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無”代步車橫行街道,什麼充當了“保護傘”?

“動批”市場地下,二三百輛老年代步車一字排開,“攻佔”了商場通道。這一非法占道經營的現象經媒體曝光後,西城區展覽路街道迅速跟進,約談商家。

雖然名為“老年代步車”,其身份卻是個“四不像”。

說它是非機動車,卻有四個輪子、高速驅動,諸多性能與汽車無異;

說是機動車,卻又牌照、駕照、保險等一應手續俱無;

說功能是代步,卻幹著搬家拉貨、接送小孩、甚至“黑車”等活計;

說是提供給腿腳不方便的老人,駕駛者卻不乏身強體健的青壯年……

總之,老年代步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可謂無處不在。“不會開車,練兩把就把車開走了。非常簡單,給電就走。”銷售人員口中的便利,聽來讓人膽戰心驚。這樣的“老年代步車”,給城市交通帶來的混亂顯而易見:亂停亂放、闖燈逆行、搶道行駛……司機、行人不得不瞪大眼睛、處處避讓、時時小心。

‘三無’老年代步車橫行無忌、任意穿梭,工商、質監、交警、城管等似乎都應該管理、能夠管理,然而卻無一出手,何也?

歸根結底,還是身份的模糊性充當了“保護傘”,成了相關部門無法管的理由。

遍查產品目錄,找不到任何關於老年代步車的詳細定義。身份的模糊讓生產標準、管理標準等都無從談起。於是,廠家各行其是,手工裝配出形態各異的車子,

就堂而皇之地開賣了;商家不是“無照經營”,產品未出現“品質問題”,工商、質監等部門只能袖手;交警看見滿大街跑的這類車輛也是直撓頭,不知道該按哪類規則執法。老年代步車“謎”一樣的身份使其在監管之網中穿梭自如、野蠻生長。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面對老年代步車暴露出的管理盲區,必須下決心迅速堵上。前一陣子,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草案)》,

明確了老年代步車的機動車屬性,並將另行制定管理措施。

而身份的界定,只是有效管理的第一步。在生產源頭,許多企業已賺得盆滿缽滿,監管就意味著觸動龐大的利益鏈條;在執法層面,數量巨大又分散的違法行為,無疑給執法帶來挑戰;從銷售終端看,

但凡存在一點牟利空間,“山寨車”“黑車”只怕就難以禁絕。種種困難環環相扣,涉及到方方面面,惟有政府統籌兼顧,各部門協調合作、下定決心,主動作為、形成合力,方能割掉這個社會癰瘡。

生命安全無小事。短途出行需求再強烈,也不能通過“打擦邊球”的方法來解決。試想,如果人人都貪圖一時之便任性“代步”,那城市交通必然不堪重負,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誰都寸步難行。任何藉口都不是危及交通秩序和安全的理由。期待有關部門儘快給這些非法生產、非法銷售、非法上路的“山寨車”“黑車”亮起紅燈,還道路交通井然之序。

*圖片均來自網路

任何藉口都不是危及交通秩序和安全的理由。期待有關部門儘快給這些非法生產、非法銷售、非法上路的“山寨車”“黑車”亮起紅燈,還道路交通井然之序。

*圖片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