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股市分析:70pe的上海家化貴嗎?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想到了前段時間寫的關於地產15pe貴不貴的問題,決不是簡單的pe高就貴,低就便宜;更不能說pe高就便宜,pe低就貴。說理解估值,真的需要辯證來看: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第一階段: 股價高,貴州茅臺700元,真貴啊。

第二階段: pe高,真貴。也沒啥說的

第三階段: pe高,但是不貴。成長股的高增長初期可享受高估值,上海家化就屬於這個階段。如果不能理解高pe對應的高成長階段,就無法做高成長的票。就像段永平說好股票不強調性價比的,因為好貨不便宜啊。

第四階段: pe高,還是真的貴。很多股票在上漲相當長的時間,在業績or上漲週期末端,

估值也達到了高位。這時候由於一致性預期,疊加股價上漲,強化了高估值的合理性。很多人就會說高估值有其合理意義,最典型的是2015年150pe的創業板。還有很多上漲了2年的白馬股,很多人也寫《xxx貴嗎?》,這次不一樣,哪次都一樣的貴。

我們現在就來說說上海家化,70pe貴不貴的問題:

根據2017年的年報來看eps0.58元,現價41元,大概是70pe。多數處在第二階段水準的投資者,看到上海家化這個估值水準,

第一反應就是好貴。覺得這不是一筆好的投資,畢竟好股票也要有好價格。

一、我們看看歷史pe區間:25-70pe,在2004年和2013年的熊市期間,都到達過25pe時候。2015年是出售製藥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低pe,沒有參考價值,實際pe約25pe。其餘時間多在40-60pe這個核心區間波動。當年上海家化可是類比貴州茅臺、雲南白藥的超級大白馬,一直都是享受的高估值。

誠然,在2017年初能買到25pe大概25元的上海家化當然是好事情,這需要大盤以及重大利空的出現。2016年業績大幅下滑後,股價經歷了短時的下跌,就不斷震盪走高,pe再也沒低過。注意這個時候是謝文堅落幕時代,張東方上任。新官上任,我想第一件事件就是要把公司所有的問題都交給上任承擔,自己好輕裝上陣。事實上張也的確是這麼做的,

於是乎2017年業績大增長,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

此時對應2017年的股價靜態pe是70倍,要注意根據股權激勵的情況,大致可算出2018年0.83+元,現價實際對應的2018年動態pe大概50pe。50pe根據歷史來看,這個估值對比歷史屬於合理位置。另外,中國平安三月份的要約收購35元,在大股東成面也不存在壓制股價的因素。

無論是股權激勵還是要約收購,這都是上海家化重新起航開始新篇章的號角。掃除了一切前進障礙,剛剛漏出尖尖角的家化,如果不能享受中等以上的估值,實在說不過去。這不是經歷了幾倍上漲而變得高估值的家化,是新的高確定性、高增長帶來的溢價。不同的市場成長階段,給予不同的估值,顯然上海家化不屬於文中開頭所說的第四階段。市場是聰明的,兩個條件達成後,家化就開始了加速上漲。再想回到一年半以前的25pe,不太現實。

二、那麼又有人說,就算股權激勵,大股東要約收購,那麼謝文堅時代沒完成的股權激勵,憑什麼張東方一定能完成?

我的答案是:二次抄底得天下!

陳勝吳廣第一個抄秦王朝底,後失敗;勝利者為劉邦,雙底(陳吳+項羽)形成後他買入,得天下。

曹操劉備孫權第一批抄底漢朝,失敗;司馬懿抄了第二個底,成功得天下。

金兵第一個抄底宋朝,失敗;元兵抄了第二個底,得天下。

李自成第一個抄底明朝,失敗;清兵抄第二個底,得天下。

近代:國軍抄第一個底,失敗;共軍抄第二個底,得天下。

這個是有邏輯可證明的,第一次抄底,原來的勢力還很強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個比喻可能不太合適,但說明了原來勢力反撲可足以摧毀第一波抄底的勢力;第二波再抄底,會變得相對輕鬆太多了。謝文堅的上海家化時代,大多數都是葛文耀的舊部,雖然換了大批管理層,但這畢竟是葛幾十年的根基,外加外部輿論,以及各種勢力的牽絆,謝的失敗一定程度是必然的。現在經過了時間的過濾沉澱,張東方的時代實際上就是二次抄底。

個人認為實現股權激勵的概率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對比家化以往的歷史業績來看:2011年業績就曾達到3億元,2013-2014年業績也已經達到8-9億元。對於家化這種體量的公司,60億的銷售,每年多增加1億多的利潤,從哪裡都弄的出來!

三、對比國內消費股:上海家化典型的大行業小市值,市值想像空間無限。我一直說上海家化10多個品牌,每個品牌才僅僅值20億?可我們有14億人口啊!看看貴州茅臺,都快萬億了,看看伊利股份,海天味業,雲南白藥千億市值了,當年上海家化可是不比他們差啊。

四、對比國外,看看人家的寶潔公司、雅詩蘭黛,多數市值了,按照中國人口和gdp不應該比他們差不是。個人覺得上海家化不僅可對比雅詩蘭黛,更適合對比寶潔公司。

五、最後是最不受待見的技術分析

無論是按照歐奈爾canslim,還是《股票魔法師》等書,無論是業績、管理層、體量、機構持倉、技術圖形,股價強度等等都是符合的,屬於明顯的第二階段的股票,具體不展開了。懂的就懂,不懂就算了。

本人不才,在第三個基點的位置才買入,如果有調整10日,20日線的機會,會加倉。個人給家化2018年-2019年70pe,大概對應今年54元,明年80元的上限。

(作者:時和歲豐)

市場是聰明的,兩個條件達成後,家化就開始了加速上漲。再想回到一年半以前的25pe,不太現實。

二、那麼又有人說,就算股權激勵,大股東要約收購,那麼謝文堅時代沒完成的股權激勵,憑什麼張東方一定能完成?

我的答案是:二次抄底得天下!

陳勝吳廣第一個抄秦王朝底,後失敗;勝利者為劉邦,雙底(陳吳+項羽)形成後他買入,得天下。

曹操劉備孫權第一批抄底漢朝,失敗;司馬懿抄了第二個底,成功得天下。

金兵第一個抄底宋朝,失敗;元兵抄了第二個底,得天下。

李自成第一個抄底明朝,失敗;清兵抄第二個底,得天下。

近代:國軍抄第一個底,失敗;共軍抄第二個底,得天下。

這個是有邏輯可證明的,第一次抄底,原來的勢力還很強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個比喻可能不太合適,但說明了原來勢力反撲可足以摧毀第一波抄底的勢力;第二波再抄底,會變得相對輕鬆太多了。謝文堅的上海家化時代,大多數都是葛文耀的舊部,雖然換了大批管理層,但這畢竟是葛幾十年的根基,外加外部輿論,以及各種勢力的牽絆,謝的失敗一定程度是必然的。現在經過了時間的過濾沉澱,張東方的時代實際上就是二次抄底。

個人認為實現股權激勵的概率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對比家化以往的歷史業績來看:2011年業績就曾達到3億元,2013-2014年業績也已經達到8-9億元。對於家化這種體量的公司,60億的銷售,每年多增加1億多的利潤,從哪裡都弄的出來!

三、對比國內消費股:上海家化典型的大行業小市值,市值想像空間無限。我一直說上海家化10多個品牌,每個品牌才僅僅值20億?可我們有14億人口啊!看看貴州茅臺,都快萬億了,看看伊利股份,海天味業,雲南白藥千億市值了,當年上海家化可是不比他們差啊。

四、對比國外,看看人家的寶潔公司、雅詩蘭黛,多數市值了,按照中國人口和gdp不應該比他們差不是。個人覺得上海家化不僅可對比雅詩蘭黛,更適合對比寶潔公司。

五、最後是最不受待見的技術分析

無論是按照歐奈爾canslim,還是《股票魔法師》等書,無論是業績、管理層、體量、機構持倉、技術圖形,股價強度等等都是符合的,屬於明顯的第二階段的股票,具體不展開了。懂的就懂,不懂就算了。

本人不才,在第三個基點的位置才買入,如果有調整10日,20日線的機會,會加倉。個人給家化2018年-2019年70pe,大概對應今年54元,明年80元的上限。

(作者:時和歲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