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時評 | 2018年國內汽車產業鏈一級市場投資

【編者按】從投資角度來看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做出正確判斷,擇機進入最為關鍵。

因為新能源智慧汽車的蓬勃發展,國內乃至全球的汽車產業鏈格局正處於一個重組的格局。

同時,出行方式的變革也引來傳統汽車行業經營方向的變化,更吸引了一批新興科技企業的進入,推動了智慧互聯技術的發展。從而產生了汽車產業鏈的深刻變化。

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水床效應”

瑞德集團和羅蘭貝格今年1月份聯合發佈了《2018全球汽車供應商研究報告》。站在供應商的角度看,未來汽車產業的變革,挑戰程度最大的依次于為動力總成、伴隨著輕型材料的底盤、內外飾以及相應的電控系列件。從表中可知以電氣化、智慧網聯化、共用化為主線的產業鏈至2025的增長幅度將達10倍左右,

而傳統的汽車零部件則呈現負增長態勢。在輕型材料方面,高強度鋼、鋁材製品也有甚至高達100%以上的增長幅度。傳統鋼材則有一定的下降幅度。

因此,從現在開始的未來7~8年間。產業供應鏈的此消彼長將呈現一個規律,由此也充滿了機遇。這種此消彼長的機遇,被稱之為“水床效應”。

國內供應鏈的機會再哪裡?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較快,從數量上已經遠遠領先于國外同行。當然,任何一個產品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有了市場,有了需求也能促進產品品質的提高,以及相應的模式更新。目前國內車企的目標是在雙積分管理體制下,率先達到分階段的油耗限值目標,拿到燃油汽車的正積分:第二目標是發展新能源汽車,

並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ADAS自動駕駛技術。近期無論是傳統汽車廠或是造車新勢力都在努力實現具有L2水準自駕技術的新產品。那麼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又該如何把握機遇。

一般而言,汽車行業的新技術一定是首先誕生於那些具有強大研發能力的一級供應商,譬如博世、法雷奧、大陸、德爾福等等就開發出了48V微混技術,甚至強混合動力技術。但對於汽車廠商而言,他們儘管希望在自己產品配置這些技術,

但礙於對真實的市場需求的測算往往顯得相當保守。他們要考慮的是裝車成本、消費者的態度、政府政策的變化、油耗限值要求的不斷提高等等。從認知到裝車投放,這個過程很長,歷時數年之久,期間反應靈敏的國內自主供應商就能率先嗅到商機,覓到入門技術,進而開發。比如科力遠CHS開發的混合動力技術,如今已開始用於吉利新上市的每款新車型之中。再如豐田系的卡羅拉、雷淩混合動力早已在國內市場開發,形勢越來越好。預計在2019年PHEV的補貼接近取消之後,HEV將大量上市,但這個機會也是給有準備的企業。至於自動駕駛技術,今後隨著L1、L2車型的不斷上市,這類供應商就會不斷的浮出水面。

因此,從投資角度來看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做出正確判斷,擇機進入最為關鍵。因為汽車行業是傳統製造業,投資是可以擴大規模生產能力,以滿足汽車廠商降低採購成本和品質優良的需求。

2017年智慧網聯汽車投資概況

在過去的一年,投資對於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的重要性幾乎是關鍵性的。因為其為在這一領域的中小型創新型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在公開資料上披露的融資數量超過了400億元人民幣(詳見本期數據板塊P.42)。投資的重點目標為感測器中的雷射雷達和攝像頭領域、智慧駕駛演算法及運算晶片等。

除了社會資本和上市公司對這些智慧網聯汽車的相關新型零部件的投資之外,當前中國品牌的整車企業也加強了在這一領域內的投資,與其共同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大資料、人機交互、V2X通信感測器等方面,如之前上汽與阿裡的斑馬,以及後來的神龍、長安與阿裡雲、北汽與百度等投資合作;再如北汽先後在雷射雷達及晶片等領域的投資佈局、上汽在高精地圖、導航方面投資武漢光庭等,甚至在智慧共用出行等後服務方面,邁出了投資的步伐,如北汽投資滴滴和上汽的環球共用等等。

問題是全球和國內的資本與車企都將技術創新的焦點瞄準到了智慧駕駛汽車的領域,導致這兩年的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反覆運算速度急劇加快。中小創新型科技企業雖在某一個領域有所突破,但面臨的視窗機遇期可能稍縱即逝,要成為抓住機遇成為獨角獸企業的可能性極小,因此更需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在某項技術領域內做出業績才有可能生存和發展。

其實,無論自動駕駛汽車如何在資訊收集、大資料運算等等方面如何發展,甚至達到了L2、L3層級,但在確保安全行駛方面還離不開汽車底盤部分的執行層面,如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包括ECU控制範本和制動範本;ESP電子穩定程式,包括了防抱制動系統、制動輔助系統和加速防滑控制系統;I Booster提供自耦東駕駛所需的承餘制動系統等等。在眾多新能源自動駕駛汽車企業紛紛定義產品之時。在汽車底盤上的各項技術顯得尤為重要,甚至是確保安全駕駛中不可或缺,但不屬於被熱炒的技術專案。因此在這方面值得更多關注。

另外,相對成熟的電池行業依然是投資熱點,如此次被科技部有關部門認定的獨角獸企業“寧德時代”,前些日的招股說明書引發了關注,多家上市公司相繼和其扯上了關係。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市場對其的關注。根據最新招股書,公司擬募資131.2億元用於動力鋰電池的生產基地、動力與儲能電池研發兩個項目建設。其融資金額或將成為製造業的第二大案例。

國家最新的擴大改革開放,吸引外資的政策發佈之後,國際車企在華的電動化步伐明顯加快,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投資機會長期看好,從原材料鈷、鋰,及其它電池材料,再到電池本身和傳遞到下游的充電樁等都有望迎來新的投資熱潮。

但總體新能源智慧汽車產業鏈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有些行業如智慧端的零部件研發尚處於創新起步階段,但對於動力電池類等行業已呈現良莠不齊產能過剩的態勢,投資洗牌在所難免。

文章作者:久陵

汽車財經網出品,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再如豐田系的卡羅拉、雷淩混合動力早已在國內市場開發,形勢越來越好。預計在2019年PHEV的補貼接近取消之後,HEV將大量上市,但這個機會也是給有準備的企業。至於自動駕駛技術,今後隨著L1、L2車型的不斷上市,這類供應商就會不斷的浮出水面。

因此,從投資角度來看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做出正確判斷,擇機進入最為關鍵。因為汽車行業是傳統製造業,投資是可以擴大規模生產能力,以滿足汽車廠商降低採購成本和品質優良的需求。

2017年智慧網聯汽車投資概況

在過去的一年,投資對於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的重要性幾乎是關鍵性的。因為其為在這一領域的中小型創新型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在公開資料上披露的融資數量超過了400億元人民幣(詳見本期數據板塊P.42)。投資的重點目標為感測器中的雷射雷達和攝像頭領域、智慧駕駛演算法及運算晶片等。

除了社會資本和上市公司對這些智慧網聯汽車的相關新型零部件的投資之外,當前中國品牌的整車企業也加強了在這一領域內的投資,與其共同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大資料、人機交互、V2X通信感測器等方面,如之前上汽與阿裡的斑馬,以及後來的神龍、長安與阿裡雲、北汽與百度等投資合作;再如北汽先後在雷射雷達及晶片等領域的投資佈局、上汽在高精地圖、導航方面投資武漢光庭等,甚至在智慧共用出行等後服務方面,邁出了投資的步伐,如北汽投資滴滴和上汽的環球共用等等。

問題是全球和國內的資本與車企都將技術創新的焦點瞄準到了智慧駕駛汽車的領域,導致這兩年的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反覆運算速度急劇加快。中小創新型科技企業雖在某一個領域有所突破,但面臨的視窗機遇期可能稍縱即逝,要成為抓住機遇成為獨角獸企業的可能性極小,因此更需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在某項技術領域內做出業績才有可能生存和發展。

其實,無論自動駕駛汽車如何在資訊收集、大資料運算等等方面如何發展,甚至達到了L2、L3層級,但在確保安全行駛方面還離不開汽車底盤部分的執行層面,如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包括ECU控制範本和制動範本;ESP電子穩定程式,包括了防抱制動系統、制動輔助系統和加速防滑控制系統;I Booster提供自耦東駕駛所需的承餘制動系統等等。在眾多新能源自動駕駛汽車企業紛紛定義產品之時。在汽車底盤上的各項技術顯得尤為重要,甚至是確保安全駕駛中不可或缺,但不屬於被熱炒的技術專案。因此在這方面值得更多關注。

另外,相對成熟的電池行業依然是投資熱點,如此次被科技部有關部門認定的獨角獸企業“寧德時代”,前些日的招股說明書引發了關注,多家上市公司相繼和其扯上了關係。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市場對其的關注。根據最新招股書,公司擬募資131.2億元用於動力鋰電池的生產基地、動力與儲能電池研發兩個項目建設。其融資金額或將成為製造業的第二大案例。

國家最新的擴大改革開放,吸引外資的政策發佈之後,國際車企在華的電動化步伐明顯加快,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投資機會長期看好,從原材料鈷、鋰,及其它電池材料,再到電池本身和傳遞到下游的充電樁等都有望迎來新的投資熱潮。

但總體新能源智慧汽車產業鏈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有些行業如智慧端的零部件研發尚處於創新起步階段,但對於動力電池類等行業已呈現良莠不齊產能過剩的態勢,投資洗牌在所難免。

文章作者:久陵

汽車財經網出品,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