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梁啟超何以把“中國現代美術第一人”的帽子送給陳師曾

“朽者不朽”是吳昌碩對陳師曾的評價。吳昌碩是陳師曾老師輩的人物,他的評價,代表了當時的一種普遍認可。而梁啟超更是稱讚陳師曾為“中國現代美術第一人”。為什麼對陳師曾這樣的人物可稱之為偉大和不朽呢?因為,

陳師曾的地位,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美術和美術史,而是整個文化界、思想界、教育界和社會界,涉及有關“美”和美術的本體問題。

陳師曾自畫像

2016年11月,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朽者不朽:陳師曾誕辰一百四十周年紀念特展”委實將民國書畫展掀起了一個高☆禁☆潮。

展覽的名稱也很大氣、悲壯:“朽者不朽”。“朽者不朽”是吳昌碩對陳師曾的評價。吳昌碩是陳師曾老師輩的人物,他的評價,代表了當時的一種普遍認可。而梁啟超更是稱讚陳師曾為“中國現代美術第一人”,並在為陳師曾致悼詞中說得更具體生動:“師曾之死,其影響於中國藝術界者,殆甚於日本之大地震。地震之所損失,不過物質,
而吾人之損失,乃為精神。”

陳師曾

“第一人”這樣的稱謂,在中國古代亦不乏,晚清民國時已普遍盛行。舉凡有較高成就或造詣者,皆可稱“第一”“無出其右者”“罕有其匹”“無人比肩”等等。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所說的“第一”“無出其右”“罕有其匹”,不過是誇飾而已,即使是用具體數字說明,

也只是虛數,不必太過當真。不過,梁啟超口中的“第一”,卻是中肯的評價。以梁啟超的嚴謹和聲望,他是不可能將這樣的高帽子隨便往人身上戴的。

陳師曾《清茗梅花》

不論是吳昌碩的“不朽”,還是梁啟超的“現代美術第一”“文化界的大地震”,

基本都可以和偉大等同。只有不朽者才能偉大,只有偉大者才能不朽。所謂不朽,所謂偉大,一定是指推動歷史進步的卓越領袖人物,一般人不具備這樣的精神特質。因為,就文化而言,美術的功用相比於其他領域來說,仍然是相對較小的。換句話說,即使畫得再好,再出色,也不能說就一定能推動歷史的進步,不可能產生“文化的大地震”。中國的美術史,就內涵和境界而言,有與歐洲相媲美之處,
但就精神的引領性及所達到的突破性和超越性而言,則無法與歐洲相比,因為,歐洲有偉大的文藝復興,但中國沒有。歐洲歷史上能夠誕生達芬奇、畢卡索、梵古、米開朗琪羅、羅丹這樣偉大的藝術家,但中國美術史上則很難有這樣的人物。中國有偉大的美術與雕塑遺跡,但很難有西方那樣偉大的美術家。中國美術史上的很多美術家,都可以稱大師級的人物,在某個領域都有開創之功,引領之功,但還不宜稱之為偉大。偉大者,精神之偉大也,人格之偉大也,非畫技之偉大也。有人會說,舉凡畫史上的大家巨匠,誰沒有精神?然,又未必然。精神固然有,但精神與精神之間也有高低之分。石濤、八大固然有高潔之精神,但石濤、八大之精神與陳師曾之偉岸精神與民族精神,非可以同日而語。石濤、八大者,確可為畫史開一新畫法或新畫境,然就整體的精神人格而言,則與陳師曾又大異其趣。陳師曾是以思想引領美術史,石濤、八大是以畫法或畫風引領美術史。二者之間的精神差距,非可以道裡計。所以,比較一般的美術家,自然不能用“偉大”和“不朽”,但不一般的美術家,也不能輕易用“偉大”和“不朽”。

為什麼對陳師曾這樣的人物可稱之為偉大和不朽呢?因為,陳師曾的地位,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美術和美術史,而是整個文化界、思想界、教育界和社會界,涉及有關“美”和美術的本體問題。他可以以他的一句話影響一個人或一個事件,他可以以他的一種號召引領社會或文化的改觀,他可以以他的一種思想或言論引發社會的討論或反思,他甚至可以以他的某一言論引領美或美術思潮的嬗變(這與他是否發表了多少言論沒有必然聯繫)。在清末民初,僅就文化或美術層面而言,幾乎只有康有為、梁啟超才具備這樣的影響力,除此之外便是陳師曾、姚華這樣的人物。所以,梁啟超將陳的逝世稱之為“藝術界的大地震”一點不為過。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有名的憐惜人才之士,他對傑出人物的褒揚,絕非虛譽。而且,梁啟超當時還花了七百金收購陳師曾的《北京風俗圖》。可見,梁啟超對陳師曾《北京風俗圖》這一新畫風的褒揚與肯定。

陳師曾《墨蘭》

客觀地說,陳師曾的繪畫、篆刻、書法乃至詩文等,在當時不盡是第一,甚至未必都是一流,與之可相媲美者不乏其人,但他的《北京風俗圖》卻屬例外。《北京風俗圖》開創了一種新畫風,陳師曾將北京市井生活融入文人畫創作,為傳統的文人畫創作開闢了新路,這一畫風,深刻影響了後來的齊白石、弘一法師和豐子愷等人。一九一二年,陳師曾在李叔同主辦的《太平洋畫報》上刊登簡筆劃,意味詼諧,深刻地影響了後來豐子愷等人的漫畫創作,並被豐子愷稱之為“中國漫畫之始”,是中國漫畫的拓荒者。可以說,《北京風俗圖》是陳師曾美術創新及文人畫思想最全面、最徹底的詮釋。畫面借鑒了西方現實主義表現方式,將北京市民之種種生計、普通民眾生活和市井百態以全新的方式表現出來,賦予其最鮮明的時代特色,是開創中國現代現實人物畫新風的偉大之作。

陳師曾《讀畫圖》

梁啟超對《北京風俗圖》的讚賞是一種卓越的識見。有人會問,梁啟超懂美術嗎?梁啟超在美術界有地位嗎?梁啟超說的就代表權威嗎?如果放在今天,這確實是值得一說的問題,但是,如果放在過去,這本身不是一個值得疑問的問題。梁啟超不是美術界人士,但是,他的影響力卻是全方位的,是公認的思想領袖和百科全書式人物,他在當時文化和學術界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這已經是當時的基本共識,毋庸置疑。梁啟超在當時文化界和思想界的領袖地位決定了他的概括和評價,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權威。梁啟超雖自稱是美術上的外行,但這是他的自謙。實際上,梁啟超對中國近代美術的影響,甚至大於陳師曾。他提出的“趣味主義”美術觀、“以科學精神入美術創作”等,可以說代表著當時一種前沿的美術思潮,這一點與陳師曾有相會心處。

為什麼說陳師曾的影響力是全方位的呢?我們所知道的,也許不過就是他畫了一些畫、刻了一些印、收藏了一些金石、寫了幾部著作、交了一些文化界朋友、提攜了齊白石等人而已,怎麼能說是全方位的影響?原因在於,陳師曾不僅畫畫,而且以他的美術和美術思想推動、改變和引領了世人的審美。陳師曾對文人畫的總結是偉大的,他將市井風俗人物引入文人畫,對傳統文人畫的改造是偉大的,他著重闡述文人畫的精義在於以詩文入畫、以金石入畫、以書法入畫是偉大的,他將一種世俗的美術趣味引入了淵深雅逸的傳統文人畫中,將西畫的寫實主義和抽象表現主義畫風引入傳統的文人畫中,把對現實民生的關注注入到傳統文人畫中,並進行了深刻地改造,此正是其偉大之處。偉大者,一定是具有破釜沉舟、劈波斬浪、改造創新的精神和人格,並以此影響一個時代的思想。陳師曾在畫壇的領袖地位,陳師曾的文化人格和影響力,獲得了當時文化界的公認,甚至連一向與陳師曾觀點相左的蔡元培,都不得不欽敬陳師曾人格的偉大。這個,不是僅僅用畫得好不好來進行評判的。

陳師曾書畫作品

陳師曾的不朽,是一種美術精神的不朽。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壇異彩紛呈,大師級人物輩出,但某種程度上說,陳師曾卻自有其無可替代的地位。陳師曾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地位,就相當於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魯迅。這不僅僅緣於他的畫有份量,而是他是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總結者,又是中國現代美術精神的啟蒙者和引領者之一,是當之無愧的精神領袖。美術大師可以有很多,但精神領袖卻幾乎是唯一的。我們需要傅抱石李可染,但更需要陳師曾。

陳師曾首先是文人、學問家、美術活動家和美術教育家,其次才是藝術家。作為當時的文化名流,陳師曾對中國繪畫史尤其是清代繪畫史的總結是開風氣之先的,也就是說,在此之前幾乎是沒有過的(康有為曾有此心力,但卒未能如願)。陳師曾的《中國繪畫史》授課講義在他去世後刊印出版,成為近代出版的中國繪畫史的開山之作。全書共分三編:第一編上古史,分六章,敘述三代至隋的繪畫;第二編中古史,分四章,敘述唐至元的繪畫;第三編近世史,分兩章,敘述明清兩代繪畫。全書梳理歷代畫史脈絡、技法沿革、題材變遷以及重要的畫派、畫家等,內容提綱挈領,文字簡明扼要,是一本極好的美術史普及讀物。儘管全書只有四萬字,但僅就這部書來說,已是不同於以往的畫學著作。它的體例和精神,是一種新史學,而且是美術史的新史學,這和梁啟超的“新史學”精神一脈相承。

陳師曾書畫作品

並且,陳師曾有《中國畫是進步的》《論文人畫之價值》等在二十世紀佔有重要地位的經典畫論。《中國畫是進步的》一文,針對當時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藝術、全盤否定中國傳統繪畫的論調而作,引證大量歷史事實,有論有據地擺明瞭自己的觀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給予極大信心。

《論文人畫之價值》一文言“文人畫首貴精神,不貴形式,故形式有所欠缺而精神優美者,仍不失為文人畫”,指出了傳統繪畫的要旨所在;在此文中,他總結文人畫的四要素:“一為人品,二為學問,三為才情,四為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此等論斷至今仍極具現實意義,振聾發聵。此外,陳師曾還根據自己對繪畫起源的研究和習畫並教畫的經驗寫成《繪畫源於實用說》和《對於普通教授繪畫科的意見》兩文,對藝術教育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這些作於二十世紀早期的論文在一個世紀之後,仍是當下高等院校美術教學的必讀篇章。

陳師曾的文人畫思想,比較具體地體現在他的畫作中。

陳師曾四十七歲所作《佛手圖》即為一證。此畫簡潔而不俗,書法題跋佔據了極重要位置,“佛手”卻偏置於下方。我們明顯感覺到,這幅畫的主題似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在這幅畫的題跋中,他援引了龔自珍的《露華》,內容涉及佛教,讀者在欣賞這幅畫時,還獲得了許多“題外之音”,這就是陳師曾想要的效果。再看看他四十一歲的一幅即興之作《秋花奇石》,這幅畫並非有多麼出奇,關鍵是其題跋,可以說是一篇新的《蘭亭序》,不妨抄錄如下:

吾臂豈有鬼,林子慎勿驚。砉然筆落紙,若刀解牛聲。石本無定形,初非刻意成。不用嚴矩矱,何須寬作程?急風掃窗牗,幻此山崢嶸。壯花肥且美,一一傍 石生。揖讓為主賓,微物解人情。造適不及笑,尺地勝專城。我石不辭堅,我花不辟榮。持去掛粉壁,聊為洗朝酲。丙辰孟夏于餘越園齋中為林君宰平作此畫。時林 君為予牽紙。驟爾落筆,林君大驚愕。既成,乃知為石也。當時座客旁觀,頗以為快。補綴雜卉兩種,複題一詩博笑。朽道人恪記于槐堂。

陳師曾書畫作品

陳師曾的文才於此可見一斑。這篇題跋的書法也非常精彩,融濃厚的書卷氣與金石氣於一體,結字大小錯落,用筆輕重變化,墨色濃淡枯濕,渾然天成。

以上總總,都是陳師曾“朽者不朽”的種種注腳。

其實,就當時的實際地位而言,文人是遠高於純粹的藝術家的。但後來的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像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這樣的藝術家,地位卻遠高於陳師曾,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變異(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雖也寫得不錯的詩文,但他們在詩文和學問上的影響力,就當時來看,還不能說是第一流的,而陳的學問和文章,在當時則屬於第一流)。

今日之美術界,也許已很難誕生陳師曾這樣學問、藝術、人格皆一流的領袖人物,但是,今日中國民族美術精神之闡揚,卻迫切需要“陳師曾”的出現。

(作者系《中國書法》雜誌社社長助理兼編輯部主任 )

在某個領域都有開創之功,引領之功,但還不宜稱之為偉大。偉大者,精神之偉大也,人格之偉大也,非畫技之偉大也。有人會說,舉凡畫史上的大家巨匠,誰沒有精神?然,又未必然。精神固然有,但精神與精神之間也有高低之分。石濤、八大固然有高潔之精神,但石濤、八大之精神與陳師曾之偉岸精神與民族精神,非可以同日而語。石濤、八大者,確可為畫史開一新畫法或新畫境,然就整體的精神人格而言,則與陳師曾又大異其趣。陳師曾是以思想引領美術史,石濤、八大是以畫法或畫風引領美術史。二者之間的精神差距,非可以道裡計。所以,比較一般的美術家,自然不能用“偉大”和“不朽”,但不一般的美術家,也不能輕易用“偉大”和“不朽”。

為什麼對陳師曾這樣的人物可稱之為偉大和不朽呢?因為,陳師曾的地位,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美術和美術史,而是整個文化界、思想界、教育界和社會界,涉及有關“美”和美術的本體問題。他可以以他的一句話影響一個人或一個事件,他可以以他的一種號召引領社會或文化的改觀,他可以以他的一種思想或言論引發社會的討論或反思,他甚至可以以他的某一言論引領美或美術思潮的嬗變(這與他是否發表了多少言論沒有必然聯繫)。在清末民初,僅就文化或美術層面而言,幾乎只有康有為、梁啟超才具備這樣的影響力,除此之外便是陳師曾、姚華這樣的人物。所以,梁啟超將陳的逝世稱之為“藝術界的大地震”一點不為過。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有名的憐惜人才之士,他對傑出人物的褒揚,絕非虛譽。而且,梁啟超當時還花了七百金收購陳師曾的《北京風俗圖》。可見,梁啟超對陳師曾《北京風俗圖》這一新畫風的褒揚與肯定。

陳師曾《墨蘭》

客觀地說,陳師曾的繪畫、篆刻、書法乃至詩文等,在當時不盡是第一,甚至未必都是一流,與之可相媲美者不乏其人,但他的《北京風俗圖》卻屬例外。《北京風俗圖》開創了一種新畫風,陳師曾將北京市井生活融入文人畫創作,為傳統的文人畫創作開闢了新路,這一畫風,深刻影響了後來的齊白石、弘一法師和豐子愷等人。一九一二年,陳師曾在李叔同主辦的《太平洋畫報》上刊登簡筆劃,意味詼諧,深刻地影響了後來豐子愷等人的漫畫創作,並被豐子愷稱之為“中國漫畫之始”,是中國漫畫的拓荒者。可以說,《北京風俗圖》是陳師曾美術創新及文人畫思想最全面、最徹底的詮釋。畫面借鑒了西方現實主義表現方式,將北京市民之種種生計、普通民眾生活和市井百態以全新的方式表現出來,賦予其最鮮明的時代特色,是開創中國現代現實人物畫新風的偉大之作。

陳師曾《讀畫圖》

梁啟超對《北京風俗圖》的讚賞是一種卓越的識見。有人會問,梁啟超懂美術嗎?梁啟超在美術界有地位嗎?梁啟超說的就代表權威嗎?如果放在今天,這確實是值得一說的問題,但是,如果放在過去,這本身不是一個值得疑問的問題。梁啟超不是美術界人士,但是,他的影響力卻是全方位的,是公認的思想領袖和百科全書式人物,他在當時文化和學術界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這已經是當時的基本共識,毋庸置疑。梁啟超在當時文化界和思想界的領袖地位決定了他的概括和評價,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權威。梁啟超雖自稱是美術上的外行,但這是他的自謙。實際上,梁啟超對中國近代美術的影響,甚至大於陳師曾。他提出的“趣味主義”美術觀、“以科學精神入美術創作”等,可以說代表著當時一種前沿的美術思潮,這一點與陳師曾有相會心處。

為什麼說陳師曾的影響力是全方位的呢?我們所知道的,也許不過就是他畫了一些畫、刻了一些印、收藏了一些金石、寫了幾部著作、交了一些文化界朋友、提攜了齊白石等人而已,怎麼能說是全方位的影響?原因在於,陳師曾不僅畫畫,而且以他的美術和美術思想推動、改變和引領了世人的審美。陳師曾對文人畫的總結是偉大的,他將市井風俗人物引入文人畫,對傳統文人畫的改造是偉大的,他著重闡述文人畫的精義在於以詩文入畫、以金石入畫、以書法入畫是偉大的,他將一種世俗的美術趣味引入了淵深雅逸的傳統文人畫中,將西畫的寫實主義和抽象表現主義畫風引入傳統的文人畫中,把對現實民生的關注注入到傳統文人畫中,並進行了深刻地改造,此正是其偉大之處。偉大者,一定是具有破釜沉舟、劈波斬浪、改造創新的精神和人格,並以此影響一個時代的思想。陳師曾在畫壇的領袖地位,陳師曾的文化人格和影響力,獲得了當時文化界的公認,甚至連一向與陳師曾觀點相左的蔡元培,都不得不欽敬陳師曾人格的偉大。這個,不是僅僅用畫得好不好來進行評判的。

陳師曾書畫作品

陳師曾的不朽,是一種美術精神的不朽。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壇異彩紛呈,大師級人物輩出,但某種程度上說,陳師曾卻自有其無可替代的地位。陳師曾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地位,就相當於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魯迅。這不僅僅緣於他的畫有份量,而是他是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總結者,又是中國現代美術精神的啟蒙者和引領者之一,是當之無愧的精神領袖。美術大師可以有很多,但精神領袖卻幾乎是唯一的。我們需要傅抱石李可染,但更需要陳師曾。

陳師曾首先是文人、學問家、美術活動家和美術教育家,其次才是藝術家。作為當時的文化名流,陳師曾對中國繪畫史尤其是清代繪畫史的總結是開風氣之先的,也就是說,在此之前幾乎是沒有過的(康有為曾有此心力,但卒未能如願)。陳師曾的《中國繪畫史》授課講義在他去世後刊印出版,成為近代出版的中國繪畫史的開山之作。全書共分三編:第一編上古史,分六章,敘述三代至隋的繪畫;第二編中古史,分四章,敘述唐至元的繪畫;第三編近世史,分兩章,敘述明清兩代繪畫。全書梳理歷代畫史脈絡、技法沿革、題材變遷以及重要的畫派、畫家等,內容提綱挈領,文字簡明扼要,是一本極好的美術史普及讀物。儘管全書只有四萬字,但僅就這部書來說,已是不同於以往的畫學著作。它的體例和精神,是一種新史學,而且是美術史的新史學,這和梁啟超的“新史學”精神一脈相承。

陳師曾書畫作品

並且,陳師曾有《中國畫是進步的》《論文人畫之價值》等在二十世紀佔有重要地位的經典畫論。《中國畫是進步的》一文,針對當時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藝術、全盤否定中國傳統繪畫的論調而作,引證大量歷史事實,有論有據地擺明瞭自己的觀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給予極大信心。

《論文人畫之價值》一文言“文人畫首貴精神,不貴形式,故形式有所欠缺而精神優美者,仍不失為文人畫”,指出了傳統繪畫的要旨所在;在此文中,他總結文人畫的四要素:“一為人品,二為學問,三為才情,四為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此等論斷至今仍極具現實意義,振聾發聵。此外,陳師曾還根據自己對繪畫起源的研究和習畫並教畫的經驗寫成《繪畫源於實用說》和《對於普通教授繪畫科的意見》兩文,對藝術教育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這些作於二十世紀早期的論文在一個世紀之後,仍是當下高等院校美術教學的必讀篇章。

陳師曾的文人畫思想,比較具體地體現在他的畫作中。

陳師曾四十七歲所作《佛手圖》即為一證。此畫簡潔而不俗,書法題跋佔據了極重要位置,“佛手”卻偏置於下方。我們明顯感覺到,這幅畫的主題似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在這幅畫的題跋中,他援引了龔自珍的《露華》,內容涉及佛教,讀者在欣賞這幅畫時,還獲得了許多“題外之音”,這就是陳師曾想要的效果。再看看他四十一歲的一幅即興之作《秋花奇石》,這幅畫並非有多麼出奇,關鍵是其題跋,可以說是一篇新的《蘭亭序》,不妨抄錄如下:

吾臂豈有鬼,林子慎勿驚。砉然筆落紙,若刀解牛聲。石本無定形,初非刻意成。不用嚴矩矱,何須寬作程?急風掃窗牗,幻此山崢嶸。壯花肥且美,一一傍 石生。揖讓為主賓,微物解人情。造適不及笑,尺地勝專城。我石不辭堅,我花不辟榮。持去掛粉壁,聊為洗朝酲。丙辰孟夏于餘越園齋中為林君宰平作此畫。時林 君為予牽紙。驟爾落筆,林君大驚愕。既成,乃知為石也。當時座客旁觀,頗以為快。補綴雜卉兩種,複題一詩博笑。朽道人恪記于槐堂。

陳師曾書畫作品

陳師曾的文才於此可見一斑。這篇題跋的書法也非常精彩,融濃厚的書卷氣與金石氣於一體,結字大小錯落,用筆輕重變化,墨色濃淡枯濕,渾然天成。

以上總總,都是陳師曾“朽者不朽”的種種注腳。

其實,就當時的實際地位而言,文人是遠高於純粹的藝術家的。但後來的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像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這樣的藝術家,地位卻遠高於陳師曾,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變異(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雖也寫得不錯的詩文,但他們在詩文和學問上的影響力,就當時來看,還不能說是第一流的,而陳的學問和文章,在當時則屬於第一流)。

今日之美術界,也許已很難誕生陳師曾這樣學問、藝術、人格皆一流的領袖人物,但是,今日中國民族美術精神之闡揚,卻迫切需要“陳師曾”的出現。

(作者系《中國書法》雜誌社社長助理兼編輯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