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漢四大城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歷史古城。

9.大安古鎮

大安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大安鎮成埠較早,始建於明末年間,古名大烏墟,乾隆年間已發展成為“上接平貴、下通藤容、四方客商雲集”的大都會,是廣西的三大古鎮“一戍(今蒼梧龍圩)、二鳥(今平南大安)、三江口(今桂平江口)” ,大安古建築群體,至今保存較為完好,座落在大安鎮西北,白沙、新客二江匯合處,

古建築群以大王廟(列聖宮)、粵東會館、大安橋、大碼頭等古建築物組成。是研究古代廣東、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1989年7月20日,大安古建築群列人平南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7月,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

10.陽朔石頭城

建于咸豐4年(1854年),隱於陽朔葡萄鎮西9公里山嶺間的石頭城,方圓10平方公里。其城規模之大、地勢之險、建築之神奇實屬罕見,它是目前廣西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之一。古石城東南西北四座城門保存完好,以西門、北門和東門最為壯觀,自下而上遠遠望去,巍巍蒼蒼令人肅然起敬。

此三門為進出古石城必經通道。現修通的簡易公路已至東門、北門。經北門可入城。

古石城內山色青碧,風光秀美。由西門登山入城,行不遠,陡峭高聳一字排開的五座山峰迎面襲來,這是五指山。右側與五指山脈脈相依的是螺絲山。行至城中央,回眸一望,青龍山便來到了你的面前。

城中村寨房屋均用山岩特產的片石壘成,建築內外不施漿粉,這是古石城特有的片石古民居。

11.永甯州古城

永寧州古城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至今已經歷529年的風風雨雨。 永甯州古城原為古田縣治,明隆慶五年(1571)升為直隸州,

稱“永甯”,永寧州古城由此而得名“桂府稱屏障,西行第一州。”永福縣百壽鎮所在地——永寧州古城,曾是“商賈貿遷,遠拓越境”的商業、軍事要地。因為“降級”,這座古城後來失去了“縣治”地位,卻由此得以留存下眾多遺跡,成為保存頗為完整的一座古石城。

12.臨賀古城

位於賀街鎮,始建於西漢元鼎六年,即西元前111年。故城包括舊縣肚城址、洲尾城址、河西古城、河東古城等四個城址、六大古暮群、寺廟二座及宋代營盤一處,記憶體有大量富於地方特色的古建築,包括寺廟、祠堂、捕廳、衙門、義倉、會館、文廟、石板街道、古井、民居、碼頭及水門等。故城歷史脈絡清楚,延續時間長,文化內涵豐富,是廣西已發現的西漢四大城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歷史古城。

13.戎圩古鎮

蒼梧縣位於廣西東部,潯桂兩江匯合地區,環抱桂東中心城市梧州市,“瑤連五嶺,總納三江”,素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全縣轄17個鎮、243個行政村,土地面積4273平方公里。2001年末總人口66.5萬人,有耕地3萬公頃,林地34萬公頃。

隋開皇三年(583年),廣信縣更名蒼梧縣。同年撤寧新縣併入蒼梧縣。十九年遂城縣改名戎城縣。

14.江平古鎮

位於東興市江平鎮。距東興市區15公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

江平原為江坪,是一塊沖積平地。在這塊土地上,原是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長滿檀香樹、紫荊、松、杉等名貴木材。光緒13年,江平就成立了“南服書院”,積極培養地方人才。光緒11年,南海、番禺、順德等地的商人為方便經商,也在這裡成立了廣州會館,法國人則建起了精緻的教堂,收羅門徒,廣為傳教,每至週末,鐘聲回蕩,振人心脾。過去的江平真可謂文人薈萃,商賈雲集之地。因此,在防城境內,該地當時的教育,經濟都算是發展得比較早的。江平不但文化發達,經濟繁榮,更令時人讚歎的是。這裡還有奇異的景致。至今還盛傳著的八大景點。

15.丹洲島古鎮

丹洲島是融江中的江心小島,是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丹洲鎮的一個行政村。在柳江上游,北距三江縣55公里,南距柳州140公里。島上有建于明萬曆年間的丹洲古城為古代懷遠縣冶所在。

丹洲島面積1.6平方公里,融江分流,環島而過。如同一艘航船停泊于滾滾江流中。島上居住著苗、瑤、侗、壯、漢五個民族230戶人家,有1000多人。

丹洲島青山環抱,清流纏繞,空氣清新,自然風光秀麗。島上古城、書院、會館等歷史遺跡隨處可見,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氣息。島上民居建築樸拙,民風淳樸好客。已成為生態休閒旅遊的佳境。吸引著眾多嚮往寧靜自然的旅遊者。

16.福利古鎮

福利古鎮有1000多年歷史,山水奇麗,文化獨特。該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素有“三山環古鎮,一水抱綠州”之雅譽。三山指飛鳳山、鸚鵡山和馬山,三山鼎立夾古鎮三街,九井十八巷。一水指灕江,灕江在上游兩公里處被一座大沙洲分割成汊,而在福利被飛鳳山攔截雙江,形成彎河深潭,江水碧綠,沙白如銀,洲上長年種植莊稼,故有綠洲一片。

12.臨賀古城

位於賀街鎮,始建於西漢元鼎六年,即西元前111年。故城包括舊縣肚城址、洲尾城址、河西古城、河東古城等四個城址、六大古暮群、寺廟二座及宋代營盤一處,記憶體有大量富於地方特色的古建築,包括寺廟、祠堂、捕廳、衙門、義倉、會館、文廟、石板街道、古井、民居、碼頭及水門等。故城歷史脈絡清楚,延續時間長,文化內涵豐富,是廣西已發現的西漢四大城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歷史古城。

13.戎圩古鎮

蒼梧縣位於廣西東部,潯桂兩江匯合地區,環抱桂東中心城市梧州市,“瑤連五嶺,總納三江”,素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全縣轄17個鎮、243個行政村,土地面積4273平方公里。2001年末總人口66.5萬人,有耕地3萬公頃,林地34萬公頃。

隋開皇三年(583年),廣信縣更名蒼梧縣。同年撤寧新縣併入蒼梧縣。十九年遂城縣改名戎城縣。

14.江平古鎮

位於東興市江平鎮。距東興市區15公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

江平原為江坪,是一塊沖積平地。在這塊土地上,原是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長滿檀香樹、紫荊、松、杉等名貴木材。光緒13年,江平就成立了“南服書院”,積極培養地方人才。光緒11年,南海、番禺、順德等地的商人為方便經商,也在這裡成立了廣州會館,法國人則建起了精緻的教堂,收羅門徒,廣為傳教,每至週末,鐘聲回蕩,振人心脾。過去的江平真可謂文人薈萃,商賈雲集之地。因此,在防城境內,該地當時的教育,經濟都算是發展得比較早的。江平不但文化發達,經濟繁榮,更令時人讚歎的是。這裡還有奇異的景致。至今還盛傳著的八大景點。

15.丹洲島古鎮

丹洲島是融江中的江心小島,是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丹洲鎮的一個行政村。在柳江上游,北距三江縣55公里,南距柳州140公里。島上有建于明萬曆年間的丹洲古城為古代懷遠縣冶所在。

丹洲島面積1.6平方公里,融江分流,環島而過。如同一艘航船停泊于滾滾江流中。島上居住著苗、瑤、侗、壯、漢五個民族230戶人家,有1000多人。

丹洲島青山環抱,清流纏繞,空氣清新,自然風光秀麗。島上古城、書院、會館等歷史遺跡隨處可見,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氣息。島上民居建築樸拙,民風淳樸好客。已成為生態休閒旅遊的佳境。吸引著眾多嚮往寧靜自然的旅遊者。

16.福利古鎮

福利古鎮有1000多年歷史,山水奇麗,文化獨特。該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素有“三山環古鎮,一水抱綠州”之雅譽。三山指飛鳳山、鸚鵡山和馬山,三山鼎立夾古鎮三街,九井十八巷。一水指灕江,灕江在上游兩公里處被一座大沙洲分割成汊,而在福利被飛鳳山攔截雙江,形成彎河深潭,江水碧綠,沙白如銀,洲上長年種植莊稼,故有綠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