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殲15艦載機已停產,原因是要給殲16“讓路”

隨著4月23日人民海軍節的臨近,國內輿論和軍迷對首艘國產航母001A型下水的期待空前高漲。無論該消息確實與否,近期001A型航母已刷上海軍制式淺灰色漆是不爭的事實。就算在4月23日這一天001A型航母沒有下水,

相信離那一天真的到來也不會遠了。

而在001A型航母可能即將下水的消息愈演愈烈之前,另一則與航母息息相關的消息似乎沒有引起太多人注意:目前我國唯一一型艦載戰鬥機殲-15已暫停生產。

一邊是新航母迎來重大生產節點,
另一邊卻是航母最重要的配套裝備艦載戰鬥機停產。似乎極為矛盾的兩條消息怎麼會同時出現?

前不久遼寧艦航母編隊在黃海海域開展了整體訓練。根據發佈的照片可知,122號殲-15艦載戰鬥機已經上艦,並開展了起降訓練。這顯示遼寧艦配備的殲-15戰機已有至少23架。按照我軍宣傳報導一般滯後於實際情況的慣例,此次發佈的照片其實已意味著遼寧艦又迎來了戰鬥力建設的一個重大節點——艦載戰鬥機團戰機數量達到滿編24架。

在遼寧艦交付海軍4年多後,24架殲-15艦載戰鬥機才全部配齊,這一速度並不算快。但是要看到的是,限制殲-15戰機數量增加的主要還不是生產商的產能問題,而是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培養問題。飛行員數量不夠的話,生產再多飛機出來也沒用。

同時,艦載戰鬥機的裝備數量也並不像岸基戰鬥機那樣可以較快增加,它還要考慮到航母裝載量、艦載機飛行員人數、航母具備的戰機出動效率等多重因素。比如與遼寧艦同級別的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其蘇-33艦載戰鬥機數量就一直未超過15架,遠遠未達到滿編的程度。

所以,考慮到遼寧艦艦載戰鬥機已滿編,

而且未來至少3年內001A型航母也不會交付海軍,對殲-15戰機的需求量在一時間段內基本不會增加(除了萬一發生意外)。這也是殲-15暫停生產的一個原因。

另外,目前殲-15艦載戰鬥機的總數量也不一定就只有24架,超過這個數字的可能性很大。遼寧艦迄今為止出海訓練時攜帶的殲-15戰機,已曝光的最大數量是13架。預計除了執行作戰任務,遼寧艦一般不會帶滿24架殲-15戰機出海。所以現有殲-15戰機應該採取的是大部分(比如2/3)上艦,

剩下的留在陸上基地執行訓練和教學任務。
雖然殲-15暫停生產了,但生產廠家的生產任務反而更重了。因為要全力生產被空軍、海軍同時寄予厚望的3.5代“雙重任務”多用途重型戰鬥機——殲-16/殲-16D。

現階段殲-16戰機僅供應空軍,殲-16D戰機仍處於緊張頻繁的試飛之中。殲-16戰機主要用於替換空軍已開始全面退役的200余架強5強擊機和已服役多年的JH-7A戰鬥轟炸機,以及未來將逐漸到壽的蘇-30MKK戰鬥機,目前已裝備超過40架。

在未停產殲-15艦載戰鬥機之前,廠家生產殲-16戰機的數量約為一年30架。按照空軍超過300架的需求量來看,全部生產完大約需要10年時間。這個速度顯然不能緩解空軍換裝的巨大壓力。

那麼在殲-15艦載戰鬥機暫停生產後,殲-16戰鬥機的年產量將超過40架,未來有望達到50多架。在001A型航母交付前後,預計殲-15艦載戰鬥機會恢復生產。屆時,殲-16戰鬥機應該已經生產和裝備了約200架,完成了空軍訂單的2/3,這個速度就比較符合現實需要了。

殲-16D戰機仍處於緊張頻繁的試飛之中。殲-16戰機主要用於替換空軍已開始全面退役的200余架強5強擊機和已服役多年的JH-7A戰鬥轟炸機,以及未來將逐漸到壽的蘇-30MKK戰鬥機,目前已裝備超過40架。

在未停產殲-15艦載戰鬥機之前,廠家生產殲-16戰機的數量約為一年30架。按照空軍超過300架的需求量來看,全部生產完大約需要10年時間。這個速度顯然不能緩解空軍換裝的巨大壓力。

那麼在殲-15艦載戰鬥機暫停生產後,殲-16戰鬥機的年產量將超過40架,未來有望達到50多架。在001A型航母交付前後,預計殲-15艦載戰鬥機會恢復生產。屆時,殲-16戰鬥機應該已經生產和裝備了約200架,完成了空軍訂單的2/3,這個速度就比較符合現實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