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裡有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園林——川西碧玉古都新繁

新繁位於成都西北新都區,不顯山、不露水。新繁不僅走出了很多文化名人,它還有著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園林——東湖公園,殷商遺址水觀音、唐代漢傳佛教古寺——龍藏寺和觀音閣等文物……

新繁,自古被譽為“川西碧玉”。2800年後的今天,新繁依舊繁盛。然而,此“繁”非彼“繁”:

西部最大、全國第二的家居產業園;出產著成都80%泡菜的泡菜園區;鎮周邊林立的工業園區和工廠。

新繁的經濟也許比我們想像的要更加繁榮。但是合上歷史的書卷,傷感油然而生。

現在的新繁鎮處於郫縣、新都、彭州、成都的中心,穿境而過的“一江兩河”(青白江、毗河、錦水河)貫穿著這片肥沃土地。

最早迎接古蜀人的區域之一

新繁今天是新都的一部分,其實建邑歷史比新都更為久遠。

傳說,古蜀杜宇氏在建都九隴山區(郫邑,今彭州境內)之後,因生產發展、人口增加,一部分人沿清白江順流而下,在平原地帶分建城邑,以利生存和管理。新建城邑,

因物產豐富,人煙繁盛,故名“繁”。《華陽國志》就說:“蜀川人稱郫、繁為膏腴”。

成都平原土地肥沃,為什麼僅僅把“郫、繁”並列譽為“膏腴”?

這應該和古蜀人的遷移軌跡有關。遠古時代,成都平原未經整治,地勢低窪,河流無序,非常容易發生洪澇,不是人居的最佳之地。古蜀先民最早居住在高原河谷地帶,逐漸往平原地帶移居——彭州、新繁一帶就位於山區邊緣。

於是,新繁成為最早迎接古蜀人的區域之一。

全國僅存的兩座唐代古典人文園林之一

新繁有全國唯二的唐代古典人文園林——東湖公園(另一處是山西省新絳縣絳守居)。這個園林發揚了蜀中園林自然、野趣、文秀清幽的特點,造園手法淡雅、古樸,頗有禪意,這一點在已廢置的園林寺廟——龍藏寺中也能依稀得到驗證。

東湖是唐朝的宰相李德裕在新繁當縣令的時候主持修建的,現在的園林大多是清同治三年(1864)重建。

東湖山水絕佳,佈局巧妙,自古被譽為“西蜀名園”。其山乃鑿湖之土壘成,狀如蝙蝠,偃臥湖上,故名蝠岩。其水由湔水注入,

闊如湖泊,狹如溪穀,回環縈繞,如出天成。其建築樓臺、亭、閣、廊、軒、橋、榭各式具備,無明顯軸線關係,似散漫而不失嚴謹,且相互照應,各具特色。其植被,以數百年的高大喬木為主,雜以古藤,頗有“高林巨數,垂葛懸藤”之古風,且著意配植桃、荷、桂、梅等花卉。四季香豔,美不勝收。

活在傳說中的龍藏寺

龍藏寺原名慈惠庵,始建于唐貞觀三年(629年),宋大中祥符年間擴大為寺,更名為龍藏寺,元末毀,明洪武初和清康熙初先後再建。經清初高僧大朗和晚清詩僧雪堂主持,敬賢重才,招致文人薈萃,詩人書法家輩出,建龍藏寺碑林,樹大朗和尚築堰治水功德碑。

寺廟占地300餘畝,寺內風景秀麗,古樹眾多,珍藏著9幅精美的明代壁畫,它薈萃了蘇軾、黃庭堅、文征明、王守仁、董其昌、石濤、劉墉、梁同書、王文治、何紹基等古今著名書法家的200余座碑林。其中,大殿裡氣勢恢弘、繪畫精美的壁畫更是被視為藝術精品,被稱作“天龍八部”。

同時,龍藏寺是一個價值非常大的文物單位,先不說壁畫和碑林,光是建築就很獨特,它採用的園林式風格與其它寺廟的宗教式風格就很不相同;其次,它屬一半“子孫廟”一半叢林的性質,很有研究價值。另外,它在清朝就創建了佛學院,並是古蜀琴文化的中心。

一門四世六鄉賢

在眉山有“一門父子三詞客”的三蘇,其實新繁也有“一門四世六鄉賢”的費氏家族。清朝初年,蜀中談詩,首推費氏為大家。至今仍有“四費祠”,紀念費密祖父及兒孫四代中的六位學者和詩人!

費密及費錫瓊、費錫璜父子被稱為清初三費。費密字此度,號燕峰,新繁人,明清之際的大學者、詩人和思想家。他在詩歌、散文、史學、經學、醫學、教育和書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著作共三十多種近四百卷。後代學者評論說"蜀中著述之富,自楊升庵後,未有如密者。被梁啟超譽為"宋元學術革命的急先鋒",在清代學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吳虞愛智廬

吳虞愛智廬位於新繁鎮北街。1938--1941年,“五四”文化名人吳虞因避日寇飛機轟炸,全家從成都文廟後街遷至新繁,將此宅第改名為愛智廬,在此講學,接待來訪人士。

吳虞,原名姬傳、永寬,字又陵,亦署幼陵,號黎明老人。曾先後在成都大學、北京大學和四川大學任教。抗戰時期,他住在新繁鎮北街“吳愛智廬”在東湖聚徒講學。與龔自珍、馬君武一起,被柳亞子稱為“詩界革命軍之三人”。陳獨秀稱其為“蜀中名宿”“天外峨眉”。

繁湖盛肆

繁湖盛肆,位於東湖廣場中心,是個以東湖公園為核心的商業街區。這裡厚載新繁人文歷史,演繹本土人文風情,薈萃百載民間奇技,集市裡面有不少新繁本地的特產和小吃。新繁泡菜和新繁棕編,在這邊都找得到。

吃在新繁

新繁豆瓣抄手

位於新都新繁正東街的豆瓣抄手,雖然賣的是抄手,但是名氣卻不小,大大小小的獎項無數,還有眾多名人的捧場。電視臺也多次對這家好味的抄手店多次進行報導。真資格的餡料,沒有過多的澱粉,全是手工一刀刀剁出來,細嫩爽滑,配上獨有的豆瓣調料,香辣鹹鮮,保證你讚不絕口。

夏豆花

位於新都新繁外西街。是一家具有百年歷史的祖傳小吃。店家一直堅持用傳統方法以石磨磨制,精選上好黃豆,輔以祖傳調料,雪白、細嫩,入口回味悠長。雖然小店並不好找,但由於這祖傳的好味道,因此每日食客一直是絡繹不絕。鮮嫩的豆花加上牛肉與白麵鍋盔,成為新繁當地人最愛的一道美味早餐。

不過由於每天豆花的產量有限,故每日僅限量供應,想要品嘗的朋友一定要早點去哦!

新繁特產

新繁泡菜

在新繁來說,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新繁泡菜了。

泡菜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發酵製品,相傳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而新繁泡菜因其脆嫩芳香,風味獨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有解膩、開胃、健身的功能而被廣大食客所喜愛。就連孔明也歎曰:“天府之國,地靈人傑,民以食為天,新繁泡菜,天下一絕也”。因此“新繁泡菜”代代相傳、流芳千古、名滿天下。

新繁棕編

新繁棕編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已進入國家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新繁棕編,起源于清代嘉慶末年,早在200多年前就已走出國門,遠銷東南亞。

新繁棕編技藝起源于清代嘉慶末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文獻記載,清代嘉慶末年新繁婦女即有“析嫩棕葉為絲,編織涼鞋”的傳統。在秀麗的鄉村和農家小院,隨處可見當地婦女用潔白細膩的棕絲編織著一件件神奇的手工製品。尤其是拖鞋堪稱新繁棕編一絕,它具有舒適透氣,美觀大方,輕便無污染,且防潮耐用的特點,因此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

小貼士

茶店子車站乘新都大豐的車,在大豐鎮轉公交316路去新繁,一個多小時即可到達。也可去成都五塊石公交站直接乘316公交達到新繁。

自駕前往從走北星大道往新都方向在斑竹園路口轉左根據路牌指示前往;或經成彭高速新繁或龍橋收費站下即到,全程約時間40分鐘。

活在傳說中的龍藏寺

龍藏寺原名慈惠庵,始建于唐貞觀三年(629年),宋大中祥符年間擴大為寺,更名為龍藏寺,元末毀,明洪武初和清康熙初先後再建。經清初高僧大朗和晚清詩僧雪堂主持,敬賢重才,招致文人薈萃,詩人書法家輩出,建龍藏寺碑林,樹大朗和尚築堰治水功德碑。

寺廟占地300餘畝,寺內風景秀麗,古樹眾多,珍藏著9幅精美的明代壁畫,它薈萃了蘇軾、黃庭堅、文征明、王守仁、董其昌、石濤、劉墉、梁同書、王文治、何紹基等古今著名書法家的200余座碑林。其中,大殿裡氣勢恢弘、繪畫精美的壁畫更是被視為藝術精品,被稱作“天龍八部”。

同時,龍藏寺是一個價值非常大的文物單位,先不說壁畫和碑林,光是建築就很獨特,它採用的園林式風格與其它寺廟的宗教式風格就很不相同;其次,它屬一半“子孫廟”一半叢林的性質,很有研究價值。另外,它在清朝就創建了佛學院,並是古蜀琴文化的中心。

一門四世六鄉賢

在眉山有“一門父子三詞客”的三蘇,其實新繁也有“一門四世六鄉賢”的費氏家族。清朝初年,蜀中談詩,首推費氏為大家。至今仍有“四費祠”,紀念費密祖父及兒孫四代中的六位學者和詩人!

費密及費錫瓊、費錫璜父子被稱為清初三費。費密字此度,號燕峰,新繁人,明清之際的大學者、詩人和思想家。他在詩歌、散文、史學、經學、醫學、教育和書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著作共三十多種近四百卷。後代學者評論說"蜀中著述之富,自楊升庵後,未有如密者。被梁啟超譽為"宋元學術革命的急先鋒",在清代學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吳虞愛智廬

吳虞愛智廬位於新繁鎮北街。1938--1941年,“五四”文化名人吳虞因避日寇飛機轟炸,全家從成都文廟後街遷至新繁,將此宅第改名為愛智廬,在此講學,接待來訪人士。

吳虞,原名姬傳、永寬,字又陵,亦署幼陵,號黎明老人。曾先後在成都大學、北京大學和四川大學任教。抗戰時期,他住在新繁鎮北街“吳愛智廬”在東湖聚徒講學。與龔自珍、馬君武一起,被柳亞子稱為“詩界革命軍之三人”。陳獨秀稱其為“蜀中名宿”“天外峨眉”。

繁湖盛肆

繁湖盛肆,位於東湖廣場中心,是個以東湖公園為核心的商業街區。這裡厚載新繁人文歷史,演繹本土人文風情,薈萃百載民間奇技,集市裡面有不少新繁本地的特產和小吃。新繁泡菜和新繁棕編,在這邊都找得到。

吃在新繁

新繁豆瓣抄手

位於新都新繁正東街的豆瓣抄手,雖然賣的是抄手,但是名氣卻不小,大大小小的獎項無數,還有眾多名人的捧場。電視臺也多次對這家好味的抄手店多次進行報導。真資格的餡料,沒有過多的澱粉,全是手工一刀刀剁出來,細嫩爽滑,配上獨有的豆瓣調料,香辣鹹鮮,保證你讚不絕口。

夏豆花

位於新都新繁外西街。是一家具有百年歷史的祖傳小吃。店家一直堅持用傳統方法以石磨磨制,精選上好黃豆,輔以祖傳調料,雪白、細嫩,入口回味悠長。雖然小店並不好找,但由於這祖傳的好味道,因此每日食客一直是絡繹不絕。鮮嫩的豆花加上牛肉與白麵鍋盔,成為新繁當地人最愛的一道美味早餐。

不過由於每天豆花的產量有限,故每日僅限量供應,想要品嘗的朋友一定要早點去哦!

新繁特產

新繁泡菜

在新繁來說,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新繁泡菜了。

泡菜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發酵製品,相傳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而新繁泡菜因其脆嫩芳香,風味獨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有解膩、開胃、健身的功能而被廣大食客所喜愛。就連孔明也歎曰:“天府之國,地靈人傑,民以食為天,新繁泡菜,天下一絕也”。因此“新繁泡菜”代代相傳、流芳千古、名滿天下。

新繁棕編

新繁棕編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已進入國家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新繁棕編,起源于清代嘉慶末年,早在200多年前就已走出國門,遠銷東南亞。

新繁棕編技藝起源于清代嘉慶末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文獻記載,清代嘉慶末年新繁婦女即有“析嫩棕葉為絲,編織涼鞋”的傳統。在秀麗的鄉村和農家小院,隨處可見當地婦女用潔白細膩的棕絲編織著一件件神奇的手工製品。尤其是拖鞋堪稱新繁棕編一絕,它具有舒適透氣,美觀大方,輕便無污染,且防潮耐用的特點,因此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

小貼士

茶店子車站乘新都大豐的車,在大豐鎮轉公交316路去新繁,一個多小時即可到達。也可去成都五塊石公交站直接乘316公交達到新繁。

自駕前往從走北星大道往新都方向在斑竹園路口轉左根據路牌指示前往;或經成彭高速新繁或龍橋收費站下即到,全程約時間4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