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廣東唯一保存完好的殿堂——南澳奇特“古庵”

在南澳島上,有些神廟喜歡附設佛壇或旁建庵寺,

互為襯托。有的神廟與庵寺,甚至合二而一,如深澳鎮海濱村的隆壽庵,大門石額刻“三官堂”,而堂內第二進掛木匾“隆壽古庵”,裡面全是佛門設置,十分奇特。相傳它由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總兵楊嘉瑞所建。

隆壽庵,坐東南向西北,分三進,一進“三官堂”、二進“隆壽古庵”、三進“祖堂”,

連同後側旁新樓(三層半)總建築面積共約1500平方米。石刻匾額“三官堂”3個秀美的楷書,是當代邑人書法名家康維安遺墨,“三官堂”是廣東省唯一保存完好的殿堂。門聯曰:“天官地官水官官法綱紀造化,上元中元下元元氣流行古今。”

入門是第一進,案桌擺一神龕,內奉高各0.35米的天、地、水三官木雕神像,供人拜謁。走過天井,便抵第二進,也就是大雄寶殿。大殿內佛龕裡奉敬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聖玉佛坐像,前者(含蓮座)高約2人米,後二者(含蓮座)高約1.7米。這三尊玉佛像之高大,為島上罕見,

而且雕工精細,法相莊嚴,具有較高的藝術與欣賞價值,故有人把該殿稱為“玉佛殿”。第三進是後殿即祖堂。其右側即原庵址上,已重建一座三層半新樓,下層40平方米,第二層齋堂、三層宿舍各60平方米。

今住持釋超盛,介紹了該庵興廢。南澳總鎮府建城時就創建三官堂,

“縣城北門外三官堂鐘一中,外有‘閩粵鎮標信官楊鄧莊同眾姓敬奉三官堂,康熙三十五年歲次丙子夏月吉立’識文”(見1945年陳梅湖主撰《南澳縣誌》。而鐘堂建不久,在其後殿右側建隆壽庵。堂與庵在1918年正月初三地震時倒塌,由於歷史原因,遺址一直無法修復,到1987年初,原住持釋惟和(1924—1995)及其徒釋超盛(1955年生、今住持),合力辛苦募資重建,總投資近百萬元。按《重建三官堂善信芳名碑》所記。
今全座古色古香,流光放彩,佛像莊嚴,鐘鼓長鳴,為一禮佛遊覽好去處。

原住持釋惟和,法名達順,俗名劉娥青,1924年出生于饒平縣仙春,1947年到南澳島深澳鎮聚福庵削髮,禮釋妙理為剃度尼師,住過潮州開元寺、饒平石壁庵,後住隆壽庵。“文革”時被迫回鄉,“四人幫”跨台後,佛教重光,自1980年起,回島奔波多次,向有關部門申請,終於討回隆壽庵管理權。1995年7月24日(農曆六月二十七)圓寂,7月30日(農曆七月初四)上午,由原汕頭市佛協會長釋定持舉火,於雄鎮關東側南山寺,普同塔邊萘毗,骨灰安放於塔中。

今住持釋超盛,釋惟和之徒,俗名林二妹,1955年生於南澳島雲澳鎮荖園鄉,1988年5月(農曆三月十六)出家于隆壽庵,同年5月23日(農曆四月初八)于韶關南華寺受戒,然後返庵一直至今,隨師興庵,苦行弘法。

隆壽古庵 • 三官堂周圍環境幽靜,是弘揚佛法聖地。

“四人幫”跨台後,佛教重光,自1980年起,回島奔波多次,向有關部門申請,終於討回隆壽庵管理權。1995年7月24日(農曆六月二十七)圓寂,7月30日(農曆七月初四)上午,由原汕頭市佛協會長釋定持舉火,於雄鎮關東側南山寺,普同塔邊萘毗,骨灰安放於塔中。

今住持釋超盛,釋惟和之徒,俗名林二妹,1955年生於南澳島雲澳鎮荖園鄉,1988年5月(農曆三月十六)出家于隆壽庵,同年5月23日(農曆四月初八)于韶關南華寺受戒,然後返庵一直至今,隨師興庵,苦行弘法。

隆壽古庵 • 三官堂周圍環境幽靜,是弘揚佛法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