體均以杉木築建。坐西朝東,為觀音坐蓮穴位。其最大特點是柱子東倒西歪,最大傾斜角達15度,看起來搖搖欲墜,但卻有驚無險。

▲ 裕昌樓·內觀

▲ 裕昌樓·舞龍

▲ 裕昌樓·舞龍

▲ 裕昌樓·舞龍

▲ 裕昌樓·外觀

南靖之行的另外一個重要收穫,是親歷了當地梅林鎮梅林村每年舉行一次的媽祖生日紀念活動——媽祖走水 。

媽祖信仰源起中國閩越地區,相傳媽祖原名林默,出生于福建莆田,媽祖誕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升天。現以農曆三月廿三為媽祖誕辰日,九月初九為媽祖升天日,予以祭祀。媽祖平素扶危濟困,樂於助人,因救海遇難,受到人們敬仰,並立廟奉祀。媽祖,可以說是由真人演化為神仙的,這倒應了"人是未來佛,佛是過來人"的說辭。

媽祖走水,分"走水"和"搶水"。"走水"象徵媽祖親臨海濱巡視,保佑漁業、養殖豐收。"搶水"則因媽祖所經之境,不但蠣產可望豐盈,而且人畜平安,所以,各村均選派精壯青年,候在媽祖回宮路道,攔途搶轎,讓轎子路經自家村子回宮。

▲ 梅林村·媽祖雕像

▲ 媽祖出宮

▲ 媽祖走水

▲ 媽祖走水

▲ 媽祖走水

▲ 媽祖走水

▲ 媽祖走水

▲ 媽祖走水

▲ 媽祖走水

聚源樓位於南靖書洋鎮下阪村(李屋),坐落在田螺坑土樓群與裕昌樓的中間地帶,是一個用土樓改造而成的以原生態和文化為一體的土樓會所,為書畫家、攝影師、生態旅遊休閒度假修禪養性著提供的方便平臺。游土樓、攝土樓、住土樓,才能近距離體驗了客家 土樓文化……

▲ 聚源樓

▲ 聚源樓·舞龍

福建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寶。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福建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裕昌樓 ,又稱"東歪西斜樓"。位於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下版村寮村上節社,建於元末明初(約1368年),由劉、羅、張、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資建造,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圓樓。高5層18.2米,每層54間,共有房270間,占地2289平方米,建築面積6358.2平方米,土木結構,通廊式圓樓;第一層牆厚1.8米,往上逐層減縮10釐米。樓內牆體均以杉木築建。坐西朝東,為觀音坐蓮穴位。其最大特點是柱子東倒西歪,最大傾斜角達15度,看起來搖搖欲墜,但卻有驚無險。

▲ 裕昌樓·內觀

▲ 裕昌樓·舞龍

▲ 裕昌樓·舞龍

▲ 裕昌樓·舞龍

▲ 裕昌樓·外觀

南靖之行的另外一個重要收穫,是親歷了當地梅林鎮梅林村每年舉行一次的媽祖生日紀念活動——媽祖走水 。

媽祖信仰源起中國閩越地區,相傳媽祖原名林默,出生于福建莆田,媽祖誕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升天。現以農曆三月廿三為媽祖誕辰日,九月初九為媽祖升天日,予以祭祀。媽祖平素扶危濟困,樂於助人,因救海遇難,受到人們敬仰,並立廟奉祀。媽祖,可以說是由真人演化為神仙的,這倒應了"人是未來佛,佛是過來人"的說辭。

媽祖走水,分"走水"和"搶水"。"走水"象徵媽祖親臨海濱巡視,保佑漁業、養殖豐收。"搶水"則因媽祖所經之境,不但蠣產可望豐盈,而且人畜平安,所以,各村均選派精壯青年,候在媽祖回宮路道,攔途搶轎,讓轎子路經自家村子回宮。

▲ 梅林村·媽祖雕像

▲ 媽祖出宮

▲ 媽祖走水

▲ 媽祖走水

▲ 媽祖走水

▲ 媽祖走水

▲ 媽祖走水

▲ 媽祖走水

▲ 媽祖走水

聚源樓位於南靖書洋鎮下阪村(李屋),坐落在田螺坑土樓群與裕昌樓的中間地帶,是一個用土樓改造而成的以原生態和文化為一體的土樓會所,為書畫家、攝影師、生態旅遊休閒度假修禪養性著提供的方便平臺。游土樓、攝土樓、住土樓,才能近距離體驗了客家 土樓文化……

▲ 聚源樓

▲ 聚源樓·舞龍

福建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寶。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福建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