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車店的來歷

東北民俗——大車店作者:lmd105

李明東圖文原創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大車是東北民間運輸的主力,

由於馬車運輸有時路途遙遠,便出現了以接納跑長途的馬車旅店,老百姓稱俗稱——“大車店”。一般鄰近交通要道或城鎮的周邊地帶,相隔十裡八村就能遇到一處“大車店”,以方便趕車人在途中休息。現在東北以“店”命名的地,許多都是從大車店名子沿襲而來的。

說大車店必須先要介紹一下“大車”,“大車”是舊時東北城鄉最普遍的交通生產工具。

大車由國轅、車身、車軲轆組成。拉土送糞容易散落,還要裝上四塊木板。講究的大車繩套部位還加裝鐵箍、銅環等配件,早年多是木頭製作的“花軲轆車”,十五六根鐵木混搭輻條,放射狀地連接到車輞,輞外加裝鐵瓦,車輪朝外加固“蘑菇釘”,現在仍能見到的軸承膠輪大車,俗稱“膠皮車”則是五六十年代以後才逐漸普及的。過去,能拴起大車的可不是一般人家,不過有了大車那用途可就大了,
除了春天往地裡送糞和秋天往家里拉糧食、秸杆,還能“拉腳”跑運輸賺錢,當然逢集走親戚、接閨女喚女婿,更可以免受步行之苦。

趕大車的馭手,俗稱“車老板子”他們從跟車(俗稱“掌包的”)做起,伺候牲口、趕車、修車都需要有一定的技術,一掛車少則一匹馬、多則三四頭牲口都常見,駕轅馬外加裡、外、川套。“車老板子”經常走南闖北,比扛鋤把子的莊稼人經歷自然多一些,

在農村被認為有“能耐”的人。

東北的大車店的店房,通常南北兩鋪對面大炕,一間屋能住十幾人甚至幾十人,後院必須有一個大馬廄,馬廄的設施很簡單,裡面有一個很長的木質喂馬槽子,槽子上面是一根很長的圓木,拴馬用的樁子,馬廄裡臭氣熏天,夏天蒼蠅、蚊子滿天飛。後院的空地上是停放馬車的地方,馬廄旁邊還會有一個小偏廈,是夜晚喂馬夥計住的小屋子,

每天夜裡得給馬喂幾次料,俗話說的好“馬無夜草不肥”嘛!住店的車老闆兒跑了一天的路,人困馬乏、又累又餓,進店安置好車馬,夥計給端上熱騰騰的洗臉水和飯菜,酒足飯飽,抽上幾口蛤蟆煙,不管是熟悉的還是陌路的“侃上幾句大山”,倒頭便睡,次日天亮套車上路。住這種店的人雖然大多數是只睡一宿,但只要在店裡吃住順心,車馬貨物安全,便有了“回頭客”,車老闆寧可多趕一二十裡路,
也要到自己熟悉的店裡休息。五輛八輛馬車擠滿院落,經營有方的大車店生意十分興隆。人氣旺也帶動周圍小買賣,什麼小飯館、釘馬掌、賣草料、日用雜貨,賣煙捲花生瓜籽的小販甚至說書唱曲的也常到店裡做生意。這裡儘管不是高雅舒適的場所,卻是車老闆趕路途中必不可少的“家”。

東北大車店,現在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大街上也很少見“鞭聲叭叭響,馬蹄咯噔噔”的景象了。城市裡各大星級賓館、酒店人來人往,燈紅酒綠熱鬧非凡。不過遠郊近巷還經常能看見“旅店”這樣的招牌,當然住店的都是平民百姓,吃的便宜,住的也隨便,後院還可以停車,既經濟又實惠,其實這種“旅店”有些就是從過去的“大車店”演變而來的。只不過現在條件好了,趕馬車的“車老板子”搖身變成開貨車的汽車司機了。

馬蹄咯噔噔”的景象了。城市裡各大星級賓館、酒店人來人往,燈紅酒綠熱鬧非凡。不過遠郊近巷還經常能看見“旅店”這樣的招牌,當然住店的都是平民百姓,吃的便宜,住的也隨便,後院還可以停車,既經濟又實惠,其實這種“旅店”有些就是從過去的“大車店”演變而來的。只不過現在條件好了,趕馬車的“車老板子”搖身變成開貨車的汽車司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