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印度人體育那麼差?

作者:小蔡

印度擁有13億人口,近些年GDP增長比中國還快,按理說,印度應該在體育比賽上大放異彩。但是,印度連續參與了24屆奧運會,卻只拿了9枚金牌,排名比朝鮮、泰國、伊朗還要低。

更讓人尷尬的是,這9枚金牌裡還有8枚是曲棍球比賽獲得的,而在1980-2008年間,印度進入了長達28年的奧運獎牌荒。

什麼原因導致印度人體育比賽這麼差?

曲棍球比賽:印度對巴基斯坦

印度政府輕視體育

一個國家競技體育強不強,政府的財政支持十分重要。

因為競技體育本身是很燒錢、很耗資源的,沒有政府的大力投入,在奧運上取得好成績很難。英國近幾屆奧運會上的優異表現,就源于政府對優秀運動員的重點投入。

印度政府卻很輕視體育運動,根據印度國會的報告,政府每年對體育的投資經費才25億美元,平均每人每年只有2美元,是美國的1/60。

印度政府對體育的資助甚至比一些窮國、小國還要低,例如,牙買加的人均體育投資就是印度的兩倍 。

牙買加著名運動員博爾特

除此以外,官員的無知也是印度體育成績差的原因之一。

在裡約奧運會跳馬比賽中獲得第四名的蒂帕.卡馬卡就曾表示,參賽前向政府要求物理治療師隨行,但印度體育高官拒絕她:「你一個人去就可以,

為什麼還要治療師一起去?」

直到卡馬卡進入決賽後,印度政府才准許治療師前去里約熱內盧。

正因為印度政府對體育的輕視和無知,印度體育產業的前景較暗淡,也令不少有運動天賦的人才望而卻步,因此印度也難有高素質的運動員。

印度總理莫迪與印度代表團

印度人沒有運動文化

印度傳統文化也是印度人在奧運會上敬陪未座的原因。印度教提倡宿命論,認為人的一生已有安排,只需安份守己,不要嘗試改變,這跟競技體育的奮鬥拼搏精神是背道而馳的。而且,印度人有鄙視體力活動的傳統。

印度的高種姓注重精神修行,以食素、禁欲、苦行為榮,以食肉、休閒、體力勞動為恥,對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感到不屑。

在印度,運動員地位很低,普通民眾對體育也不太熱衷。

缺乏群眾參與的基礎下,印度沒有形成一個優良的運動員培養體系。

對於現代體育的發展,私人企業的投資和贊助也很重要。運動員可以在財團、企業的援助下解決收入和經費問題,從而能專心接受高水準訓練。

但是在印度,很少有商人對運動產業有興趣,也幾乎沒有一家大企業贊助運動員,這主要是受到輕視體力活動的傳統文化的影響。企業和政府對體育都不支持,結果導致印度運動員訓練經費不足,難以追上世界頂尖的水準。

印度雪橇選手

貧窮與營養不良

另一個造成印度長年與奧運獎牌無緣的原因是,印度國民的平均體質較差。

根據聯合國2013年人類發展報告,印度兒童體重標準不合格的達到42.5%,營養不良的問題十分明顯。印度長期處於糧食短缺的狀態中,連維持基本體能的穀物都供應不足,更談不上高強度體育必需的蛋白質食物了。

溫飽都成問題,很多印度人都不會浪費體能去參加任何體育運動。因此印度雖有十三億人口,但能產生優秀運動員的土壤卻並不肥沃。

印度兒童營養不良問題較嚴重

官員貪腐令經費不足

在印度,每一個體育項目都成了官員貪腐的肥豬肉。

本來,印度政府就不想投資體育,更放任大量外行的體育官員去管理。他們中很多人也沒有任期輪換,不少官員已任職了10-30年。印度體育體系裡面形成了各種小圈子,變成了貪腐的溫床。

這些官員通常只關心如何成為媒體的焦點,如何藉著奧運機會出國旅遊,而運動員能否獲獎則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上屆巴西奧運會期間,一名印度體育官員用政府公款帶著全家坐商務艙到里約熱內盧遊玩,開支也全都由公款支付。相反地,參賽的印度運動員坐著最廉價的艙位前往巴西,有不少支出甚至要由運動員自己承擔。

印度代表團

這在國際上掀起了牽然大波,但印度方面卻十分冷淡,因為官員公款消費早就成為了政府內的不成文規則。

教練的選拔也成為了官員巧立名目的貪腐之地,誰能當上教練,技術和訓練水準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後臺以及資本,印度不少出色的運動員也成了犧牲品。

學校基礎工作不到位

「一個國家的體育運動發不發達,要看中小學給不給力。」

學校所組織的體育課程與活動、提供的運動器材和設施、開展的常規比賽,為整個國家準備了大量有潛力的後備人才。

印度摔跤選手

但在印度,學校多主張學生應該專注于書本知識,不應沉迷於體育活動。所以很多學校沒有設置體育課,不少學校甚至連讓學生運動的空間都沒有。因此,印度學生的體育素質也很弱,使得後備人才嚴重缺乏。

結語

不少印度人對國民體育的長期積弱頗有怨言,但更多的聲音是,他們不滿國際奧會沒有把印度人擅長的板球列入到奧運會比賽專案裡,認為這導致了印度長期與奧運獎牌絕緣。

印度板球

不過,綜合而言,印度的傳統觀念、社會風氣,政府的輕視冷漠、貪腐不作為,尤其是前者才是印度競技體育較差的主要原因。

只要不改變傳統和體制上的流弊,印度人就很難在奧運會上有較大的突破。

企業和政府對體育都不支持,結果導致印度運動員訓練經費不足,難以追上世界頂尖的水準。

印度雪橇選手

貧窮與營養不良

另一個造成印度長年與奧運獎牌無緣的原因是,印度國民的平均體質較差。

根據聯合國2013年人類發展報告,印度兒童體重標準不合格的達到42.5%,營養不良的問題十分明顯。印度長期處於糧食短缺的狀態中,連維持基本體能的穀物都供應不足,更談不上高強度體育必需的蛋白質食物了。

溫飽都成問題,很多印度人都不會浪費體能去參加任何體育運動。因此印度雖有十三億人口,但能產生優秀運動員的土壤卻並不肥沃。

印度兒童營養不良問題較嚴重

官員貪腐令經費不足

在印度,每一個體育項目都成了官員貪腐的肥豬肉。

本來,印度政府就不想投資體育,更放任大量外行的體育官員去管理。他們中很多人也沒有任期輪換,不少官員已任職了10-30年。印度體育體系裡面形成了各種小圈子,變成了貪腐的溫床。

這些官員通常只關心如何成為媒體的焦點,如何藉著奧運機會出國旅遊,而運動員能否獲獎則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上屆巴西奧運會期間,一名印度體育官員用政府公款帶著全家坐商務艙到里約熱內盧遊玩,開支也全都由公款支付。相反地,參賽的印度運動員坐著最廉價的艙位前往巴西,有不少支出甚至要由運動員自己承擔。

印度代表團

這在國際上掀起了牽然大波,但印度方面卻十分冷淡,因為官員公款消費早就成為了政府內的不成文規則。

教練的選拔也成為了官員巧立名目的貪腐之地,誰能當上教練,技術和訓練水準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後臺以及資本,印度不少出色的運動員也成了犧牲品。

學校基礎工作不到位

「一個國家的體育運動發不發達,要看中小學給不給力。」

學校所組織的體育課程與活動、提供的運動器材和設施、開展的常規比賽,為整個國家準備了大量有潛力的後備人才。

印度摔跤選手

但在印度,學校多主張學生應該專注于書本知識,不應沉迷於體育活動。所以很多學校沒有設置體育課,不少學校甚至連讓學生運動的空間都沒有。因此,印度學生的體育素質也很弱,使得後備人才嚴重缺乏。

結語

不少印度人對國民體育的長期積弱頗有怨言,但更多的聲音是,他們不滿國際奧會沒有把印度人擅長的板球列入到奧運會比賽專案裡,認為這導致了印度長期與奧運獎牌絕緣。

印度板球

不過,綜合而言,印度的傳統觀念、社會風氣,政府的輕視冷漠、貪腐不作為,尤其是前者才是印度競技體育較差的主要原因。

只要不改變傳統和體制上的流弊,印度人就很難在奧運會上有較大的突破。