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委屈嗎?小夥連續給領導發語音彙報工作,被批“態度有問題”

為了彌補中文輸入緩慢的缺陷,微信有了發送語音訊息的功能,它的出現確實讓資訊發送者方便了不少,但是,卻未必是一個能讓所有接收者都舒服的選擇。

最近,重慶小夥張珂就因為使用這一功能,

被領導要求重發文字版,事後還被公開批評“工作態度有問題”,這讓他鬱悶不已。

張珂今年27歲,在重慶渝北一家微企孵化園的公關部上班,“我們部門主要負責孵化園裡的組織、宣傳、統籌、策劃等工作,事情比較繁瑣,時常需要向領導請示和彙報,

再根據指示進行下一步工作。”張珂說,前不久,孵化園內有一家公司研發出新產品,需要對外發佈和吸引投資,主管便安排他來協助跟進。

張珂說,接受這個項目後,自己想到了什麼點子,或是有什麼情況,就直接給主管發送微信語音訊息,兩天來發了六七條。第一天,主管收到語音訊息後回復了一句“好”,第二天他又發了四條語音訊息,而領導回了一句“在開車,

發文字”,每條語音訊息為10秒~35秒不等。

張珂說,他按照要求轉化為文字消息重新發送後,以為此事翻篇了,沒想到,4月初的時候園區開總結會,主管在會議上突然提到工作態度問題,並翻開自己的手機微信稱:“看,這是有的同事給我發消息彙報工作的情況,

一大段一大段的發語音訊息,難道就不能發文字消息嗎?會浪費很多時間嗎?總之,我認為這樣顯得態度很是不端正。”張珂當時臉都羞紅了,因為主管打開的正是他和主管的微信對話方塊。主管還宣佈,以後彙報工作仍可以使用微信,但一律以文字的形式。

對此,張珂的主管付女士表示,她只是想強調一下態度問題。其實不止張珂,她時不時都會收到一些下屬通過語音彙報工作情況,只是像張珂連續長語音讓她不能接受。

付女士說,有時候受環境限制或是對方語言表達能力的問題,需要反復聽幾遍才能理解其意思。此外,語音雖然可以翻譯成文字,但翻譯出來時常有誤,更何況重慶話不支援語音翻譯:“所以就覺得在工作中的交流,

使用文字表達顯得態度和效果更好。”

曾經有一篇叫做《工作發語音訊息真的很討厭嗎?是。》的文章中寫道,應該謹慎選擇工作交流模式:

壹|你浪費了對方的寶貴時間

中文文字輸入緩慢,但表達效率極高,正如中英文的圖書,中譯本總是更薄一些一樣。

所以同樣的一段微信資訊,你輸入文字的時間較長,但對方理解的速度更快;你錄入語音的時間較短,但對方的理解時間大幅增加——於是你為了自己的便利,浪費了對方寶貴的時間。

“方便自己麻煩別人”是語音訊息的事實,無論你的上級還是同事,都不太會喜歡和這樣自私的人共事。

貳|語音訊息的正式性不足

當你張嘴時,你總有一些口語習慣會不假思索地帶入。你或許明明在談論一件重要的公事,需要簡潔高效地傳達,但是口語往往會導致同樣的內容用更長的時間才能說完。

而且使用語音,就不如文字輸入有足夠的時間推敲,一些措辭的失誤或者表達的不暢甚至可能造成誤解。雖然微信擁有撤回的功能,但是「撤回」在工作交流尤其面對客戶時,恐怕是一項更沒有禮貌的操作。

三|語音訊息無法複製轉發

語音訊息是無法被轉發的,因為微信認為語音屬於私人而非工作範疇,不應讓第二個人閱讀。

但是在職場上,首先很多微信消息可能需要在本地備份。那麼尤其在電腦版微信上,我們可以直接用滑鼠複製到文字資訊,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其次,很多微信交流內容並不一定只和兩人有關,就像大多數工作郵件都會牽涉到抄送一樣。有時候1)我們需要把文字內容轉達給第二個人 2)我們需要把兩人直接對話作為某種佐證。

那麼無論是逐條轉發還是長按後的合併轉發,都需要以文字內容為前提。語音訊息在這種情況下就造成了無法回避的嚴重障礙。

肆|語音訊息難以回溯查找

如果有人給你發了連續一螢幕的語音工作內容,當你想回溯收聽加強印象時候你就懵逼了。

這些語音緊緊排列在一起,你1)無法搞清你需要的某一段資訊在哪裡 2)它們已經無法自動連續播放 3)無論哪一段你都得從頭開始聽 4)以後想通過微信搜索這些資訊你根本找不到。

伍|語音訊息播放機制有缺陷

雖然語音可以做到未讀紅點連續播放,但是在連續播放時,如果一條新語音收到它卻無法繼續播放。於是你不得不把手機從耳邊移開,重新點擊。倘若職場上大量發送語音訊息,這種操作就會反復牽涉,令人心生不快。

加之語音訊息極易中斷,無論是電話接入還是臨時切換其他視窗。甚至它無法像音樂那樣,在退出聊天視窗回到好友清單時繼續播放。

語音資訊需要專注地聽,對於大腦加工資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看到語音訊息,我們難免會感覺很有壓力。因此,需要用語音溝通之前,建議先想一想,對方在做什麼,發語音會不會太冒昧,或是會先問一問,你現在是不是方便聽語音?

所以同樣的一段微信資訊,你輸入文字的時間較長,但對方理解的速度更快;你錄入語音的時間較短,但對方的理解時間大幅增加——於是你為了自己的便利,浪費了對方寶貴的時間。

“方便自己麻煩別人”是語音訊息的事實,無論你的上級還是同事,都不太會喜歡和這樣自私的人共事。

貳|語音訊息的正式性不足

當你張嘴時,你總有一些口語習慣會不假思索地帶入。你或許明明在談論一件重要的公事,需要簡潔高效地傳達,但是口語往往會導致同樣的內容用更長的時間才能說完。

而且使用語音,就不如文字輸入有足夠的時間推敲,一些措辭的失誤或者表達的不暢甚至可能造成誤解。雖然微信擁有撤回的功能,但是「撤回」在工作交流尤其面對客戶時,恐怕是一項更沒有禮貌的操作。

三|語音訊息無法複製轉發

語音訊息是無法被轉發的,因為微信認為語音屬於私人而非工作範疇,不應讓第二個人閱讀。

但是在職場上,首先很多微信消息可能需要在本地備份。那麼尤其在電腦版微信上,我們可以直接用滑鼠複製到文字資訊,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其次,很多微信交流內容並不一定只和兩人有關,就像大多數工作郵件都會牽涉到抄送一樣。有時候1)我們需要把文字內容轉達給第二個人 2)我們需要把兩人直接對話作為某種佐證。

那麼無論是逐條轉發還是長按後的合併轉發,都需要以文字內容為前提。語音訊息在這種情況下就造成了無法回避的嚴重障礙。

肆|語音訊息難以回溯查找

如果有人給你發了連續一螢幕的語音工作內容,當你想回溯收聽加強印象時候你就懵逼了。

這些語音緊緊排列在一起,你1)無法搞清你需要的某一段資訊在哪裡 2)它們已經無法自動連續播放 3)無論哪一段你都得從頭開始聽 4)以後想通過微信搜索這些資訊你根本找不到。

伍|語音訊息播放機制有缺陷

雖然語音可以做到未讀紅點連續播放,但是在連續播放時,如果一條新語音收到它卻無法繼續播放。於是你不得不把手機從耳邊移開,重新點擊。倘若職場上大量發送語音訊息,這種操作就會反復牽涉,令人心生不快。

加之語音訊息極易中斷,無論是電話接入還是臨時切換其他視窗。甚至它無法像音樂那樣,在退出聊天視窗回到好友清單時繼續播放。

語音資訊需要專注地聽,對於大腦加工資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看到語音訊息,我們難免會感覺很有壓力。因此,需要用語音溝通之前,建議先想一想,對方在做什麼,發語音會不會太冒昧,或是會先問一問,你現在是不是方便聽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