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邊稱停止補貼,一邊暗贈優惠券 美團和滴滴在做戲?

圖片來自CNSPHOTO

三公里以內2塊錢,五公里內6塊錢,最低每單只需要1分錢……滴滴與美團在南京爭相補貼,

低於運營成本的價格戰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4月13日傍晚,美團打車率先發表聲明,宣稱即日起,在南京停止發放用戶端補貼。隨後,滴滴出行也表態,今後將確保不低於成本價運營。兩家平臺先後表態,卻繼續暗中發放優惠券,近日的南京網約車市場價格戰似乎並未告一段落。

市民王女士表示,因為這段時間網約車比較便宜,她基本每天都會從兩家出行平臺上“薅羊毛”,

其中美團給出的補貼更多。除此以外,王女士在朋友圈裡通過各種方式,依然領到了不少大額補貼券。而市民張先生則表示,雖然在美團打車裡顯示他沒有優惠券,但在實際支付時,美團依然給他抵扣了4塊錢的費用,並標注為某商家贊助。

同樣,在滴滴出行軟體上,雖然沒有出行優惠券,但是在打快車時,依然會自動默認享受7.5折-8折、3元-5元不等的優惠。

對此,有媒體記者諮詢了兩家出行平臺,得到的答覆是,停止發放用戶端補貼,在短期內,並不等同于“零優惠”。

美團打車相關負責人解釋道,美團目前暫停的只是平臺直接向用戶發放補貼,用戶帳戶中已有的、未到期的優惠券可以繼續使用。除此之外,他們還會通過和不同企業、商戶、平臺的商業合作,以商戶的名義發放優惠券,但無論是金額還是總量都會有所減少。

此外,美團打車相關負責人還介紹,美團打車將依託美團綜合業務優勢,形成出行場景的串聯,採取更加綜合的行銷活動。總體來說,就是轉向平臺上吃喝玩樂業務結合的交叉行銷。

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將由市場來調節價格,如果市場有需求,會根據不同時間、在不同區域進行一些市場活動,小額補貼依然會有,但是總體來說還是積極回應主管部門的號召,

會確保不低於成本價。

實際上,經過前幾年的“補貼大戰”,網約車和外賣行業的格局已趨於穩定,但今年滴滴和美團卻互相殺入對方腹地,美團涉足打車業務,隨後滴滴高調開展外賣業務,補貼大戰隨即爆發,使本歸於平靜的市場再次喧囂起來。

而對於“價格戰”,兩家平臺都曾透露出停手之意,但也都表示,在“搶佔市場”這件事上,將與對手“共進退”。如此看來,南京網約車市場的價格之爭,

仍然難說再見。目前在南京,對“價格戰”“補貼戰”的看法,主要有兩種。

一方面,南京市民對此樂見其成。不少南京市民表示,網約車、計程車出行依舊是必不可少的出行方式之一,適當的補貼,能夠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另一方面,主管部門則對“價格戰”憂心忡忡。在今年1月31日下午進行的約談會上,南京市物價部門指出,滴滴、美團目前為搶奪市場,持續推出的“高額補貼”涉嫌擾亂市場經營秩序,要求兩家平臺公司立即停止這種不當競爭模式。

南京市物價局價監局副調研員顧風祥表示,雖然網約車的定價沒有列入江蘇省價格目錄,執行的是市場調節價,由經營者自主制定價格水準,但其價格行為,也應當按照價格法的要求,誠實守信,合法經營。

在約談會上,滴滴和美團兩家平臺均表態,將配合主管部門,加強平臺內部管理。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在會上承諾,將在三天內暫停向乘客發放競爭性的補貼,為這場“價格戰”畫上句號。可事實上,兩家平臺的先後表態,並沒有讓南京網約車市場的價格戰暫告一段落。南京物價部門表示,將就滴滴和美團的市場競爭行為是否涉嫌掠奪性定價進行調查。

南京市客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呼籲兩家平臺停止價格戰,並不是禁止商家、企業搞促銷,主要是針對大範圍、低成本的違規做法予以制止。兩家平臺應該意識到,價格不是留住用戶的最終手段,想要爭取更穩固的市場,還是要看服務。

對此,有資深人士認為,網約車作為一種新興業態,不應該走上“野蠻生長”的路,應該更多地著眼於“依法發展、融合發展”,形成良性競爭,為南京市民提供更優質、便捷的出行服務、體驗。

(綜合自:中國之聲、金陵晚報、億歐網、南京日報)

要求兩家平臺公司立即停止這種不當競爭模式。

南京市物價局價監局副調研員顧風祥表示,雖然網約車的定價沒有列入江蘇省價格目錄,執行的是市場調節價,由經營者自主制定價格水準,但其價格行為,也應當按照價格法的要求,誠實守信,合法經營。

在約談會上,滴滴和美團兩家平臺均表態,將配合主管部門,加強平臺內部管理。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在會上承諾,將在三天內暫停向乘客發放競爭性的補貼,為這場“價格戰”畫上句號。可事實上,兩家平臺的先後表態,並沒有讓南京網約車市場的價格戰暫告一段落。南京物價部門表示,將就滴滴和美團的市場競爭行為是否涉嫌掠奪性定價進行調查。

南京市客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呼籲兩家平臺停止價格戰,並不是禁止商家、企業搞促銷,主要是針對大範圍、低成本的違規做法予以制止。兩家平臺應該意識到,價格不是留住用戶的最終手段,想要爭取更穩固的市場,還是要看服務。

對此,有資深人士認為,網約車作為一種新興業態,不應該走上“野蠻生長”的路,應該更多地著眼於“依法發展、融合發展”,形成良性競爭,為南京市民提供更優質、便捷的出行服務、體驗。

(綜合自:中國之聲、金陵晚報、億歐網、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