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魯迅的好文筆是怎麼煉成的——以《祝福》為例

所謂好文筆並不是說語言有多麼宏偉壯麗,或者厚重深邃,而是不加修飾,得法自然,可以用凝練的詞語,表達最複雜的意思。

好文筆需要不斷地錘煉字詞語句。魯迅精心錘煉語言,

“象追求真理一樣去追求語言”,“用紙的砧,心的錘來錘煉它們。”他盡力做到言與意合,準確地、鮮明地、生動形象地表述所要表述的內容,傳情達意,達到精當、妥帖,乃至一字不易。可以說,他努力達到了筆之所至,無不盡意的境地。

1.近義詞語的精選

精選詞語注意斟酌詞義的範圍的大小和程度的輕重。

例子: 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原為“顏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原為“眼睛”)間或一輪,

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祝福》

明確: “顏色”意思比較寬泛,既可以指容貌,也可以指表情,改為“神色”,就是指面部表情;用“悲哀”來修飾“神色”,面貌表情就更為具體了。

“眼珠間或一輪”,是描寫祥林嫂的眼珠偶爾也能轉動一下,憑著這一點才能表示她是一個活物,而“眼睛”是無法轉動的。

2.名詞的錘煉

為了強調、突出和表述的鮮明性或某種表達效果而選用恰當的名詞。

例子:雖說故鄉,然而已沒有家,所以只得暫寓在魯四老爺的宅子(原為“家”)裡。《祝福》

明確:改“家”為“宅子”就是為了避免與前一個分句中的“家”重複。

3.形容詞的錘煉

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性質、狀態,挑選最精當的形容詞來表述。

1)然而我的驚惶卻不過暫時的事,隨著就覺得要來的事,已經過去,並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說不清”和他之所謂“窮死的”的寬慰,心地已經漸漸(原為“漸”)輕鬆(原為“寬鬆”);不過偶然之間,

還似乎有些負疚。《祝福》

明確:所說的“心地”是指一種心情,一種心理狀態,用“輕鬆”來表示,極為恰當。

2)祥林嫂似乎很局促(原為“不安”)了,立刻斂了笑容,旋轉眼光,自去看雪花。《祝福》

明確:“不安”所指的主要是心態,也太寬泛,不具體。改為“局促”就確切地表現了祥林嫂同柳媽對話的緊張、羞愧、憂愁的神態。

4.代詞的增刪改換

是否用代詞或選用怎樣的代詞,

都對語意或表達的效果產生影響。

例子:但不到一頓飯的時候,她便回來,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高興似的對四嬸說,自己(原為“她”)已經(原為“已”)在土地廟捐了門檻了。《祝福》

明確:是概略地轉述祥林嫂所說的話,改“她”為“自己”,從敘述角度來看更合適一些。

5.副詞的增刪改換

恰當地選用副詞,使語意產生某種變化,使語言更嚴密、周致。

1)(增添“每”)當這些時候,她往往(增添“自言自語”)的說,

“她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意思是希望她再來。《祝福》

明確: 增添“每”說明四嬸當這些時候必說這樣的話,從側面表現了祥林嫂的勤勞和忠實,留給主人的好印象。

2)她臉上(增添“就”)顯出恐怖的神色來,這是在山村裡所未曾知道的。《祝福》

明確:“就”表示“恐怖”的神色的顯出之快,說明柳媽所講的“陰司”裡的慘怖的故事,給祥林嫂的精神所造成的巨大的威壓。

利用副詞來變換句式,使語意表達得更圓滿,更明晰,更藝術。

例子:況且,一想到昨天遇見祥林嫂的事,也(增添“就”)使我不能安住。

明確:增添“就”與前面的“一想到”結合,構成“一……就……”的句式,表明“我”的不能安住的原因,同遇見祥林嫂的事有關連。

6.介詞的增刪改換

在需用介詞的地方,一定補上恰當的介詞,使語句順暢,語意明晰。

例子:我也還想打聽些(增添“關於”)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雖然讀過“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而忌諱仍然較多,當臨近祝福時候,是萬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類(增添“的話”)的;……《祝福》

明確:祥林嫂已死,她自身不會有什麼活動的消息,加“關於”,表示所打聽的是有關祥林嫂死因及死後的一些情形。加“的話”是為了強調不能提及這一類的話語,否則就犯忌諱。

增添介賓結構的短語來修飾、限制句子的謂語,使表述更明晰,更嚴密。

例子:“……你想,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你給了誰好呢?閻羅大王只好(增添“把你”)鋸開來,分給他們。我想,這真是……”《祝福》

明確:加“把你”更能生動地表現柳媽用“閻羅大王”鋸開身子分給兩個男人慘怖的故事來嚇唬祥林嫂的語調和神態。

7.數量詞的增添改換

數量詞的運用似乎並不很重要,但用得好也能增加修辭的效果,增強文章的表現力。魯迅很重視數量詞的運用,也很注意斟酌。

例子:“阿!地獄?”我很吃驚,只得支唔著,“地獄?——論理,就該也有。——然而也未必,……誰來管這等(原為“種”)事……”《祝福》

明確:改“種”為“等”以表示“我”對“地獄”這類事的鄙薄的態度,即不值得“來看”,不屑于“來管”。

8.修飾成分、限制成分的增刪改換

句子中的修飾成分與被修飾成分,限制成分與被限制成分之間的配置是否得當,是直接影響到句子的表達是否合適,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為使語言表達完美、周到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魯迅對此十分重視,並頗為講究,往往由於處理得好而產生特殊的修辭效果。

增加必不可少的定語,以明確事物的性質,或者表示強調和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

例如:“那麼,(增添“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見面的?”《祝福》

明確:雖然對話是關於有無地獄的話題,但不加“死掉的”來修飾一家人,容易引起誤解,也不嚴密。

增加必要的定語,以限制中心詞,使時間、空間、處所、性質、從屬關係等表述更為明確,或避免了歧義。

例如:她整日緊閉了嘴唇,頭上帶著(增添“大家以為”)恥辱的記號的那傷痕,默默的跑街,掃地,洗菜,淘米。《祝福》

明確:加“大家以為”表明“恥辱的記號”既不是祥林嫂主觀認為的,更不是故事敘述者的評判,而是一種社會的輿論。

9.“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看似有用,實則多餘的字、詞、句,經過認真斟酌,決然刪去。

例子:而且(刪去“從此”)很膽怯,不獨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見人,雖是自己的主人,也總(刪去“是”)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遊行的小鼠;……《祝福》

明確:前句有“這一回”,這句所敘說的仍是“這一回”的變化,無須再加表示時間的“從此”了。

刪去“是”以避免和上句的“是”重複。

10.增添必要的詞語

以增強語意或使感情☆禁☆色彩更鮮明,或改變表達的語氣和方式,加強語意與增強感情☆禁☆色彩。

例如: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增添“並且”)點上香燭,(增添“恭”)請福神們來享用;……《祝福》

明確:加“恭”說明祈福的人們對“神”的恭謹和虔誠,加“並且”使語意遞進,表示祝福禮儀的煩瑣和隆重。

11.具體、生動、形象地描述

1)(增添“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祝福》

明確:增添的這一句獨立成行,表明作者加這句話的重要。緊接這一句話是這樣寫的:“然而這一回,她的境遇卻改變得非常大。”加這一句是為了說明:雖然大家仍叫她祥林嫂,好象和從前沒有兩樣,其實,她本人以及旁人對她的態度,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突現她的境遇改變得非常大。

2)(增添“好容易”)待到晚飯前他們的短工來沖茶,我才得了打聽消息的機會。《祝福》

明確:加“好容易”以突現“我”在等待打聽祥林嫂的消息的過程急切而難耐的心緒。

3)新年才過,她從河邊淘米回來時,忽然失了色,說剛才遠遠地看見一個男人在對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增添“正為”)尋她而來的。《祝福》

明確:加“正為”以突現祥林嫂判斷的確定無疑,由此而引起內心的恐懼。

語言規範

1.注意語法的“精密”

例子:(增添“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過謝,出去了。《祝福》

明確:加“那女人”是這句話的主語,從前句來看,也不能承前省略,是必須加上的。

2.注意語意的確切、嚴密、完滿、周致。

古人講“意到筆隨”和“言不盡意”就是說作者想到哪兒,本來的意思是什麼,語言表達要跟得上,表達得準確無誤。而“言不盡意”往往成為作者語言表達的一種“痛苦”,我們從“改筆”中也能發現魯迅有時也有“言不盡意”的情形,但經過作者的增刪改換的妙手,又變為“意到筆隨”了。

例如:我先(增添“是”)詫異,接著是很不安,似乎(增添“這話”)於我有關係。《祝福》

明確:加“是”更加強對“詫異”的肯定,也與下句“接著是……”一致。加“這話”以突出指四叔說的“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3.防止語病,區分語意的細微差別,竭力做到簡明、確切、精當。

例子:但隨後(原為“時”)也就自笑,覺得偶爾的事,本沒有什麼深意義,而我偏要細細推敲,正無怪教育家要說是生著神經病;……《祝福》

明確:這裡的“也就自笑”“自然”“隨後”發生的,而不是“隨時”發生的。

4.改文言為白話,改方言為普通話

例子:現在呢,你和你的第二個男人過活(原為“作人家”)不到兩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祝福》

明確:“作人家”是方言詞,魯迅發覺後,儘管不算太生僻,但還是改過來。

5.標點符號的修改

1)直到十幾天之後,這才陸續的知道她家裡還有嚴厲的婆婆;一個小叔子,十多歲,能打柴了;(原為“。”)她是春天沒了丈夫的;(原為“,”)他本來也打柴為生,比他小十歲;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這一點。《祝福》

明確:這裡的“;”的用法和現在用法有所不同,列舉事項,也用分號。

2)柳媽不耐煩的看著她的臉(原為“眼睛”),說:“我問你:(原為“,”)你額(增添“角”)上的傷疤,不(增添“就”)是那時撞壞的麼?”《祝福》

明確:改“,”為“:”表示一種提示的口吻,停頓的間歇也較“,”稍長。

3)於是算清了工錢,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他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還沒有用,便都交給她的婆婆。(原為“,”)”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過謝,出去。(原為“,”)其時已經是正午。《祝福》

明確:兩處改“,”為“。”是因為這兩處都是一個句子的終了,意思都是完整的。

4)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響,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原為“,”)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原為“,”)《祝福》

明確:改“,”為“;”是表示前述種種在表明下面所述的意思。即“看見……”、“聽得……”,都是為了說明“知道……”。

詩聖杜甫說:“陶冶性靈存底暢,新詩改罷自長吟。”南宋詩人戴復古雲:“草就篇章只待閑,作詩容易改詩難。玉經琢磨方成器,句要豐腴字要安。”古人、大家尚且如此,對於我們來說,平時寫作更是要“舊句時時改”,方有可能練就好文筆。

使語意表達得更圓滿,更明晰,更藝術。

例子:況且,一想到昨天遇見祥林嫂的事,也(增添“就”)使我不能安住。

明確:增添“就”與前面的“一想到”結合,構成“一……就……”的句式,表明“我”的不能安住的原因,同遇見祥林嫂的事有關連。

6.介詞的增刪改換

在需用介詞的地方,一定補上恰當的介詞,使語句順暢,語意明晰。

例子:我也還想打聽些(增添“關於”)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雖然讀過“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而忌諱仍然較多,當臨近祝福時候,是萬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類(增添“的話”)的;……《祝福》

明確:祥林嫂已死,她自身不會有什麼活動的消息,加“關於”,表示所打聽的是有關祥林嫂死因及死後的一些情形。加“的話”是為了強調不能提及這一類的話語,否則就犯忌諱。

增添介賓結構的短語來修飾、限制句子的謂語,使表述更明晰,更嚴密。

例子:“……你想,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你給了誰好呢?閻羅大王只好(增添“把你”)鋸開來,分給他們。我想,這真是……”《祝福》

明確:加“把你”更能生動地表現柳媽用“閻羅大王”鋸開身子分給兩個男人慘怖的故事來嚇唬祥林嫂的語調和神態。

7.數量詞的增添改換

數量詞的運用似乎並不很重要,但用得好也能增加修辭的效果,增強文章的表現力。魯迅很重視數量詞的運用,也很注意斟酌。

例子:“阿!地獄?”我很吃驚,只得支唔著,“地獄?——論理,就該也有。——然而也未必,……誰來管這等(原為“種”)事……”《祝福》

明確:改“種”為“等”以表示“我”對“地獄”這類事的鄙薄的態度,即不值得“來看”,不屑于“來管”。

8.修飾成分、限制成分的增刪改換

句子中的修飾成分與被修飾成分,限制成分與被限制成分之間的配置是否得當,是直接影響到句子的表達是否合適,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為使語言表達完美、周到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魯迅對此十分重視,並頗為講究,往往由於處理得好而產生特殊的修辭效果。

增加必不可少的定語,以明確事物的性質,或者表示強調和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

例如:“那麼,(增添“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見面的?”《祝福》

明確:雖然對話是關於有無地獄的話題,但不加“死掉的”來修飾一家人,容易引起誤解,也不嚴密。

增加必要的定語,以限制中心詞,使時間、空間、處所、性質、從屬關係等表述更為明確,或避免了歧義。

例如:她整日緊閉了嘴唇,頭上帶著(增添“大家以為”)恥辱的記號的那傷痕,默默的跑街,掃地,洗菜,淘米。《祝福》

明確:加“大家以為”表明“恥辱的記號”既不是祥林嫂主觀認為的,更不是故事敘述者的評判,而是一種社會的輿論。

9.“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看似有用,實則多餘的字、詞、句,經過認真斟酌,決然刪去。

例子:而且(刪去“從此”)很膽怯,不獨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見人,雖是自己的主人,也總(刪去“是”)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遊行的小鼠;……《祝福》

明確:前句有“這一回”,這句所敘說的仍是“這一回”的變化,無須再加表示時間的“從此”了。

刪去“是”以避免和上句的“是”重複。

10.增添必要的詞語

以增強語意或使感情☆禁☆色彩更鮮明,或改變表達的語氣和方式,加強語意與增強感情☆禁☆色彩。

例如: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增添“並且”)點上香燭,(增添“恭”)請福神們來享用;……《祝福》

明確:加“恭”說明祈福的人們對“神”的恭謹和虔誠,加“並且”使語意遞進,表示祝福禮儀的煩瑣和隆重。

11.具體、生動、形象地描述

1)(增添“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祝福》

明確:增添的這一句獨立成行,表明作者加這句話的重要。緊接這一句話是這樣寫的:“然而這一回,她的境遇卻改變得非常大。”加這一句是為了說明:雖然大家仍叫她祥林嫂,好象和從前沒有兩樣,其實,她本人以及旁人對她的態度,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突現她的境遇改變得非常大。

2)(增添“好容易”)待到晚飯前他們的短工來沖茶,我才得了打聽消息的機會。《祝福》

明確:加“好容易”以突現“我”在等待打聽祥林嫂的消息的過程急切而難耐的心緒。

3)新年才過,她從河邊淘米回來時,忽然失了色,說剛才遠遠地看見一個男人在對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增添“正為”)尋她而來的。《祝福》

明確:加“正為”以突現祥林嫂判斷的確定無疑,由此而引起內心的恐懼。

語言規範

1.注意語法的“精密”

例子:(增添“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過謝,出去了。《祝福》

明確:加“那女人”是這句話的主語,從前句來看,也不能承前省略,是必須加上的。

2.注意語意的確切、嚴密、完滿、周致。

古人講“意到筆隨”和“言不盡意”就是說作者想到哪兒,本來的意思是什麼,語言表達要跟得上,表達得準確無誤。而“言不盡意”往往成為作者語言表達的一種“痛苦”,我們從“改筆”中也能發現魯迅有時也有“言不盡意”的情形,但經過作者的增刪改換的妙手,又變為“意到筆隨”了。

例如:我先(增添“是”)詫異,接著是很不安,似乎(增添“這話”)於我有關係。《祝福》

明確:加“是”更加強對“詫異”的肯定,也與下句“接著是……”一致。加“這話”以突出指四叔說的“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3.防止語病,區分語意的細微差別,竭力做到簡明、確切、精當。

例子:但隨後(原為“時”)也就自笑,覺得偶爾的事,本沒有什麼深意義,而我偏要細細推敲,正無怪教育家要說是生著神經病;……《祝福》

明確:這裡的“也就自笑”“自然”“隨後”發生的,而不是“隨時”發生的。

4.改文言為白話,改方言為普通話

例子:現在呢,你和你的第二個男人過活(原為“作人家”)不到兩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祝福》

明確:“作人家”是方言詞,魯迅發覺後,儘管不算太生僻,但還是改過來。

5.標點符號的修改

1)直到十幾天之後,這才陸續的知道她家裡還有嚴厲的婆婆;一個小叔子,十多歲,能打柴了;(原為“。”)她是春天沒了丈夫的;(原為“,”)他本來也打柴為生,比他小十歲;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這一點。《祝福》

明確:這裡的“;”的用法和現在用法有所不同,列舉事項,也用分號。

2)柳媽不耐煩的看著她的臉(原為“眼睛”),說:“我問你:(原為“,”)你額(增添“角”)上的傷疤,不(增添“就”)是那時撞壞的麼?”《祝福》

明確:改“,”為“:”表示一種提示的口吻,停頓的間歇也較“,”稍長。

3)於是算清了工錢,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他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還沒有用,便都交給她的婆婆。(原為“,”)”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過謝,出去。(原為“,”)其時已經是正午。《祝福》

明確:兩處改“,”為“。”是因為這兩處都是一個句子的終了,意思都是完整的。

4)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響,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原為“,”)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原為“,”)《祝福》

明確:改“,”為“;”是表示前述種種在表明下面所述的意思。即“看見……”、“聽得……”,都是為了說明“知道……”。

詩聖杜甫說:“陶冶性靈存底暢,新詩改罷自長吟。”南宋詩人戴復古雲:“草就篇章只待閑,作詩容易改詩難。玉經琢磨方成器,句要豐腴字要安。”古人、大家尚且如此,對於我們來說,平時寫作更是要“舊句時時改”,方有可能練就好文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